军博首任馆长:尊重历史,以生命的代价
2006年11月06日 15:57北京日报投票数: 顶一下
相关Tag

令人感动的献宝

提起在军博工作的几年,贾老感觉更多的还是激动和兴奋。比如,中央领导对军博建设的关心;比如军民热火朝天的“献宝”活动,至今都令他感慨不已。作为国庆献礼工程,军博的建设创造了奇迹,仅用了9个月零17天就竣工了。可谁知道,征集文物工作也创造了奇迹。在向军博献宝的活动中,全军上下热情支持,很短的时间内就征集了100多万件文物,其中12多万件被选中。特别是老一辈革命家率先垂范,带头捐献出自己珍藏多年的各种纪念品。周恩来、朱德、彭德怀捐出了一级红星奖章;彭德怀、罗荣桓、聂荣臻元帅派人送来了所保存的几块现洋——红军时期的“伙食尾子”;聂荣臻元帅拿出他保存的全部珍贵历史照片让筹备人员挑选;贺龙元帅亲自关照要找到红军长征时仅存的一门山炮;罗瑞卿大将把自己珍藏多年的红军时期的怀表和他的秘书珍藏的毛泽东在抗战时期的文稿手迹一并交送军博。

在军博《土地革命战争馆》里陈列着一枚醒目的大印,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革命军事委员会”大印,十分珍贵。该印最初由中国革命博物馆保存。贾若瑜觉得此印放在军博陈列更为合适。他几次前去协商都被一口回绝,没办法只好找到时任总书记的邓小平,最后由邓小平特批,这枚大印才被收藏在军博。

提起献宝的情景,贾老动情地说:那时大家的境界特别高,一听说为军博贡献文物,都是无偿赠予,老帅们更是以身作则,可以说我们想要什么就能拿什么。

毛主席为馆名写“大”字

军博建成后,大家一致同意请毛主席题写馆名,然而毛主席风趣地说:“我已经在军事博物馆‘安家落户’了,昼夜在那里‘站岗’,我就不题写馆名了。”

原来,军事博物馆为毛主席雕了一座塑像,矗立在军事博物馆一楼中厅。要说这块雕像的石头也有些来历,它是明成祖朱棣用来建故宫的石料,质地非常好,没有一块黑斑。而且,用谁的雕塑方案也颇费了一番周折。从雕塑名家到普通美院学生都找遍了,最后贾若瑜等人看中的叶毓山作品受到了一致好评。当时叶毓山还是一个不知名的中央美院进修学员。此后,他一举成名,如今已成为毛主席雕像的中国第一人。不过,雕像一事,之前没有请示主席,他老人家得知后,很不高兴,对这样耗资的做法深感痛惜,也不满意搞个人崇拜。因此,主席当时没有答应为军博题写馆名。以至于军事博物馆正式开馆接待观众时,竟没有馆标。

到了1962年夏,这座反映我军辉煌历程、展示我军现代风貌的军事博物馆已落成近两年,接待国内观众300多万人次,为宣传群众、教育人民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毛主席对此很满意。
当请主席为军博题写馆名的报告呈到主席办公桌上时,他老人家这回欣然命笔,展开他平时最喜欢用的宣纸信笺,挥毫泼墨,写下“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十一个大字。主席非常投入和认真,有的字连写好几遍,精心挑出两个较满意的字,再让军博择用。主席放下笔微笑着说:“我好多年没有写这么大的字了。”由于在竖摆的信笺上写,每张信笺写一个字,显得瘦长清秀,这在主席的书法作品中别具一格。

还有一个小插曲,毛主席写的“馆”字,是“食”字旁,应该是“舍”字旁,还是“食”字旁引起了大家的争议,最后当时国家副主席董必武,董老又专门找到谢觉哉商议。二老查阅了很多历史资料,一致认为主席写得对,历史上这两个字通用。

周恩来总理无论是军博选址还是施工设计更是倾注大量心血。当时,军博建馆所需的2800万元经费和军徽、馆标所用的700两黄金,都是周总理特批的。

建成后,周总理不仅亲自审阅军博的陈列计划,还亲临现场审查展览内容。贾若瑜清楚地记得,总理看完一个分馆又一个分馆,审查完一个展厅又一个展厅,逐个儿版面、逐条说明都严格把关,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比如“八一起义”,解说员讲“八一起义”是周恩来领导的,哪些同志参加领导。周总理就提出一个问题,你们只讲了我领导的这一面、成绩的方面,你们没有看到我在当时还犯了错误的。南昌起义为什么失败了?就是我没有和当地工农运动相结合,你们为什么不讲这个呢?总理的一席话说得解说员及在场的许多人深受感动。

如今,军博扮演的角色越来越不可替代,一些重要的展出都在这里进行,“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就引起了强烈反响。军博以其良好的声誉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信任,每当这个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贾若瑜等老同志为维护军博形象作出的巨大努力。(本报记者 傅力)


« 前一页12后一页 »

   编辑: hunan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