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骏: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史上最大的意淫
2006年11月02日 14:27搜狐
相关Tag

来源: 蔡骏博客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其实早有公论,就是去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宣传我们中国皇帝的“英明神武”、“泽被苍生”,显示我们明朝正处于历史上最兴亡的时代,我们的国力有如今日美国般强大,你们这些蛮夷小国的头目们,还不赶快到我皇帝的脚下来朝拜称臣?

1405年(明永乐三年)到1433年(明宣德八年),郑和奉永乐皇帝之命七次出使西洋。

船队经东南亚抵印度,又远达波斯湾、阿拉伯半岛及非洲东海岸。船队最大规模时,拥有军校、舵工、班碇手、通事、办事、书算手、医士、工匠、水手等2万7千余人,有大船63艘,最大船长44丈4尺,宽18丈,可容一千余人,是当时世界最巨大的船只。

郑和下西洋——作为中国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航海行动,其意义究竟如何评价?今日人们已将郑和下西洋誉为和平的船队,文明交流的使者,更有人认为是郑和率先发现了新大陆,有“中国发现世界”之说。那么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又是什么?

1:郑和下西洋是中国皇帝的面子工程

有一种说法流传已久,就是说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永乐皇帝是靠着靖难之役篡夺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攻占南京的时候建文帝失踪,传说有可能逃到了南洋,故而派遣船队下西洋寻找建文帝的下落。这种说法并不足为据,因为根据种种的证据,建文帝应该是隐匿在国内的。而且就算是去南洋寻找建文帝,也没必要派出规模如此巨大的船队,那就是高射炮打蚊子。还不如派遣一些大内密探比如“零零柒”、“零零捌”秘密地去南洋寻访为好。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其实早有公论,就是去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宣传我们中国皇帝的“英明神武”、“泽被苍生”,显示我们明朝正处于历史上最兴亡的时代,我们的国力有如今日美国般强大,你们这些蛮夷小国的头目们,还不赶快到我皇帝的脚下来朝拜称臣?

中国古代与西方近代殖民者不同的在于,中国地大物博富庶自足,根本无须对外抢夺地盘和控制贸易。世界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其他国家和民族都围绕着中国在世界的边缘。而世界上也应该只有一个皇帝,那就是中国皇帝,其余的君主只能是“国王”和酋长的级别,与中国皇帝是君臣间的关系。对于遥远的蛮夷们,中国根本没有必要派遣军队去占领控制他们,一来是自然环境上有困难,二来就算是占领了对中国也没任何好处。所以,只需要这些蛮夷的首领君主们,愿意承认是中国皇帝的臣子,认同中国皇帝是他们的老大就足够了——直到十九世纪以前,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方式从来没有改变过。

郑和下西洋就是这种思维方式最极端的体现。耗费千万资财,巨大的船队航行到蛮夷的家门口,让人家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遥远的中国皇帝的威力,自然是敬畏地服服贴贴,便跟随着船队并带着贡品(无非是些不值钱的贝壳椰汁类的旅游纪念品,或者就是大象长颈鹿啥的)前来南京臣服在中国皇帝的脚下。对于这些愿意跟随老大混的小兄弟们,老大的出手也是很阔绰,一上来就是黄金白影绸缎茶叶之类的见面礼(往往中国的赏赐礼物,要比老外的进贡品价值高得多)。然后,蛮夷臣子们就带着这些价值不斐的礼物,坐着郑和的大船队又回到自己国家去了(当然也有例外,苏禄王就埋葬在了中国,留下守墓的子孙后代就成了中国人了)。

说郑和下西洋是“维护和平”、“传播友谊”,全是扯淡,郑和下西洋时正好是帖木尔帝国扩张最盛之时,怎么没见郑和船队去西亚维持和平解救被帖木尔屠杀的人民呢?退一步来说,中国人没有占领那些国家,就算是传播下了友谊,可对于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民而言,这样的“中外友谊”对他们又有什么意义呢?难道中国人民可以因此而多挣些银子多吃几口粮食吗?

2:郑和下西洋没有给中国人民带来任何利益,反而成为沉重的负担

郑和下西洋是一场悲剧

在今天的人民津津乐道于下西洋的伟大时,却忘记了自从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航海就开始由盛转衰走向了低谷。关于中国航海的衰落有许多原因,但郑和下西洋不能不说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或者说是一个重要标致。中国人从事航海历史悠久,到了宋元时代,中国人已成为东方最主要的航海力量,泉州成为世界最大的港口,这些都可以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证明。而当时中国人的航海活动,基本上都是以商业为目的的,宋朝本质上是一个工商业帝国,国家鼓励人民进行对外贸易,中国航海是依靠着活跃的商业活动而迅速发展起来的。

而郑和下西洋却完全背离了商业目的,纯粹出于中国皇帝的“意淫”心理。根据现有史料的记载,除了朝贡体系下的纳贡与回赐外,完全代表官方的郑和船队并没有进行过商业贸易,也没有民间商业行为的附属。

虽然,郑和船队无论在技术还是航线上都基于此前的中国商业航行,但郑和船队本身却不是商业航行。而脱离了商业目的的郑和船队,是中国古代航海最致命的伤痛。

郑和船队规模庞大,人数众多,耗资惊人,又无法带来任何现实的经济利益,毫无疑问成为了明朝政府和人民的沉重负担。每一艘巨大的宝船,都浸透船工们的血汗。造船的木材要从深山里运到南京,其过程也是消耗无数人生命的。船队所消耗的财富,必然转嫁到了人民的税收头上,造成明朝江南地区极其严酷的高税率,中国本土经济特别是最富饶的江南地区的发展也被这种高税率所抑制。

更可怕的是,当永乐皇帝死在沙漠中,他的继承者们发现郑和船队已经让帝国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便立即停止了所有的远洋航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在官方远洋航行停止的同时,民间商业航行也一并遭到了禁止,使得中国的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以及中国的海上军事力量遭到了沉重打击。以至于十六世纪倭寇之乱愈演愈烈之时,中国沿海几乎如同无人之境,而中国的海上商业航行,也被迫转入地下,亦商亦道。晚明的郑成功家族,就是这种半海盗半海商的体系。而中国人真正大规模移民东南亚和经商,也是在晚明以后才开始的,而此时中国海上力量已经严重衰弱,葡萄牙等西方人已经在东方大规模地航海了。


« 前一页12后一页 »

   编辑: hunan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