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要标准像做什么
2006年10月26日 11:42人民日报
相关Tag


孙元伟绘

继孔子标准像公布后,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地方开始“如法炮制”,有关“兵圣”孙武、“亚圣”孟子、“武圣”关羽等历史文化名人也要“统一长相”的报道不绝于耳。

其实,几千年前的“圣人”究竟长得什么样,历来众说不一。专门记载孔子言行的《论语》里甚至连一句让人猜想他是白面有须还是面如冠玉之类的提示都没有,满本书里只是详尽地记述他如何言谈,如何起居,在乡在朝又如何,在学生面前是什么状态。至于多高多矮,多宽多窄,脸上有痣没痣,书里没写。

也正因为如此,后代艺术家得到了最大的想象空间来塑造孔子的形象,从西汉开始,历朝历代都不断有孔子的画像或塑像出现,但每一种夫子的形象都不相同。

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古人创作的那些夫子像,并不好看,有的甚至是一种丑化。在传说中,孔子相貌奇特:眼露睛,鼻露孔,唇露齿,耳露轮。但实际上,这正是古人神化圣贤的一种方式。而且你也不能说,古人对圣人文章的理解不如我们。

现代人可以将个人的形象很方便地保存下来流传下去,后人将来也可以很方便地一睹他们的真容。但是,对于孔子、关羽这样的先人而言,本来就没有一个真实的蓝本流传下来,今人就不必非要去塑造一个标准形象,试图让人们相信这就是历史上存在过的形象。特别重要的一点是:你说标准就标准了吗?

话又说回来,标准像其实是最不能展示一个人的风采的。身份证上、职称评审表上、出国护照上、个人简历上贴的标准像,怎么也比不上随意拍摄的生活照、精心加工的艺术照或者是油画肖像有感染力和冲击力。任何事物一旦固定下标准,其生命力和艺术张力必然打折。

说到底,“圣人”最光辉的,不在于他们的形象,而在于他们的德行。传承文化,不应舍本逐末,继承、弘扬他们的思想才是真正重要的。

由此,我们不禁要问:“圣人”要标准像做什么?当产品形象代言人?出任超级女声之评委?参加《加油,好男儿》?牢固树立起在粉丝中的地位?还是进军演艺界?

(作者为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作者: 刘玉堂   编辑: hunan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