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竟是吴三桂创建反清组织“天地会”?
2008年12月15日 07:58文摘 】 【打印已有评论0

许多私家记载则完全不同于张怡《 闻续笔》云:“桂念腹背受敌,势 得全,乃与清帅约云:‘从吾言,并力击贼,吾取北京归汝。 从再言,暂死耳,请决一战。’问所欲?曰:‘毋伤百姓,毋犯陵寝,访东京及所在,立之南京,黄河为界,通南北好。’清帅许之,钻刀说誓,而以兵若干助桂击贼。《甲申传信录》卷八《借兵复仇》云:“三桂从城上单见之,急呼数骑,从炮击隙道巾突同出外城,驰入满州壁中,见满洲九王。王日:‘汝约我来,我来何用炮击?’三桂曰: 非也,闯兵圈关内三 甚阎,又以 骑逾边墙东遏归路,故用炮击之使开,可得 道东出也。’九王日:‘是也。然无盟誓 可信,同。闯兵众,关 兵几与闯同,必若兵亦剃发异之,则我兵与若俱无惮矣。’三桂日:‘然。然我同非怯也,徒以兵少止数千,使我有 骑,则内可患寇,外犹可以东制辽沈,我何用借兵为?今兵少同然,剃发亦决胜之道也。’于是与九王共歃血,三桂即髡其首以从。”刘健《庭闻录》卷一《乞师逐寇》云:“三桂选死士五百人突围,出谒睿王,情词恳切,声与泪俱,一军为之动容。三军即壁剃发与睿千,钻刀定盟而返。”《明季略》卷二卜《附记野史》云:“吴三桂欲倡义复仇,以众寡 敌,遂亲往大清国请兵十万,为朝廷雪耻,大清不允,三桂力恳,大清王曰:‘明朝文武数无信义,将军欲建大功,本国何难发兵助阵,恐成功之后 知将置身何地耳?’三桂日:‘桂父子受朝廷厚恩,今日为巨寇弑逆,十庶伤心,神人共愤。桂闻勇士怯死而灭名,忠巨不先家而后国,今料后俱遭惨弑,桂食君之禄,焉有坐视之 。如必计成败而后行,是有觊觎于衷也。桂令誓死报国,虽肝脑涂地亦所不辞,安问其他。’大清王曰:‘将军姑退,明再议。’明日,三桂披发挂孝,复进谒请王,痛哭哀恳,大清于遂发兵。”(《野史》实指《馘闯小史》,文辞稍有改动,如改“虏主”为“大清”)尽管这些记载稍有出入,个别也有疏误(如“明再议”),但都肯定这次会晤是在非常环境下的会晤,曾经钻刀歃血.设誓,其条件是立明后于南京,以黄河为界,封藩割地,吴三桂和多尔衮处于对等地位,并未俯首称臣: 壁中剃发也属于战争的需要,并非归顺的标志;大敌当前,吴三桂固然需要清军支援,清军要歼灭李自成农民军,同样非有吴军敢死队不可。这就是未大败农民军以前吴三桂还能保持独立立场的原因。据此,清代官方文献讳言盟誓,伪造称臣,是对吴三桂史事的重大篡改。

三、多尔衮背盟

吴三桂和多尔衮在匆促的钻刀定盟以后,当日立即投入决定性的战斗。《庭闻录》载:“三桂悉锐而出,无不以一当十,杀伤过半。贼恃其众,鼓勇迭进,挟二王于庙冈立马观战,贼众我寡,三面受敌,是日战初合,满兵莆锐不发,苦战日跌,三桂军几不支,满兵乃分左右翼鼓勇而前,以逸击劳,遂大克捷,阵斩贼大帅十五人,杀贼兵数 ,夺军资无算。自成溃败,奔至永平,使降臣张若麒诣三桂军议和。明日,三桂追至永平又败之。自成杀吴骧于永平城西二十里范家庄。二十六日狼狈进都门,尽戮吴氏家属三十四口,尸诸王于二条胡同。二十七日宵遁,二十九日馀党焚宫殿及各城门楼,出阜城门两奔。五月初一日,辇下喧传三桂从贼中夺太子以入,入即太子嗣立,延颈以待,而三桂兵至榆河,睿于檄其追贼。请入都, 许。⋯⋯是月初七日,国朝敕封吴三桂为平西王。”《明季北略》所载稍异:“自成驻兵永平,三桂使人议和,并请太子,自成命张若麒奉太子赴三桂军中,请各止战,三桂允之,约自成回军速离京城,吾将奉太子即位。自成请如约,既盟,自成遂旋师,三桂顿兵不前,是以自成得安行。二十八日癸未,自成回京,三桂弃定王于永平,专拥太子,整军而行,一路移檄密告远近。自成闻报,驱百姓崇文、宣武门外,毁折民房及牛马。二十七,三朴传帖至京,言义兵入城,儿我臣民,为先帝服丧,整符迎候东宫。三十日丁亥,自成两奔。五月戊子朔,皇太子在三桂军,传谕京巾官民各宜整肃静候,十民大喜相庆。三桂兵至榆河,大清固帅檄其两行追贼,三桂请护太子入都,帅 许。⋯⋯五月初七甲午,大清国封吴三桂为平两王。”

这两项记载不同于官书的有三处:一是吴三桂使人和李白成议和,索取太子,传檄迎候东寓即位。表明此时独立身分末变,盟誓时复明宗旨仍在执行,官书讳谈,未见只字片语。二是兵垒榆河,请护太子入都,遭多尔衮反对,表明多尔衮开始背盟,官书同样讳谈。三是五月初七日封吴三桂为平西王,表明多尔衮彻底背盟,吴三乞师以违反意愿的莫大悲剧结束。从此,从“亡国孤臣”成为归顺清 ,受到不明真相的明遗老的讽刺和斥责。官书把封平西王的日期提前了十五天,提前到无法自圆其说的四月二十二日己卯,《清世袒实录》卷四载:“己卯,师至山海关,吴三桂牢众出迎,干大喜,设仪仗,吹螺,同三椁向天行礼毕,⋯⋯王谓三桂曰:尔同,可令尔兵各以白布系肩为号,⋯⋯语毕,令之先 ,遂入关。⋯⋯是日大风迅作,尘沙蔽天,咫尺莫辨,我军对贼布阵,不能横列及海,⋯⋯号令毕,清军齐列,及进兵,令军十呼噪者再,风遂止,各对阵奋击,大败贼众,追杀 四十里,贼首尾相顾,遁走燕京,获驼马缎币兀算,俱给赏随征将十。是日,进吴三桂爵为半两王,赐玉带蟒袍、貂裘鞍马玲珑袋弓矢等物。”《清史列传》卷八十《逆臣传·吴三桂 简化为:“明日,三桂碍夏众迎

睿亲王,令三桂兵肩系白布为识,遂统师入关。⋯⋯时大风扬沙,战良久,朱决,大兵呼声

再振,风止,从三桂阵右冲贼巾坚,腾跃合击,大破贼,追奔四十里。是 睿亲千令关内军民皆剃发,进三桂爵为平两王,分隶步骑兵二万,先驱讨贼。”在一天内,既牢众出迎,又举行盟誓,又准箭白 系肩,又号令和阵,又大风扬沙,又战良久,又追奔四十里,又赏 将十,根本小可能又举行隆重的封王仪式。为什么 自 方文献如此生拉硬扯地篡改封干日期?其根本原因在于抹煞吴三桂乞师以来的复明行动,特别是四月廿三日至五月初七期间的复明举措。从而,乞师就等于归顺和投降,大清入主中原成为理所当然,吴三桂却背上千古罪人的骂名。

事实是抹煞不了的。现存刘洋清《致吴三桂书》提到:“已复神京之音,亲翁允称占令第一人也。泽清报新皇,随得恩纶,封亲翁世袭蓟国公矣。继知联合建旅,协力助剿,当长安未闻此音之说,泽清曾有成议,约结清千入驻内地,共图灭闯。令亲翁此举正与此议暗合也。”陈洪范《致吴三桂书》提到:“令皇上以亲王臀极,锐志复兴,感清朝助兵之义,嘉老亲台破贼之忠,拟遣蓖臣至北通好。”当时有人称吴三桂为“平西宾王,莅任不朝。”从另一方面证明乞师订盟流传甚广,以致弘光王朝承认“联合建旅”,民间称“宾王”而认为另有异礼。八月,当南都福王遣使臣“赍银币入朝致谢,并请三桂营致福王意,三桂谢日: 时势至此,夫复何言,惟有闭门束革以俟后命耳。’所赐俱辞受。”并向来使表明心迹:“终身不忍以一矢相加。”显示出多尔寝背盟、吴三桂受封为平西王后的抑郁无奈心情。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胡珠生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