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我们读鲁迅也读金庸
2007年08月31日 15:23光明日报投票数: 顶一下  【

金庸先生总免不了会成为新闻焦点,即使新闻事件的发生离他很远。据媒体报道,近日,在北京出版社的高中语文新教材中,金庸的武侠小说《雪山飞狐》成为推荐阅读作品,而鲁迅的《阿Q正传》没有入选。这一变化又勾起了“金庸可否进教材”的争议,有人用“入侵”来形容武侠小说的入选,还有人硬把“选”与“不选”当成一个标志,发出“金庸要取代鲁迅”的感慨。

有网友以痛心疾首的口吻评价这样的课文改革是“一种堕落,是大国文化的堕落,令人悲哀”;“金庸是无法和鲁迅相提并论的”。把一次常见的课文替换看成“品位”或“格调”之争,看成两位作家之间的“对决”,这不是有点儿神经过敏,就是想象力太丰富以至阐释过度。从若干年前金庸被列为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大师”,到金庸成为大学教授,再到金庸研究登堂入室,成为著名高等学府的正式课程,类似的质疑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不过,经过这么多年的争论之后,有人依然这么敏感,多少有些令人惊诧莫名。也许在有的人眼里,金庸这位经常在报纸的娱乐版里出现,而其作品又常被贩夫走卒捧读的人物进入课堂,实在不够严肃,有失体统。而今,又竟是“挤”掉了鲁迅先生的位置,如何叫人不心痛?

有人如此看重金庸的“入侵”以及金庸与鲁迅之间的替换,表现出来的其实不是谨慎与持重,而是一种不自信——对语文教育的不自信。在他们看来,鲁迅是“民族魂”,忧国忧民,作品主题高雅,对学生自然而然有引导力,而金庸的武侠世界里,打打杀杀,恩恩爱爱,刀光剑影夹着情仇爱恨,极易误导乃至毒化青少年,因此,金庸是“不安全”的。然而,从以往不少学校对金庸的刻意回避,以及对“金庸迷”的封杀,就可知道有些语文教育者缺乏勇气和能力去面对和引导学生如痴如狂的阅读兴趣。语文教育是要通过多种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审美能力、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操等内容的。但很多时候,在老师主导的“标准答案”下,学生划段落,总结中心思想,作出“深层解读”,这样的肢解式分析早已将阅读的兴趣和快感阉割殆尽,遑论引人入胜。如果不是这种教学上的失策和引导上的乏力,人们何至于对课堂上的武侠阅读忧心忡忡,甚至谈之色变。

鲁迅的作品自然要读,而金庸的作品也可以读,“金庸迷”们那种自由自在的阅读热情和方法完全可以成为老师们改进教学的参考。课本是作品的集合,不是评定作者的尺度;课堂是讨论作品的地方,不是标准答案的输出地;老师是阅读的指导者,不是盖棺论定的权威。金庸作品入选课本,只是给课堂提供了一份新材料,给老师提出了一个新挑战。引导学生们读他们爱读的作品,有什么好诚惶诚恐的呢?(钟一苇)

 

   编辑: 胡楠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