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抗战英雄:仁安羌大捷前线杀敌的团长
2008年10月16日 08:46文摘 】 【打印
相关标签: [抗战]

被解救的英军士兵与远征军的中国士兵合影。

仁安羌大捷50年后,刘放吾终获补发的陆海空军甲种一等奖章。

清苦安生

但后来,(仁安羌大捷的)战功被孙立人拿走,我父亲没有讲话的余地。连我父亲当初应该拿到的奖章都没有拿到,还是50年以后我争取来的,通过各种方式争取来的。

听我父亲说,仁安羌大捷之后,他带领一一三团奉命掩护英军撤退,在卡萨转战多时,终于翻山越岭,突出重围,望到一江之隔的印度。我父亲说在渡江之前,他发出了两封电报,上面写着:“刘团今夜渡江,不成功便成仁”,然后全团趁着黑夜,准备横渡大江。但因为无线电在渡江时浸水受损,团队渡江后音讯全无。我母亲后来听说父亲全军覆没的消息,当场就昏迷过去。

我父亲到了印度后,官兵都极度疲劳,我父亲耗尽精力,也生了一场重病。千辛万苦,没有人知道,没有人能够体会得到。后来住了医院,跟孙立人在言语上有些冲突,因为兄弟出生入死,那么辛苦却没有工资。我父亲说那我回国念书去了,我父亲回来后念了陆军大学。那时我还没出生,有哥哥姐姐,家里生活非常困难。上有老母,下有妻儿。我父亲即使在读书,也要为家计愁苦。

后来他在1943年7月18日给孙立人将军写了一封信,里面描述了我父亲母亲当时的景况:

仲公师座钧鉴:

别后已逾三月之久,时在孺慕之中。六月间曾数次函禀,迄未见示,未识收到否。

……现家中有七旬余老母在堂,素乏奉养,每以忠而忘孝以为搪塞之口实,午夜扪心,自深知于人子之职责多愧,心痛不已;下有妻儿数口,大者尚不盈十岁,正在求学之中,小者尤在怀抱,嗷嗷待捕,年来全赖几斗军米勉强维持生命以度活……

父亲生于1908年4月17日,在家排行老四,共有兄弟姐妹子侄等18人。年幼丧父。祖居湖南桂阳五美乡双领新村,世代耕读勤俭持家,颇能自足。晚年在台湾回忆儿时的家庭教育时父亲曾说:“先父在日,法朱子家训及曾文正公治家之道,尤其侧重诚信与服从,吾母继其遗志,倍加严格。长兄习工业,服务于粤汉铁路广韶段;二兄习军事,卒业于潮校一期,三兄亦服务于军中有年,级至中校;五弟服务于桑梓,声誉卓然。吾母对儿辈婚事必经儿辈同意而后行,吾妻柳氏祖籍湘乡,寄籍南京,一九三二年结婚,生有子女各二。家中经济情形秉勤俭之家训,刻苦之精神,量入为出勉可支持,惟内子患宿疾甚以为苦。”

好在我们一家人都平安度过难关。我父亲学成之后,又因时局变迁,重新跟随孙立人,并且到凤山练兵。追随孙立人多年,我父亲尽心完成所交付的使命,绝口不再提仁安羌大捷中战功被随便抹杀的委屈。后来孙立人遭遇软禁,我父亲也不能对外提起他和孙立人之间的渊源,即使孙晚年被解禁,父亲也把对孙立人的感情放在第一位,认为他依然值得尊重,多年来被软禁的遭遇也让人同情,就更没有想到再提仁安羌战功一事了。

如果我父亲在仁安羌大捷结束后要求去英国念书,英国肯定同意,但是他没有那样选择。一个军人在外面终究还是会怀念自己的家人,落叶总要归根。回来后,部队说改编,我父亲给编掉了,什么职务、工资全部没有了。当时我父亲根本没有荣誉的念头,只认为那都是天职,有口饭吃都不错了。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一热点图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