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抗战英雄:仁安羌大捷前线杀敌的团长
2008年10月16日 08:46文摘 】 【打印
相关标签: [抗战]

刘放吾

仁安羌大捷后,刘放吾只获一纸奖章执照

1942年,中国远征军新三十八师一一三团在缅甸奇迹般地创造了“仁安羌大捷”,拯救了500余名美籍传教士、新闻记者和7000余名英军。然而,战后大部分记录仁安羌战役的资料中,一度没有关于当年那个“在枪林弹雨中面无惧色,露齿而笑”的团长刘放吾的影子,哪怕只言片语。

对我父亲来说,投靠军校就理所当然地应该报效国家,他率领一一三团击败日军并解救英军,也只是尽了一个军人的本分。

直到有一天,他看完电影《最长的一天》回家,独自闷坐在屋里,我探头询问时,发现父亲眼眶里闪着泪光,他长长叹了一口气,我才察觉父亲心底深埋着委屈。往后,才陆续了解他这一生所遭受的不平。

反败为胜

晚年谈起仁安羌大捷,我父亲就仿佛重返现场,他会滔滔不绝地讲述当时受命攻敌致胜的过程。

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之前,日军在1940年9月截断了位于越南境内的滇越铁路,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发生以后,日军先后攻占了关岛、文莱、香港、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及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还控制了新加坡等地,一路打过去,势如破竹。到了1942年3月上旬,更进一步攻占了缅甸首都仰光。

而日本军队一旦在缅甸战场取得胜利,中国军队来自国外的援助就会完全断绝。当时防守缅甸的英军(两个师)根本抵挡不住日本军队的猛烈攻击,从缅甸南部的仰光一路败退。第一军退到仁安羌被围困到油田里面。“英缅军由于粮水不继,在烈日炙烤下干渴难熬,原已精疲力竭,再受到日军猛烈轰击死伤惨重,实际上已濒临完全崩溃的地步。”当年英缅军司令史莱姆在回忆录《反败为胜》里描述道。

英国部队要求中国军队去支援,中国指挥官要孙立人派部队。当时就派了我父亲一个团,中国远征军一一三团。在仁安羌附近的一个叫巧克柏当的城镇,“面容相当清瘦,方正的脸上却透出刚毅”的父亲见到了史莱姆司令。

史莱姆司令要求我父亲率团立即搭乘已准备就绪的卡车,迅速到平墙河一带,计划在18日早晨渡河攻敌。这个命令的原稿现在还在我手上。

我父亲的行动很快就有了明显的效果,用史莱姆司令的话说简直是无懈可击。在往后的几天,他相当激赏我父亲的表现。“激赏”,这是外国将领对中国军人非常高的评价,这也牵扯到我父亲后来为什么受委屈。

4月17日上午11时,史莱姆将军亲自发出手令:“致一一三团团长刘上校:兹派贵官率领贵团,全部乘汽车至平墙河地区,在该处,您将与安提司准将会合,他将以所有战车配合您,您的任务是攻击并消灭平墙河北岸约两英里公路两侧之敌。”这是史莱姆在《反败为胜》上写的。但是后来仁安羌大捷所有的功劳都归于孙立人一个人身上。

史莱姆将军深知这场战役的成败完全取决于团长的指挥,所以在18日攻击前,还不放心我父亲。他将这点疑虑告诉孙立人。两人就一起去视察。我父亲窥出他们来意,主动邀请他们到营部去看看。在相当近接近前线的营部,我父亲通过孙立人的翻译向史莱姆解释连队部署以及军队部署,史莱姆当时已经相当满意,都准备退回去了,我父亲又提出到连队去看看,史莱姆的心里其实是大吃了一惊,因为战争即将开始,连队离前线更近,他并不确定是否有必要这样做,但是面子上又过不去,所以他们就一同涉水到达连队指挥所。刚刚到,周围就响起了枪炮声。我父亲转身看着史莱姆,史莱姆很担心他会说再到排部去看看,但是我父亲没有再那样提议,而是望着史莱姆露齿而笑。史莱姆后来在书里谈到这一段经历,同样给了我父亲一个很高的评价:“只有优秀干练的军人,才能在枪林弹雨中面无惧色,露齿而笑。”

18日凌晨,我父亲指挥一一三团在英军的掩护下向平墙河北岸的日军开始发动攻击,他们不仅对日军施以两面夹攻,还向敌人正面反复搏杀,到午后4点,日军伤亡惨重,最后放弃阵地,四处逃跑。当天晚上孙立人又下达命令,要我父亲即刻渡河接应英军。19日的战斗比18日更激烈,直到傍晚6点左右敌人才最终败退下来。当天一一三团救出英军7000多人,还有美籍传教士、新闻记者近500人。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一热点图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