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和皇帝:谁能和谁玩心眼儿?
2008年09月10日 14:03百家讲坛 】 【打印

“恩犹父子”,此话一出,石头城大惊。那时,解缙刚20岁,真叫人眼红得滴血啊!

一个成功得太迅速,成功得太意外,成功得令自己无法适应、令别人措手不及的幸运儿,就像在现代游乐场里,乘坐过山车那样,在上升、下降、反侧、旋转的高速运动中,必然会产生失重、晕眩、方向迷乱之感,必然会把握不住自己,控制不住自己,而瞬间失常的。

这位成功人士,可以想见,在大成功面前,该是如何地纵容和放肆自己了。解缙写过一首《庐山歌》,可以读出他的自恃和自信;同时,也读得出他的自大和自恋。

“昔年拄玉杖,去看庐山峰。远山如游龙,半入青天中。四顾无人独青秀,五老与我同舂容。手弄石上琴,目送天边鸿。二仪自高下,吴楚分西东。洪涛巨浪拍崖下,波光上与银河通。吸涧玄猿弄晴影,长松舞鹤号天风。天风吹我不能立,便欲起把十二青芙蓉。弱流万里可飞越,因之献纳蓬莱宫。羲娥倏忽遂成晚,往往梦里寻仙踪。如今不知何人采此景,树下一老与我襟裾同。披图题诗要相赠,气腾香露秋蒙蒙。子归烦语谢五老,几时白酒再熟来相从。”

他把自己摆在和庐山并驾齐驱、双峰对立的同等位置上,作为文学家,是一种夸张;作为政治家,则是一种狂妄。不过话说回来,这个个子虽矮、胆量却大的解学士,在政治轮盘赌中,确实具有赌运赌命的勇敢。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驾崩。其孙朱允即位,是为惠帝。建文四年(1402年),被分封北平的燕王朱棣(朱元璋的第二个儿子),以“清君侧”的名义,兴兵南下,来夺他侄子的皇位。

这年的六月十三日,时值盛暑,朱棣率领的燕军势如破竹,逼近南京。眼看着就要改朝换代,面临不降即死、不死即降的抉择之时,深受朱元璋恩渥的解缙,应该站在原则立场上,与其实是叛乱的朱棣势不两立的。但我们这位极其聪明、极其灵活的才子,一无当烈士的欲望,二无杀身成仁的兴趣,早就选择了与即将来临的新政权合作的方针。

可在大局尚未明朗、胜负犹未决出之前,解学士大声疾呼,要捍卫正统,要坚持原则,要与反叛分子斗争到最后一刻,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燕军攻城的前一天,六月十二日的晚间,解缙与他的同僚相约,宁死不屈,不作贰臣,不能降敌为寇,不能辜负主恩。

“燕兵薄京城,艮与妻子诀曰:‘食人之禄者,死人之事,吾不可复生矣。’解缙、吴溥与艮、(胡)靖比邻居,城陷前一夕,皆集溥舍。缙陈说大义,靖亦奋激慷慨,艮独流涕不言。”(《明史·王艮传》)

这是一个赴义就死、义无反顾的场面,人人热血沸腾,家家热泪盈眶。说实在的,中国文人在作秀演戏方面,有着特别的天赋。尤其是解缙,估计是因为身高的缘故,站在桌子上,这样好突出自己的形象。只听他慷慨陈词,声泪俱下,信誓旦旦地对大家宣布:诸位,我要是苟活下来,将来怎么有脸去见“情同父子”的太祖?在下主意已定,燕军只要前脚进城,后脚我就头一个在文庙的大梁上吊死自己,以儆降者。

受过太祖的恩,受过惠帝的恩,又是文章盖世的国士,众人当然以他马首是瞻。这一番掷地有声的话,说得在场的一个个人无不慷慨激昂,义愤填膺,准备共同赴死,绝无二心。

文人   朱元璋   解缙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李国文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