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曾是历史上横行亚洲中部的一个游牧民族,擅长冶炼,曾被柔然称为“锻奴”。在南北朝时期建立强大汗国,后分裂为东、西两部,隋朝及唐初为中国中原王朝重要边患。东突厥前汗国为唐大将李靖所破,后汗国为回纥首领“怀仁可汗”所灭,西突厥为唐大将苏定芳所灭。国破之后,突厥余族与汉族和新疆各少数民族融合,不复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存在。西征的突厥后裔建立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为现代土耳其国家前身。现在新疆主要少数民族其语言虽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在族源上却与古突厥族关系不大。
突厥斯坦是19世纪以来欧洲地理学家对古突厥人发源地——锡尔河流域的称谓,后含义扩大,泛指中国的新疆地区及前苏联的中亚地区。前者被称为东突厥斯坦,后者被称为西突厥斯坦。像福摩萨之于台湾,MACAO之于澳门一样,东突厥斯坦也是一个具有殖民主义色彩的词汇。
“东突”分裂主义的思想根源
“东突”恐怖主义为“东突”分裂主义的极端形式,其思想根源为“两泛”——“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两者均滥觞于19世纪后半期。
“泛伊斯兰主义”源于阿富汗,首倡者为哲马鲁丁·阿富哈尼。他宣扬所有伊斯兰国家和民族应该联合起来,抵御基督教国家的进攻,建立政教合一的“大伊斯兰帝国”。奥斯曼帝国统治者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有意借其恢复专制统治,扩大在穆斯林地区的影响,曾加以大力鼓吹。
“泛突厥主义”源于沙俄统治下的克里米亚半岛,创始人为鞑靼人伊斯马伊勒·伽斯普林斯基。他主张生活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至阿尔泰山脉之间所有操突厥语族语言的民族联为一体,组成一个“大突厥帝国”。20世纪初期在土耳其执政的土耳其青年党曾将其奉为圭臬,试图建立一个土耳其苏丹为首的奥斯曼大帝国。
在这个时期,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也开始传入新疆,土耳其人艾买提·卡马尔和从土耳其留学归来的麦斯武德为这两种思潮的代表。30年代初期,麦斯武德、伊敏等在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的基础上,逐渐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和政治纲领,并发起了东突厥斯坦运动。
伊敏在这个时期所写的《东突厥斯坦史》后来被东突分裂分子奉为经典。他们鼓吹“东突民族”有近万年历史,其祖国“西至北海、红海、黑海以及欧洲,北至北冰洋,东至太平洋,南至印度洋”,“是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民族”,与德国纳粹的论调如出一辙。他们还叫嚣要联合曾生活在中国北方和西域的所有少数民族,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消灭异教徒,驱逐汉族。
相关阅读:
作者:
郭晓兵
编辑:
刘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