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简体字,还是用繁体?历史上一直是个问题(图)
2009年03月22日 14:18南方都市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3简化汉字的倡议并不始于新中国,而是晚清

“现在有很多人认为汉字简化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的,是共产党的专利。这完全是对历史的无知,其实简化汉字的倡议并不始于新中国,早在晚清即已开始。”70多岁的李乐毅这样说。他是教育部语言应用研究所退休研究员,一辈子从事简体字的研究,90年代曾出版《简体字源》。

中国历代都有简体字在民间流行,但真正把简体字作为正统文字(正体字)来用的主张,却是到晚清才有人正式提出。1909年,清末学者陆费逵在《教育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的文章,在历史上首次公开提倡使用简体字。“这是中国第一个正式提出汉字简化主张的人,我们应该记住他。”李乐毅说。

五四以后,文字改革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被提到重要的位置,钱玄同、鲁迅、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都提出汉字应该简化,其中钱玄同是最为积极的倡导者。

实际上,民国时期,政府对文字简化的态度一直比较积极,并一直在尝试着推行汉字简化。1935年,蒋介石责成时任教育部部长的王世杰进行汉字简化,8月,王世杰以教育部的名义,签署颁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共收入简体字324个。前面一直进展得很顺利,但事情很快起了波澜。国民党中央常委、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得知此事后,十分气愤。他跑到蒋介石办公室大吵大闹,说简化汉字十分荒谬,破坏了中国文化,还说教育部趁他不在京,讨论这么重要的事情,是有意回避他。蒋介石做了一些解释,戴季陶仍听不进,多次在公开场合扬言,如果教育部不收回《简体字表》,蒋介石及国民党中央召开的任何会议,他一概不参加。由于戴季陶是国民党元老,没办法,蒋介石只得下令暂不施行简化汉字。次年2月,戴季陶又促蒋介石以行政院的名义下了一道“暂缓推行简体字”的命令,这次汉字简化也就不了了之。

1952年秋,蒋介石在一次国民党宣传会议上再次提出文字改革,说“我们的汉字笔画太多,士兵教育困难,学生学习难度也太大。我觉得汉字还是应作适度的简化”,并指示考试院副院长罗家伦等造舆论定方案。就在蒋介石推动简化汉字时,著名学者胡秋原又站出来反对,胡秋原的主张得到台湾文学界和史学界部分人的支持,他们利用“立法院”这个讲坛,猛烈抨击提倡汉字简化的罗家伦等人。

见社会上不断有人反对文字改革,蒋介石感到此事阻力太大,恐怕一时难以施行,便不再提简化汉字的事了,文字简化也就再次搁置。

“近现代虽然有很多知识分子提出使用简体字的建议,但实际上使用拼音文字,汉字拼音化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李乐毅说。比如,1922年,钱玄同在提出《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的时候就认为,“汉字改用拼音是治本的方法,减省现行汉字笔画是治标的方法,”减省笔画也就成为了文字改革的一个选择。

钱玄同对于文字改革的观点并不是孤例,实际上有很多知识分子持有类似的观点,即文字改革的方向就是汉字拼音化,消灭汉字的字形代以罗马字母的拼音文字,如陈独秀、胡适、蔡元培、郭沫若、茅盾、瞿秋白、傅斯年、赵元任、黎锦熙等。

鲁迅的观点尤为激进,他曾表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赞成废除汉字代替以拼音文字,认为促使书面语和口语一致的关键是实行汉字拼音化。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梁昌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