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年间,在西仓以南开凿玉带河,漕粮可通过此河运至新城南门外,再经仓道运至西仓。因仓道穿过新城南街,与之十字相交,又称十字街。十字街北即达西仓南门,北部不通行。1946年为纪念抗日名将佟麟阁,将此段街道命名为佟麟阁大街。1953至1954年将此街向北打通至新华大街。“文革”中改名人民路。1981年易名新华南路。198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又再称佟麟阁街。但现两名混用,地图上多标为新华南路。
西仓内建有仓廒二百座,可储漕粮一百余万石。八国联军入侵后,1901年漕运停止,仓房改作驻通州部队营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率东北军入关,驻扎在西仓内。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侵占通州后,日守备部队侵驻西仓。新中国成立后,在西仓内成立解放军炮兵学校,现为北方红旗机电有限公司。
通州城内还设有多处管理漕运的衙署。清康熙年间在通州设仓场总署,总理漕运、监护仓储、督修河道、管理各漕运有关衙署官员等事务,权力很大。仓场总督衙署设在西仓南门外东南,离四仓都很近。每年漕运期间,户部派总督仓场侍郎满、汉官员各一名,督察院派遣巡仓御史满、汉员各一名,四位官员共同议理漕运、仓场诸事。在署内建有议事厅一座,远近闻名,因而此地俗称为四员厅。现在,这里已盖起新的居民楼,但居委会仍称四员厅居委会。
除仓场总督署外,为加强漕粮管理,防止仓史、军粮经纪作弊,清初还设有坐粮厅署,署址在西仓西门外以南,隶属户部,职掌漕河治理、漕粮验收、征收运税等,设满、汉厅丞官员各一名。坐粮厅署下还专设管理西仓的大运西仓监督署。在这两署西边设有协镇府,镇守通州副将居此,可见清朝对漕运的管理是何等重视。
三署同设于此,在附近建了一处大花园共同享用,俗称官园。清亡后,这一带成为民居,叫官园胡同至今。原衙署旧址现为官园小学和通县师范学校。
中山大街中段路北,明天启年间建有大太监魏忠贤生祠。后改为都闸府,专管通惠河上五座石闸启闭、修缮之事。
在燃灯塔正南面不远处,有一条东西向的司空分署街,因街中段北侧,明代曾设司空分署衙门而得名。它是工部派出机构,专管通州有关漕运堤岸、闸坝及城池修缮等重大工程。因西周时管理工程的部门称司空,故此衙门称司空分署。现该地为司空小学,尚遗有明代奸相严嵩所书“司空分署”石额一方。
(文并摄影 陈溥)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 ||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