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庐山会议结束后,毛泽东精疲力竭,带着江青游览了庐山仙人洞。江青此次上庐山并没有捞到政治资本,但她拍的那张庐山仙人洞的照片,却为江青捞到了粉墨登场的政治资本。 |
本文摘自《激扬文字:告诉你一个诗人的毛泽东》史一帆编著
毛泽东与江青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这是1961年9月9日,毛泽东《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的一首七绝。这首诗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的《毛主席诗词》里。之后,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这首诗开始在中国流行。
毛泽东在这首诗上写的李进就是江青。
江青摄的这张照片,据说画面反差较大,左下侧是庐山著名景观仙人洞,位于牯岭西北处佛手岩下,海拔一千多米,传说唐朝吕洞宾曾在那里修炼成仙。右上侧上半角天空,辅以松枝。江青拥有良好的摄影器材和便利的采景条件,摄影技术据说也很不错。但从这幅照片来看,却难以分辨仙人洞位于何处,山势起伏也不见险峰突兀。“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江的这张照片拍的并非庐山仙人洞,而是有御碑亭的锦绣峰。”(《江青正传》P23页)因此,与其说毛泽东是触景生情,倒不如说他是借景抒情。毛泽东把自己这种在特定历史年代的情怀,寄寓在题照诗中。
1961年9月9日,正值8月23日至9月1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庐山工作会议期间。在毛泽东主持下,此次会议全面地商讨了工业、财贸、教育、科技等问题,决心通过贯彻1960年8月中共中央制定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使国民经济逐渐好转。
20世纪60年代初是中国复杂而严峻的年代。国内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国际上,苏联共产党把中苏两党分歧扩大到两国关系,单方面撤走全部专家,撕毁了几百个协议和合同,并挑起中苏边境纠纷。而在国内,东南沿海一带,面对着所谓“新月形包围圈”,西部、北部边境也存在安全威胁。在这种严峻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和它的中央主席毛泽东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但在这种压力下,毛泽东仍“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他依然镇定自若、信心百倍、昂扬奋发;他坚信外来的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统统吓不倒中国人民;中国人民在不畏艰难险阻的不懈奋斗中,不但必能迅速摆脱前进中的困难局面,而且定能实现自己的崇高目标。
毛泽东诗中的情怀,无疑是一个伟人的情怀。“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这种不同凡响的追求,告诫人们:领略自然界的无限风光需要不畏艰险地攀登,领略人类社会发展的无限风光,更需要不畏艰险地攀登,只有不畏劳苦而奋勇攀登的人,才可望到达美好的理想境界。
说到江青庐山仙人洞的照片。它是江青不受欢迎登上庐山而拍下的。
相关新闻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