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第一家庭悲欢离合多:孙中山后人传奇经历
2008年06月24日 08:52中华文摘 】 【打印
相关标签: [民国] [孙中山]

孙中山(1866年—1925年)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1892年,他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行医于澳门、广州,早年即有志反清。1894年,中山先生北上,上书李鸿章,提出革新政治的主张,遭拒,遂赴国外组织兴中会,开始了革命活动;次年在香港设立了机关,准备在广州起义,未成。1900年,他又派人到中国惠州、三洲田发动起义,失败后继续在国外开展革命活动。1905年,中山先生在日本领导兴中会和光复会组成中国同盟会,确定革命政纲,并在国外发展革命组织,多次发动武装起义。1911年12月29日,中国17省代表在南京推选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作为临时大总统,他的家庭当属“民国第一家”。然而,他的后人的经历,并不像中山先生那样光辉夺目,却是悲欢离合多,充满了传奇色彩。

孙科:婚外恋的余波

孙家曾有一份“内部文件”,那是50多年前孙中山的独生子孙科亲笔立下的字据:“我只有原配夫人陈氏二位太太,此外,决无第三人。特此立证交蓝巽宜二太太收执。孙科三十五、六,廿五。”

字据上的陈氏,名叫陈淑英,蓝巽宜二太太原名蓝妮。三十五即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后面的数字是月日。事实上,孙科还有一位“小蜜”,名叫严蔼娟。严氏是浙江人,孙科任立法院长时,她是孙的私人秘书,男欢女爱,珠胎暗结,生了两个女孩。后来双方反目成仇,严蔼娟被抛弃,不肯示弱,要拉着老孙上法院。经杜月笙和上海大律师吴经熊出面调解,孙科同意支付严蔼娟生活和教养费用,严女士才偃旗息鼓。1937年抗战爆发,严蔼娟在战乱中所适非人,她的女儿孙穗芳经常遭继父毒打。

日本投降后,严女士曾四处托人找孙科,希望孙科看在女儿的情分上给予资助,还接连给孙科写过两封信。1946年5月,孙科作了回应并且赠款。

孙穗芳:难见生父

1948年,孙穗芳毕业于上海世界小学,年底被严蔼娟带到台湾。第二年,严女士为找孙科要钱,又带着孙穗芳到了香港。孙穗芳很懂事,并不重视钱财,只是想看看自己的父亲。她坐在客厅里,眼睛紧盯着楼梯,盼望父亲下来。结果是空等一场。

孙科也很想见见从来未谋一面的女儿,又怕大太太陈淑英闹事,同时又特烦那个严蔼娟。他想把女儿穗芳送到美国读书,弥补他欠下的父爱,却遭到严蔼娟的反对。孙穗芳没见到父亲,也负气拒绝这个安排。

 

相关阅读:

揭秘:孙中山被遮蔽的"红颜知己"陈粹芬(图)

孙中山家族后人生活现状

宋庆龄为何不与孙中山合葬

晚年很寂寞 宋庆龄一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孙中山与一位日本科学“奇人”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