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斯大林:苏共二十大的内外反响和中苏关系
2008年04月14日 07:50《百年潮》 】 【打印
相关标签: [苏联]

笔者在拙作《关于斯大林评价问题》一文中认为:“赫鲁晓夫也谈斯大林的功与过,因其立足于谴责,往往用语刻薄,给人的印象是全盘否定斯大林。赫鲁晓夫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秘密报告中说:‘在这个报告里不想全面评价斯大林的生平事迹。关于斯大林的功绩,还在他活着的时候已经写了足够数量的书籍和小册子,就已经进行了足够的研究,斯大林在准备和实现社会主义革命中以及在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斗争中所起的作用,是尽人皆知的。现在我们要谈的问题是对于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是怎样形成的,它怎样在一定阶段变成一系列严重地歪曲党的原则、歪曲党的民主和革命法制的根源的。’报告中有一些煽动性语言。赫鲁晓夫在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报告中说:‘问题是这样摆着的:要么是党公开地、按照列宁主义的方式谴责对约·维·斯大林的个人迷信时期所犯下的错误和歪曲现象,抛弃已经成为前进障碍的那种对党和国家的领导方法;要么让守旧的、反对一切新的创造性的事物的势力在党内占上风。’从这些词句上,得不出‘全盘否定’斯大林的结论。‘二评’《关于斯大林问题》引证赫鲁晓夫在内部谈话时谩骂斯大林的粗暴字眼,反映了此人情绪偏激时信口开河,骨子里是憎恨斯大林的。”

赫鲁晓夫是战后苏联试行改革的一位先行者,但带有很大程度的认识盲目性和举措盲动性。俄罗斯《20世纪祖国史》一书对赫鲁晓夫的评价具有一定代表性,该书指出:“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两面性。对他在促进政治生活民主化和经济民主化、努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方面所做的工作,人们都是肯定的。但他在农业、工业和外交方面鲁莽的、不彻底的改革,往往把国家引入死胡同。在人们的心目中,他的形象和斯大林不同,常常不是引起尊重,而是讽刺。”

历史就是历史,苏共二十大的历史是不能更改的。但是,对于历史的评价可以不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回过头来看,苏共二十大召开之后,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对之评价有所反复是不足为奇的。反对个人崇拜有着时代的烙印,不能认为仅仅是赫鲁晓夫的个人行为。但是,动机与效果应该统一。赫鲁晓夫鲁莽做法的后果是严重的,深刻的历史教训值得认真吸取。

(本文形成过程中,汲取和借鉴了一些同行文章中的资料。谨致谢意。)

<< 前一页1234567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