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1972年我假扮游客陪尼克松游长城(图)
2008年04月08日 10:30文摘周报 】 【打印
相关标签: [中美关系] [尼克松]

尼克松游览长城

 

此前,先请读一则短讯,是1972年2月24日合众国际社记者海伦·托马斯的报道:

轻松愉快的尼克松总统今天在灿烂的冬天的阳光照耀下的中国长城上说:他到这里来谋求“一个开放的世界”的访问可能使得把人类隔开的城墙毁掉。

在长城(在北京郊外五十六公里)以及后来在北京西北的群山环绕的地下陵墓(那里埋葬着明朝的十三个皇帝)尼克松夫妇周围簇拥着一些中国摄影记者、中国的低级官员和中国游览者……

三个胖胖的、红红脸蛋的小女孩身穿红色、粉红色和蓝色罩衣为尼克松夫妇表演了跳绳,她们的小辫上都打着蝴蝶结。

1972年初,我在一个街道小工厂担任政工干部。一天接到上级通知,要我们挑选十名“政治上可靠”的人去参加一项重要的外事活动。当我们来到街道革委会大会议室时(现在叫街道办事处),里面已经聚集了很多人,有工厂的、学校的、幼儿园的老师。听了动员报告后,才知道这次重要的“外事任务”是扮作游客参加接待尼克松访华时游览长城和定陵的活动。大家既兴奋又紧张。紧张的是:美国过去一直是中国的头号敌人,突然间握手言和,人们一时在心理上和认识上还转不过弯来,生怕在行动中说错话、办错事、犯政治错误!

依稀记得军管会李代表在动员报告中接待工作几条原则里,有“不卑不亢,落落大方”这样的话。怎样才是“不卑不亢”呢?于是暗自商议:行动上远离,不说话为佳———游览时远离美国人,问话时装作听不懂。

许多任务是怎样布置的已经记不清了,好像说不要穿工作服,因为是去“游览”,尽量随意些。其实那时的衣服不外兰灰黄几色,也随意不到哪儿去。

一个多星期后,几辆大轿车把我们近百人拉到了长城和定陵进行“游览演习”。我这才发现车上还有不少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孩子们。由于是“演习”,没有美国人来,大家的心情都是轻松的。我们近百人开始攀登,渐行渐散地按要求相对固定在某一地域内“游览”。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第4届华赛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