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编撰秘闻
2007年12月23日 08:22《读书文摘》 】 【打印
相关标签: [文革]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在长沙市新华书店发行

1967年7月28日,我就是揣着这样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踏进中南海甲楼的。

非常岁月奇谈频出

甲楼是建国初期中南海内建造的一组楼房中的一栋。上个世纪50年代,刘少奇同志曾经在这里居住,后来迁到福禄居。60年代居仁堂拆除以后,中央有关人员曾搬到这里。“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中央一些机关处于瘫痪状态。中央文革小组设置了一些下属机构:办事组等设在钓鱼台等地,理论组设在中南海甲楼,占据了一层所有的房间。

甲楼与朱德委员长居住的乙楼是姊妹楼,它们之间还有丙楼、丁楼。乙楼及周围墙上张贴的诬蔑朱老总的大标语,虽然已被撕毁,但笔墨狼藉,字迹可辨。德高望重的朱委员长就是在这种环境和气氛中晨练、散步。有一次,我晚饭后经过回廊,正巧遇到一伙人批斗新上任的中央常委陶铸。他们让他背诵毛主席语录,稍有闪失就讽刺、挖苦、训斥他:“你这个中宣部长是怎么当的!”当时,在丙楼办公的中央专案组有不少军人,在丁楼办公的信访局借调了一些部队的同志,会议室服务处的同志也穿上了军装,乙楼原来就有警卫哨兵,加上甲楼我们这些人,白天晚上在各楼里出出进进,整个西楼大院好像一座兵营。

当时的理论组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当时简称“学部”,即后来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一部分是来自部队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有干部也有战士。负责人是学部的杨永志和中办秘书局档案处的钟仲。他们此前的两大任务是搜集出版刘少奇的著作和言论,供批判使用,还有就是编辑发放范围很小的内部刊物《大批判》。我们到来不久,他们编印的灰色封面多卷本的《刘少奇言论集》出版,存放在甲楼东北角的一间房子里。

大概是基于“工农兵占领理论上层建筑领域”的指导思想,要在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掺沙子”,所以部队的同志大多来自基层,他们待人诚恳,作风朴实,但文化程度较低,文字能力不高,在工作中困难不少,有时还会闹出笑话。我听说,在整理刘少奇讲话的原始记录稿时,需要增添一些标点符号,以便文通字顺,较好地表达原意。但是,一名参加这项工作的战士想不通。他认为,毛主席的讲话有标点符号,如果刘少奇的讲话也加上标点符号,让他和毛主席享受同样待遇了,这不就抬高他了吗?

我们来到甲楼的第10天,8月7日,王力发表了后来被人称为“王八七”的讲话,王力、关锋倒台。几天后,学部的同志撤出,回单位参加“运动”。不久以后,戚本禹在政治舞台上消失,中央文革的下设机构撤消。到1967年的秋后,甲楼里只剩下钟仲、江涛、我,以及部队的3位同志。

相关报道:

毛泽东与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

“红色空姐”眼中的毛泽东

王海容首次披露晚年毛泽东的往事

毛泽东亿万稿酬的争议

毛泽东临终遗嘱真相(组图)

青年毛泽东与杨开慧的浪漫“试婚”(图)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