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击金门决策内情
2007年11月20日 08:42人民网 】 【打印

炮击金门

这是个重要的历史性文告。一些学者评论说,它“是空前的,中国至今第一个绝妙的国防文告”。这分文告震动了世界,它标志着金门炮击已远远超出了军事斗争的意义,而进入包含政治、外交斗争的新阶段。10月7日,美国下令舰队不得进入我领海20英里以内,停止护航。这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中央适时调整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为使金门军民获取充分补给,得以驻守下去,10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又分布命令,宣布“金门炮击,从本日起再停两星期”,目的是对付美国人。命令称:“这是民族大义,必须把中美界限分得清清楚楚。”10月21日,杜勒斯和美国防部长麦克尔罗伊访台,逼迫蒋介石撤离金、马,双方发生激烈争执。为配合蒋介石同美国的斗争,在杜勒斯到达台湾的前一天,毛泽东下令恢复炮击金门,及时帮助了蒋介石,使其获得拒绝从金、马撤兵的口实。此后,福建前线炮击金门形成规律,逢单日打,双日不打。打,是为了给蒋军拒绝美国要其撤离金、马一个理由;不打,是为了使蒋军运输补给获得一段时间,而且炮击时只打沙滩,不打民房与工事。蒋介石集团逐渐明白了中共领导人的意图。1959年3月底,蒋介石集团外交部特别规定,今后对外提及大陆时,不再用“红色中国”或“共党中国”等语,而称“中共政权”。提到他们自己时,不再用“自由中国”,而称“中华民国”。

由于大陆、台湾之间的“默契配合”,共同维护了“一个中国”的局面,为实现祖国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这是炮击金门决策最大的收获。

(摘自《共和国重大决策的来龙去脉》,杨胜群 田松年主编)

<< 前一页123456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刘志明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