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击金门决策内情
2007年11月20日 08:42人民网 】 【打印

炮兵某部在炮击金门前表决心

1958年8月28日,福建前线万炮齐轰,举世震动,国民党军队盘踞的金门岛立刻笼罩在火光烟雾之中。炮击金门,是中共中央围绕台湾问题处理对外关系的一个重大决策。这场炮击是维护祖国统一的斗争。斗争的形式是“直接对蒋,间接对美”。斗争的结果既支援了中东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又对争取台湾当局,发展海峡两岸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炮击金门决策的战略考虑

炮击金门的发生,包含着极其复杂的历史原因和重要的现实问题。从历史原因看,1950年,在朝鲜战争爆发的同时,美国以武力侵占台湾,使原本属于中国内政的问题严重复杂化。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后,中国政府及时把台湾问题提到全世界人民面前,要求美国从台湾撤军。在中国的努力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压力下,1955年8月美国不得不同意用谈判的方式来解决台湾问题。但是,由于美方缺乏诚意,1957年底谈判中断。这预示着美国准备进一步在这个地区制造紧张局势,给中国的和平带来很大威胁。因此,党中央和毛泽东一直寻找机会使台湾问题重新引起国内外关注,以期获得解决。

从现实原因看,1958年夏天发生的中东事件是这场斗争的重要导火线。当时,中东地区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美国为维持其在这个地区的殖民统治,不顾世界舆论的谴责,于7月15日出兵黎巴嫩,公然干涉它国内政。与此同时,美国还积极支持蒋介石集团骚扰大陆沿海地区,使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不断升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决心利用这个时机重新提出台湾问题。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把台湾问题同支持中东人民反美斗争的国际战略意图紧密结合起来,使两个地区的斗争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为后盾。

但是,美帝国主义毕竟是一个强大的敌人,因此,决心下定后,还要讲究策略,寻找最有利的斗争方式。这是7月中旬中东事件爆发后中共中央一直在考虑并反复认真研究的问题。8月17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的会议上,作出了炮击金门的最后决定。18日,毛泽东致信彭德怀,亲自部署炮击金门。信中写到:“准备打金门,直接对蒋,间接对美”。毛泽东的信中包含了中共中央决定打金门而不打台湾的极重要的策略思想,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处理中美蒋三角关系的正确方针。

<< 前一页123456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刘志明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