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周恩来年少时曾在东北铁岭生活 影响一生
2007年10月21日 12:33中国新闻网投票数: 顶一下  【

周贻赓是周恩来的亲伯父,在周恩来父辈嫡亲兄弟中居长。他也是利用周济渠与钱能训的姻亲关系才到东北谋上差事的,当时已在奉天度支司任司书(相当于今天的财政科会计)。周贻赓在去东北前曾在淮安先后娶过王氏和继配赵氏两任妻子,但皆未生育,且去世较早。到东北后,他又续娶山东的杨氏为夫人,仍无出,便一直无儿无女。而当时周恩来因已失去嗣父母和生母,在武汉做小职员的生身父亲又收入微薄,根本无法养家糊口,故他只能失学在家。但他不甘心学业荒废,多次写信给他的四伯父,祈求到他身边读书。周恩来嫡亲弟媳王士琴老师生前85岁时还曾对笔者说,四伯母(指周贻赓续弦杨氏)生前曾对她说过,恩来那时年岁虽小,但已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给四伯父的信写得很感人,“亲爱的四家伯,我多么想念书啊!”所以,周贻赓也深深地被他这位侄儿打动了,就趁周济渠南方之行托他将周恩来带去东北。周济渠本来就是个热心人,加之他和周恩来又是伯侄关系,也就满口答应下来。待他的湖北公事一结束,就和七弟周贻能一道乘船顺江东下,再辗转淮安,带上侄儿周恩来一起乘船北上。那是1910年初春的季节。就这样,12岁的周恩来从垂柳吐翠、百草排芽的故乡淮安来到了冰天雪地的东北铁岭,迈出了他人生最为重要的一步。

到铁岭后,周济渠把周恩来父亲周贻能安排到铁岭县衙门当红笔师爷,又为他们父子俩找了一处安身之所――彭家大院。大院主人彭广心老人的儿子彭左清在铁岭商会工作,和周济渠是同事。当时,彭左清要求周贻能在闲时的每天晚上辅导彭家孩子的古文和书法,他们父子便可免费寄住于彭家大院西厢房。周贻能一上任便被安排去齐齐哈尔出远差,而铁岭的“家”还没来得及安排好,周贻能只好拜托彭家人,把恩来寄托在彭家暂时生活。笔者1999年秋季曾走访铁岭,据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工作人员马阿宁女士介绍,周恩来在那短暂的时间里,曾替彭家的管家于百川家放过马,喂过马。也就是从那时起,周恩来吃上了东北的高粱米饭。他本来在老家吃的都是白米饭,高粱米饭凉了之后,又黑、又红、又硬,刚开始吃的时候,他很难下咽。是他的三伯父得便时给了他教育和鼓励,让他坚持吃下去,后来也就习惯了。20世纪90年代,笔者在京见到已故周恩来嫡亲弟媳王士琴老人时,她还激动地回忆说,1949年北平解放后,我和我们家老周(指她的丈夫、周恩来胞弟周恩寿)到北平,第一次见到了兄长(王士琴对周恩来的称呼),他问我是哪里人,我怯生生地说,“我的老家不太好,是东北哈尔滨的。”因为我国东北曾多年在日本人占领控制之下,一度使关内人对东北人有歧视看法。谁知周恩来一听,马上瞪起眼睛说:“东北有什么不好?我就是吃了你们东北的高粱米长大的。是东北的高粱米锻炼了我的身体。”

   编辑: 唐毓瑨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