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股改:迈出扎实步伐展现崭新风采
2006年10月26日 20:01经济日报

从2005年4月21日国务院批复股份制改革方案始,工商银行便踏上了这条艰辛的改制之旅。回眸工行这一年半时间所走过的路程,人们更坚定了中国金融业完全有能力迎接金融市场全面开放挑战的信心。

(一)

在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率先实施股份制改革之后,工行作为我国资产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如何改制便显得十分迫切了。

毫无疑问,工行长期以来为支持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历史原因,也积累了较大风险。工商银行近年来依靠自身不懈努力,为实施股份制改革创造了条件。

人们普遍认为国家对其注资会比中行、建行更多,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国家最后确定运用外汇储备150亿美元为工行补充资本金,使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6%,通过发行次级债补充附属资本,使资本充足率超过8%。这一注资额度远远少于中行、建行各自得到的225亿美元等注资。

另一方面工行的股改方案改变了单一外汇注资形式,汇金公司不再是其惟一股东,财政部以持有1240亿元股权的身份和汇金公司平分工行股权。这样一个全新的模式,和“一行一策”的改革方针十分吻合,也为工行财务重组的较快完成奠定了良好基础。

此后,多种形式的不良贷款核销陆续出台。2000多亿元损失类贷款被放进工行和财政部建立的一个共同账户之中,以工行的所得税、财政部的股东分红等方式来核销,而4000多亿元可疑类贷款则采取了市场化手段加以核销。

经过这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和自己的努力,工行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改变了财务状况,资产质量在银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截至2006年中期,工商银行按五级分类的不良贷款率为4.1%,1999年1月1日以来发放的新贷款的不良率仅为1.86%,低于同业平均水平。

(二)

2006年春节前夕,工商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成功签约。与建行、中行引入外资商业银行相比,工行的战略引资颇具特色,主要的境外战略投资者高盛集团、安联集团和美国运通公司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高盛集团是一家全球性的投资银行及证券与投资管理公司,安联集团属于全球领先的保险公司和金融服务供应商,美国运通则是一家从事全球旅游、金融与网络服务的多元化公司。

在战略转型时期,业务结构、盈利结构的多元化是工行战略转型的重要内容,尤其是资金交易、资产管理、个人理财、产品创新、投资银行等新兴业务领域需要大力发展,而高盛、安联、美国运通在这些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无疑,工商银行引入非商业银行类的投资者,在战略上具备了很强的合理性和前瞻性。

事实也充分证明了这一判断。从战略投资者与工行的合作情况来看,双方的合作正在实质性地推进。例如:与高盛集团的合作将包括公司治理、风险管理、资金业务、资产管理、公司和投资银行业务、不良贷款的处置、培训等7个方面。工行和美国运通合作,联名推出国内首张美国运通品牌的国际信用卡———牡丹运通卡,并正合作开发贷记卡业务的资产质量分析报告系统。工行与安联集团在人员及业务培训方面也已经展开了合作。

工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集团+银行卡”的战略合作模式,已经为打造一个世界级的金融旗舰提供了良好的开端。

(三)

与国际先进的大型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过分依赖于净利息收入,直接导致了银行信贷风险过于集中以及流动性过剩风险一时难以化解。

工行的管理层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坚定地实施了业务的战略转型,明确提出“稳健发展信贷业务、重点发展资金业务、全面发展中间业务”的战略转型口号,并开始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

在严格控制信贷增长速度的同时,工行主要着力于贷款质量的提高,在贷款的客户、产品、区域、行业结构上进行了转型。尤其是在客户结构方面,重点发展AA级以上贷款,在产品结构上,主要发展中小企业贷款、贸易融资贷款等风险较低的贷款,严格控制流动性贷款。工行成立自己的行业分析中心,针对行业风险提前做出调整。

作为战略调整的一部分,工行的投资交易类业务过去几年发展迅速,业务收入占比大幅增加。中间业务一直是工行近年来发展的重点,目前已有9大类、400多个品种,中间业务的收入从2000年的28亿元猛增至如今的147亿元。

在过去几年中,工行以平均不到10%的信贷增长,获得了约20%的资产增长和30%的净利润增长,信贷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尽管改革的任务还很艰巨,成效尚需更长时间才能充分体现,但工行这只庞大而又灵活的行业巨舰,正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投资者面前。

 



作者: 王智   编辑: liaosm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