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致敬改革开放40年|1981年,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来源:齐鲁壹点

原标题:致敬改革开放40年|1981年,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20世纪80年代初,从城市到农村,从经济到

原标题:致敬改革开放40年|1981年,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20世纪80年代初,从城市到农村,从经济到文艺思潮,整个社会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文艺作品充分表达和反映了这一内容。1981年引发大众关注与讨论的文艺作品,多是重大题材,有的作品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作品像一缕春风吹起希望。今天回味这些时代特色鲜明的作品,能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那个年代。

《在希望的田野上》唱响农村大改革

40年前,发端于小岗村的分田到户“大包干”,成为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被唤醒的农村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就像《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歌词中写道:“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

这首歌创作于1981年,词作者陈晓光曾表示,这首歌就是写给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安徽小岗村的,看到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改革和变化,他深有感触,仅用3个小时就完成了创作。

陈晓光写完歌词后,交给了著名作曲家施光南,后者被歌词所激发和鼓舞,也仅用几小时就完成了谱曲。施光南的曲风把中国民歌、戏曲韵味融入其中,力求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风格,让这首歌成为歌颂新生活,歌颂新时代的经典旋律。

这首歌的独唱版本由当时的中央音乐学院学生彭丽媛演唱,她的嗓音甜美脆亮、质朴淳厚,舞台形象端庄大气,将这首歌唱农村改革的歌曲演绎得大气磅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彭丽媛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再次演唱这首歌曲,从而被更多歌迷所熟悉。这首歌唱出了改革开放的朝气,也道出亿万人民的心声,在电视台、电台播放后,迅速红遍大江南北。2007年9月,《在希望的田野上》做为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搭载歌曲被送上太空播放。

“大包干”之后,中国农村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呈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而《在希望的田野上》就是吹响中国农村改革的“号角”。它朝气蓬勃、热情亲切,反映了当时农村热火朝天的改革新气象,不仅让海内外华人欣赏到了“中国民族声乐”的优美、多彩,而且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正走在希望田野上的蓬勃形象。时至今日,它仍在大江南北传唱,已成为歌颂中国改革开放的经典艺术作品。

《敌营十八年》首部国产电视连续剧

“啊战友,你乔装改扮深入敌后去战斗;啊战友,你机智灵活神出鬼没去战斗;啊,胜利在向你招手,曙光在前头!”伴随着这首至今令人难忘的主题曲,1981年春,中国第一部真正以情节剧模式制作、产生广泛影响的电视连续剧出现在人们视野。从1958年20多分钟的电视小戏《一口菜饼子》,到1981年这部长达9集、约2000多个镜头、100多个场景的《敌营十八年》,中国人整整等待了23年,才看上真正的国产电视连续剧,中国的电视剧事业从此走上了新征程。

当时,电视文化处于萌芽期,需要一部真正的国产电视剧来开启新时代,而《敌营十八年》的出现可谓恰逢其时。但该剧的出现却另有直接导火索。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大西洋底来的人》《加里森敢死队》等海外剧在国内播放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加里森敢死队》的播出,却让一些青少年迷恋模仿剧中的飞刀术,其中的格斗、血腥场面也受到不少批评。为了消除负面影响,中央电视台叫停该剧,并紧急上马了中国第一部国产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

《敌营十八年》由著名导演王扶林执导,原作者是唐佩琳。因为当时并没有可以参考的剧本样式,唐佩琳借鉴中国章回小说写法,分集写出了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也是第一部红色谍战剧的剧本。当时央视虽然给了堪称天文数字的10万元拨款,但在拍摄中却捉襟见肘,连剧组给男一号江波的扮演者张连文借来的衣服、帽子都不合身,所以剧中的国民党“少将高参”只能敞着领子,帽子只能拿在手中……剧组转战北京、庐山等地,紧赶慢赶地拍摄,目的只有一个:早日制作完成,赶在春节期间播出。

剧中,江波手拿烟卷敞着领口与敌人谈笑风生的形象,让观众感觉亦正亦邪,几乎颠覆了此前荧屏和银幕上正面角色一味“高大全”的固定范式。虽然这部剧现在看来情节跳跃、剧情粗糙,但对于那个年代的观众来说,简直是磁铁般的吸引力,这个故事迅速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不少家里没电视机的人串门找有电视机的邻居集体看剧。

《天云山传奇》敢于真实正视历史

1980年,作家鲁彦周的新创作的《天云山传奇》小说还未发表,就被当时上海电影制片厂的领导徐桑楚、石方禹看上,并助其改编成剧本。鲁彦周首推谢晋来担任导演,此时的谢晋已经拍出《红色娘子军》《女篮5号》等力作。因题材敏感,亲朋好友力劝谢晋辞拍,但被故事感动到流泪的他顶着巨大的压力完成此作。

《天云山传奇》中,地委组织部副部长宋薇和丈夫、部长吴遥负责对“文革”期间的冤假错案进行拨乱反正,从天云山赶回的周瑜贞向宋薇汇报了天云山“老右派”罗群靠赶车维生的苦难生活,而罗群正是当年宋薇在天云山的恋人。原来,20多年前,吴遥暗恋宋薇,于是陷害罗群是反党分子。罗群的遭遇令宋薇吃惊和愤怒,而在为罗群平反的问题上,吴遥再次出面阻挠……电影故事曲折,人物刻画细腻,该片大胆、深刻地揭示出罗群被错误地划为“右派”这一时代悲剧,更通过这个故事,从政治、伦理、道德的角度分析历史教训,探讨悲剧产生的根源。

该片在1981年公映后,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不同的评价激烈交锋,甚至险遭“枪毙”的厄运。虽然争议很大,但这部影片最终获得了艺术上的成功,连获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第四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等大奖。

《沉重的翅膀》将“改革文学”推向热潮

张洁第一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沉重的翅膀》,是第一部反应改革初期生活的长篇小说,描写了重工业部和其所属的曙光汽车制造厂,在1980年围绕着工业经济体制改革所进行的一场复杂的斗争。小说中,副部长郑子云是一位精通业务的改革家,在企业管理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新颖的见解,他重视人的价值,力求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而在关键问题上,部长田守诚和副部长孔祥等人则思想僵化,善于耍手腕,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群众要求改革,曙光汽车制造厂厂长陈咏明则顶着压力,对工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小说浓墨重彩的描绘了郑子云、陈咏明等人为整顿、改革而进行的斗争,但小说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结尾。

与当时的《乔厂长上任记》《新星》等“改革文学”不同,这部小说中的改革,并没有只发生在基层,而是在工厂之上,设置了一个更高的决策层——重工业部,小说也凸显出了改革中来自上下层面各种的过于沉重的阻力,深刻地描写了工业建设中的斗争与纠缠。

作品一刊登,影响力巨大,上到国家领导人,下到普通读者,都关注这部作品,甚至出现了13个国家翻译出版《沉重的翅膀》热,作品在冲击着文坛之时,也遭遇批评和非议——“翅膀沉重得几乎要折断了,还怎么起飞”。虽然经过三次重新修改,小说最终获得茅奖,但背后依然是一段曲折的经历。但现在回头看,这部小说仍是改革文学的代表性作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师文静


齐鲁壹点客户端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