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发挥科协优势 助力脱贫攻坚


来源:《吉林日报》

原标题:发挥科协优势 助力脱贫攻坚 本报记者 毕雪 省科协围绕我省脱贫攻坚大局,充分发挥人才集聚的组

原标题:发挥科协优势 助力脱贫攻坚

本报记者 毕雪

省科协围绕我省脱贫攻坚大局,充分发挥人才集聚的组织优势,利用我省农民“猫冬”、人员便于集中的特点,联合省农委、省扶贫办、省畜牧局,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暨‘科技之冬’送科技下乡”活动。活动从2017年11月10日开始至2018年4月30日结束,以全省8个国贫县、1489个贫困村为重点,覆盖全省广大农村。围绕实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充分发挥各级科协、农委、扶贫办、畜牧局等相关单位作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优化资源配置,走进乡村、贴近百姓、深入生产生活一线,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技之冬”送科技下乡活动。

在省科协组织引导下,全省各级科协单位共组织科技专家下乡1692人,成立了166支科技下乡服务团队,累计开展下乡活动1858次,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科技讲座1199场次,发放各类科普宣传资料44.81万份,累计投入资金161.2万元,惠泽农民近60万人次。

搭建平台 提供坚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省科协以各级科协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作为开展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的主力军,积极搭建平台,组建了省农科院、吉林农业大学、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院、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四支科技助力扶贫工作队,由省科协分管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全省8个国贫县及四平市铁东区、磐石市共计10个地区,行程4000多公里,集中开展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暨“科技之冬”专家服务示范活动,针对每个贫困村选定5-10户懂科技、有规模、善经营的示范户,开展科技培训与咨询服务活动,通过示范户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为突出精准扶贫,首次为科技助力扶贫工作队专家颁发特聘专家证书,发放专家工作手册,如实记载专家培训的场次、人数、内容等信息,精准对接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科技扶贫。充分发挥科技专家优势,帮助解决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瓶颈,推动当地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通过搭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平台,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帮助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多管齐下 打好科技下乡组合拳

省科协科技助力扶贫工作队每到一地,都深入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集中宣讲、涉农政策解读、健康生活方式倡导和心理健康辅导,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积极引导贫困群众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激发内生动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既治贫又治愚。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科普中国”信息化资源的落地应用,建设“科普中国”电视频道、科普e站、宽带科普终端等科普设施,有效扩大科技知识普及覆盖面,开展线上线下科技服务,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并按照中国科协“科普中国·百城千校万村”工作要求,广泛开展“科普中国”APP的推广。截至目前,我省“科普中国”APP实名科普信息员认证人数从去年12月份的200多人增加到13433人,相当于我省人口的万分之五,位列全国第四。

同时,有效利用各类科普宣传设施和载体,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各类涉农科普知识、信息和致富项目,并充分发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典型项目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组织各类农业科技带头人,深入农村第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服务,积极挖掘农村粮食瓜菜等农副产品的开发利用潜能,寻找变废为宝的增收途径,让“冷”资源“热”起来。

深入实际 集中开展科技培训活动

省科协紧密围绕贫困地区生产经营实际需求,对贫困户开展“定点、定向、订单”式的培训,结合当地种、养特色,由被培训的乡、村提出要求,省科协在扶贫工作队中选调专业对口的专家到现场开展面对面的讲授。比如镇赉县多数农民种植瓜菜;延边州很多农民养牛、种植反季节山野菜;四平市各地农民种植玉米、葡萄等。省科协了解当地实际需求后,有针对性邀请吉林省12316新农村热线、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院等多个单位的来自农村经济、蔬菜、果树、养殖、园艺特产、食用菌等不同领域的多名农业专家,为各地的贫困户、科技示范户、村干部进行科技培训。培训不仅走进课堂,还深入到田间地头、农业种植大棚、畜禽圈舍中,实地现场为农民进行农业知识的集中讲解,深受各地农民朋友的欢迎。

“听说专家要来给讲蓝莓种植,我们一大早来到培训室,来不了的邻居还让我用手机录下来。这次能跟专家面对面交流,解决了以往种植遇到的问题,专家还给我留了电话、加了微信,真是太方便了。”靖宇县三道湖镇向阳村村民马建军在专家课堂讲解后激动地说道。“我是向阳村旁边转山子村的,听说向阳村要有专家来讲课,我和媳妇今早特意开车过来‘取取经’,我们承包了一百多亩地,今年也想种蓝莓,专家给我们答疑解惑,还推荐我们去参观学习蓝莓种植基地,希望以后多组织这样的活动。”靖宇县靖宇镇转山子村村民焦建平兴奋地说道。

在延边州安图县明月镇福林村的活动课堂上,卢廷春拿着受病的山野菜马蹄叶向专家请教,他种的马蹄叶总是烂根影响产量,却始终找不出原因。这次前来指导的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省12316新农村热线蔬菜专家乔宏宇分析道:“马蹄叶烂根主要是因为不良种植习惯导致叶鞘基部类似真菌侵染腐烂。农民在采收过程中只采了叶片,留下的叶柄影响新的枝叶生长,正确的做法应该在采叶片的时候将叶柄和根部一同采摘。”另外,专家还为他的马蹄叶大棚田垄方向、田垄高度提出指导建议。

这些只是活动的几个剪影,每次培训课堂上,先是听到专家讲解,接下来就是争先恐后的提问,生怕自己不能和专家交流。“每年‘科技之冬’活动我都参加,给农民朋友讲课得用农民能理解的、最通俗的话讲。为了吸引他们听课,我经常会琢磨怎么讲他们更爱听,会穿插几个笑话,这也能拉近我们的距离,让他们在互动的时候不拘谨、大胆提问,提高培训的实际效率。”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省12316新农村热线首席蔬菜专家王学国说道。

历时5个月的全省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暨“科技之冬”送科技下乡活动是从腊月初七启程至第二年谷雨前结束,省科协率领扶贫工作队,每日驱车百里,心系农民朋友,从培训课堂到蔬菜大棚、到畜禽圈舍,到处留下了“科技之冬”的足迹。“科技之冬”是我省科协多年来打造的品牌活动,在引导我省广大农民群众改变传统的“猫冬”习惯,变“冬闲”为“冬忙”,及时补充农业科技知识,为春耕作好准备,助推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