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杨鹏:稷下学宫如何塑造了中国大学的模因?


来源:凤凰网综合

稷下学派主要的思想成果:一是道家黄老学得以形成;二是儒家出现了以孟子为代表的民本思想的变化。这是自商周文化以来,诸子百家思想的一次新综合, 一个新台阶。但稷下学宫这种朝廷供养知识分子,知识分子自觉服务于朝廷的互动关系,也塑造了今天中国大学的模因。如何革新稷下学宫留下的教育模因?

稷下学派主要的思想成果:一是道家黄老学得以形成;二是儒家出现了以孟子为代表的民本思想的变化。这是自商周文化以来,诸子百家思想的一次新综合, 一个新台阶。但稷下学宫这种朝廷供养知识分子,知识分子自觉服务于朝廷的互动关系,也塑造了今天中国大学的模因。如何革新稷下学宫留下的教育模因?

什么是Memes?

大家好,这是掌上国学院“杨鹏评点《史记》人物”。今天讲稷下学宫,这是战国时期齐国所办的中国第一个高等学府,题目是:稷下学宫如何塑造了中国大学的模因?

《自私的基因》(1976)

作者为生物学家Richard Dawkins,提出了Memes这个概念,中国翻译为模因。

我先解释一下“模因”这个概念。1976年,英国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出版了一本书The Selfish Gene,《自私的基因》,提出了Memes这个概念,中国翻译为"模因"。

"模因"指的是文明史早期的一些模型,在历史上具有基因一样的自我复制能力。稷下学宫这种朝廷供养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服务朝廷政权的互动关系,在中国历史上不断被复制,也塑造了今天中国大学的模因。

田齐政权为什么要办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大约创始于齐国田氏政权齐桓公田午期间,齐恒公田午公元前374年到公元前357年在位。在齐威王和齐宣王时期,稷下学宫进入兴盛时期。《史记》中记载,在齐宣王时期:“是以稷下学士复盛, 且数百千人。”稷下学士有几百上千人。公元前221年,秦国消灭齐国,稷下学宫终结。

齐恒公田午创办稷下学宫,历时150多年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载: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接子、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

《史记》中说稷下学宫:“七十六人, 皆赐列第,为上大夫, 不治而议论。”有七十六位稷下先生,官方安排宅子,享受上大夫薪酬福利待遇。朝廷供养学士,近千学士中聚集在齐国讨论学术问题,编写相关理论著作,齐国成为当时中国的学术中心。

稷下学宫持续了150年左右。战国时期的一些著名学者,比如驺衍、孟子、 荀子、 慎到等人,都是稷下先生。荀子还曾三次担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祭酒相当于稷下学宫的主持人或者校长。

齐国田氏政权为什么要办稷下学宫?《战国策》记载,齐宣王说:“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这似乎是春秋战国养士传统的扩大;另一方面,这有齐国田氏政权本身的心病,这个心病就是田氏政权的合法性、正当性和社会舆论问题。

齐国田氏政权素有弑君篡位恶名

田氏政权素有弑君篡位的恶名。公元前485年,田乞杀了齐悼公。公元前481年,田乞之子田常(田成子)杀了齐简公。公元前456年,田常杀了齐平公。公元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孙田和废齐康公。公元前386年,田和放逐了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周安王册命田和为齐侯。田氏家族充满弑君篡位的历史。

田常,齐国田氏家族第八任首领

前485年承袭父亲田乞之位为相。《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载:田常乃选齐国中女子长七尺以上为后宫,后宫以百数,而使宾客舍人出入后宫者不禁。及田常卒,有七十馀男。

田氏家族名声并不好。田氏家族第八任首领田常担任齐国国卿期间,为了扩大家族实力,致力于扩展田氏家族人口。田常选择齐国七尺以上、身材高大的女子入后宫。后宫有上百位女子,他不禁止自己的宾客和舍人进出后宫与这些宫女们相通,宫女生的孩子田常都认作田氏血脉。这样,田常去世的时候,有七十多个儿子。

田氏宗族兄弟控制了齐国实权位置。《史记》中说田襄子(田常之子)让他的兄弟和同宗人做了齐国大小城邑的大夫,控制了齐国政权。

原文是:“使其兄弟宗人尽为齐都邑大夫----且以有齐国。”

田氏家族靠人口竞争、任用亲属为官、给民众小恩小惠这些计谋,最终篡夺了齐国。

齐国田氏这些做法,造成了一种上上下下罕有信任的政治文化。田氏家族内部的斗争也很无情,公元前375年,田午杀了自己的哥哥齐君剡,自立为齐君。

在这么一个有弑君传统的政治文化上,如何建立一个稳固发展的国家?齐国的田氏政权迫切需要对自己弑君篡位的历史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有强烈的合法性论证的需求。正是这位弑兄自立的齐桓公田午,创立了稷下学宫。

齐桓公田午创立了稷下学宫的目的很清楚:第一是要为田齐政权招揽人才;第二是要做理论和舆论的工作,论证田齐政权的合法性;第三要给上上下下一个新愿景,抹掉过去的阴影,共赴未来。

稷下学派的思想成果

当时各国争夺人才,人才需求大,学子们拥有人力资本市场的主动权。如果齐国不给自由空间, 学子们不高兴就立即可以走人。所以,稷下学宫的管理有一种特殊的平衡,大体是朝廷搭台,学者唱戏。官方花重金供养学士,学士们自觉服务于官方政治需要,相互迎合。

齐国官方选择稷下先生中有威望的人来主持和管理稷下学宫,让先生、学生们得以自治,按自己的方式学习,不直接干预学术活动。

稷下学子们有一定的自由思想空间,相互辩论,他们的思想并不完全统一。例如在《荀子》中有“非十二子”篇,所谓“非十二子”,就是批判12位学者的思想。被批判的学者中有邹衍、孟子、慎子、田骈等,他们都是稷下先生。

从稷下学宫的治理上看,这是田齐政权与稷下学子们的一次自愿合作,相互迎合,互给空间。但这些稷下学士们是独立的思想者,他们思想的形成,并不是齐国政权塑造出来的,他们是战国时代自由思想的产物,所以,稷下作品有一种自由的力度。

稷下学士们继承了老子、孔子、法家商鞅等人的思想,在相互辩论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新的综合,这是自商周文化以来,诸子百家思想的一次集大成,一次新综合, 一个新台阶。

稷下学派最主要的思想成果:一是稷下道家黄老学得以形成;同时,儒家也出现了以孟子为代表的一种民本思想的变化。

与稷下学宫相关的理论著作,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例如《管子》、《黄帛帛书》 (又称《黄帝四经》)、《黄帝内经》、《文子》、《慎子》。考虑到荀子和孟子就是稷下先生,所以《荀子》、《孟子》等著作,也与稷下学派关系密切。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观察稷下学派的理论取向,我们就不能回避他们为齐国田氏政权合法性进行论证这样的角度。

孟子:得民心者得天下

以稷下先生孟子为例,我们看看《孟子》中所记载的孟子跟齐宣王的对话。

《孟子》里记录了孟子与齐宣王的多次对话

孟子论证田齐政权弑君篡位的合法性,塑造了某种“为保民即可造反”的中国历史精神。这是稷下学派影响深远的另一面。

齐宣王问孟子:“商汤放逐了夏桀,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有这样的事吗?”孟子回答:“经传上有这样的记载”。齐宣王又问:“臣弑其君可乎?” 臣子可以弑杀君主吗?

齐宣王提的问题,正是齐国田氏政权的心病问题。臣子弑君篡位,这样做有没有合法性?齐宣王是明知故问,他从商汤放逐夏桀,周武王讨伐商纣王问起,这暗示着田氏政权弑君自立本有商汤和周武王这些伟人的历史榜样。

孟子的回答直截了当:“贼害仁的人, 就称之为贼;贼害义的人, 称之为残。残贼之人,就称之为一夫,独夫一个。我只听说诛杀了独夫商纣,没听说过有弑君的行为。” 

《孟子·梁惠王》中原文如下: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传统儒学以忠孝为中心,如果你是齐宣王,听见儒家大师孟子的这种政治表态,是不是会很开心?

孟子还对齐宣王说:“君之视臣如手足, 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君主看待臣下如同自己的手足,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自己的腹心;君主看待臣下如同犬马,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路人;君主看待臣下如同泥土草芥,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仇人。

臣子可以视君主为仇人,这样臣子杀君主就没什么不可以了。

孟子还说:“ 桀纣之所以失去天下,是因为失去了民众。失去民众,是因为失了民心。得天下者有其道,得到民众拥护,这就得天下了。 ”

《孟子·离娄》中原文如下: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这就是著名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孟子说得很清楚,能够得到民众的拥戴,是因为得到了民心。得到了民心就等于得到了天下,这是因为有道。

这里面暗含着一个潜在的逻辑,就是能得天下者都是因为有道,能得天下者都是因为得到了民心。孟子提出了一个迥别于周王室政治哲学的历史叙事:得天下=得民心。

孟子还重新定位了王权存在的原因。我们看齐宣王和孟子的对话。

齐宣王问:“什么样的德,才可以为王?”孟子回答:“谁能够保护民众,谁就可以当王,不可抵御。”反过来,也意味着凡能保民者,可以造反弑君为王。这还是孔子儒家的思想吗?

《孟子·梁惠王》原文为: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 莫之能御也。”

这是不是孟子对齐田政权的迎合?当然有这层意思。孟子的话我们可以理解为稷下先生的工作,是用道德至高点的论述方式,对田氏弑君篡位给出合法性论证。同时,孟子也借此表达了自己“保民=政权合法性”的思想,表达了自己“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既迎合了田齐政权,也表达了自己的价值观,对孟子来说,两者是统一的,这可能算是稷下先生孟子和齐国田齐政权的一次共振。

孟子民本思想与人民主权论的差异

孟子论述“得民心者得天下”,凡能得到人心的人就能够拥有政权,被称为民本思想。但此民本思想与《独立宣言》中的政权属于人民的人民主权思想差异甚大。

后人将孟子的“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思想,称之为民本思想,甚至有人说孟子民本思想与《独立宣言》的人民主权思想是一致的。

其实,“得民心者得天下”并非“人民主权思想”,它并不是说政权属于人民,而是说凡能得到人心的人就能够拥有政权。

中国思想史上孟子这么重要的民本思想,最初是从论证田齐政权合法性的角度出发的。人类历史有一个现象:行动者的出发动机未必是高尚神圣的,但也可能产生出具有历史意义的结果。

孟子论证田齐政权弑君篡位的合法性,塑造了某种“为保民即可造反”的中国历史精神。孟子是儒家大师,又积极主动配合田齐政权的舆论宣传,齐宣王很明白孟子的价值所在。

《盐铁论》中说:齐宣王褒奖儒学,尊重儒学。孟轲、淳于髡这些人受上大夫之禄,不任朝廷职务,讨论国家事务。

原文是: “齐宣王褒儒尊学。孟轲、淳于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禄,不任职而论国事。”

上大夫相当于正部级。孟子后来还享受齐国国卿待遇,这是副总理级别的俸禄。

为论证田氏政权的合法性,孟子消除了造反弑君的道德约束,这样中国历史上就有了“胜利=得民心”的主流的中国式合法性叙事模式。是否合法,不在程序合法,而在胜利本身,胜利就是合法性。

孟子的思想,从一方面论证了田氏篡位的合法性,但也给一切当权者留下一个精神隐患,这就是鼓励造反和弑君。谋反篡弑的历史和孟子式对弑君的肯定性论证,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留下一个更深的隐患,即:认定没有任何人是可靠的,政权建立在不可信的臣民上,政权的核心问题,国家治理的主线,就是造反与防造反。这会带来一种什么样的国家精神呢?

孟子两次入齐,受到礼遇,但最后他还是离开了齐国。这与田齐政权的认祖归宗,以及以黄老道家为国家哲学的取向有关。我解释一下。

为什么是稷下黄老?

齐国田氏源于陈国。大约在公元前672年,陈国公子陈完避难逃到齐国,当时的齐桓公接纳了陈完,任命陈完为齐国的工正。工正大约相当于工商部部长。

陈完故乡是陈国。陈国有两个重要的文化资源:一个是陈国是远古舜的后裔的封国,传说中舜是黄帝的后裔。第二,陈国是思想家老子的故乡。

周王朝国家哲学,以忠孝为本,以礼为用。田齐政权不忠不孝违礼之事太多,在周王朝的政治哲学中很难找到合法性理论资源。稷下学子们帮助田齐政权打通了一套理论:一个要点就是由舜追溯到黄帝,认祖归宗于黄帝,这样就摆脱了周王朝王系叙事的历史约束。

另外一个要点就是依托老子思想。老子本是陈国人,陈国在公元前478年被楚国兼并,所以后人又称老子为楚国人。老子是陈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反对周王朝以礼治国的传统,稷下学子们要在黄帝的传说和老子的思想基础上,建立新的意识形态,以超越周王朝的意识形态约束。这就是稷下学派以黄老道家为主的政治背景。

稷下学派创立了一个政治愿景,效法远祖黄帝,平定天下。采取老子的办法,以天道为法,顺乎自然,顺乎人性,依法保护无为而治,靠臣民自主自发之中释放的活力去使国家富强。

与稷下学派相关的《管子》、《黄老帛书》、《文子》、《慎子》,包括《荀子》的一些思想,有浓厚的黄老道家的色彩,这是法家和道家结合为基础的理论,兼容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思想在内,属于道家系统的治国哲学。或者说,黄老道家这个大树的特征是:道家为树根,法家为树干,儒、墨、名、阴阳等为枝叶。

认祖归宗于黄帝

黄老道家影响深远,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中国思想界的主流,而且也无意间构建了中国以黄帝为远祖、认祖归宗的主流历史叙事。

这之前中国商朝的甲骨文、周朝的甲骨文、金文以及《易经》的经文,还有《尚书》、《诗经》这些古代文献中,都没有与黄帝有关的历史叙述。

文献中最早出现黄帝的是《逸周书》,讲的是黄帝、赤帝、蚩尤冲突的神话传说。《逸周书》中关于黄帝的叙事,是什么年代写成的,学术界有不少的辩论,许多学者认为是战国时才窜入的。

陈侯因齐敦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高祖黄帝”铭文的祭器,时间在公元前356年到公元前320年间,是齐威王祭祀其父亲齐桓公田午时候所作的祭器。

古代器物中,最早出现黄帝名字的是陈侯因齐敦,这是齐威王祭祀其父亲齐桓公田午时候所作的祭器。在陈侯因齐敦的铭文中,称黄帝为高祖黄帝。也就是说,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祖先的叙事,肇始于公元前356年到公元前320年间,这是齐威王在位的时间,稷下学派最活跃的时期。

黄老道家成为现实力量

公元前300年到公元前284年,齐愍王在位的时候,穷兵黩武,不再好好照顾稷下先生学子们,稷下先生学子们散居四方,这样将稷下思想带向了中国各地。

公元前249年, 吕不韦担任秦国相国,稷下弟子们云集在吕不韦的门馆之中,又编写出了道家黄老学的一本重要著作《吕氏春秋》。

道家黄老学的思想,表现在《黄老帛书》中的“道生法”这句话上。说法是由道所生,道高于一切,法高于任何人,包括高于君王,所以,一切要依法办事,君王要用法律来保护无为而治,实现无为而治,保护好百姓的自主空间,释放民众自发活力。

黄老道家这种思想与周王朝以忠孝为尊,以礼治国的国家哲学有很大的差异。黄老道家,不再是以礼治国、以礼化民,而是以法治国任民自化。不在乎民众心里是否忠是否孝,而是用严明的刑法来控制叛乱。

中国战国思想,主要源于三晋(韩、赵、魏)法家和齐国稷下黄老道家,需要注意的是,韩、赵、魏、齐四国,都是卿大夫篡位的国家。篡位者最怕人篡位,弑君者最怕自己被弑,这四国形成的新政治文化,留给后世的影响,是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认识的。

稷下黄老道家成型以后,影响巨大,刘邦厌恶儒家,西汉开国名臣张良、陈平、曹参是黄老道家的信奉者。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是信奉黄老道家的君王,采取稷下黄老道家的治理模式,有了文景之治。

西汉的《淮南子》这部重要理论著作,仍是稷下黄老思想的延续。

西汉太史司马谈、司马迁父子,也是黄老道家的人物。司马迁写《史记》,仍以黄老道家为尊,认祖归宗于黄帝,由此完成了中国历史从黄帝开始的历史叙事。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记载了司马迁父亲太史司马谈对当时中国最流行的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名家六家的评价。司马谈最赞美道家,认为道家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兼容了法家、名家、儒家、墨家和阴阳家的优点,“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司马谈讲的道家,就是稷下道家。

稷下学宫与柏拉图学院

人类历史有一些奇特的共振现象。公元前385年左右,在中国稷下学宫创办之前十几年,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雅典创立柏拉图学院。

中国稷下学宫延续了150年,希腊柏拉图学院延续了900多年。对比二者,可以说,一定程度上,柏拉图学院塑造了西方大学的模因,稷下学宫则塑造了中国大学的模因。

柏拉图学园,Plato academy

公元前385年左右由柏拉图创办,公元529年被查士丁尼大帝关闭,历时900多年。

从创办的动机来看,稷下学宫是田齐政权的官方机构,目的是为齐国招募人才,研究政策和从事舆论工作,稷下学子以学术服务于田齐政权,教学安排上并没有严格的学科设定。

柏拉图学院,是为了探求自然和社会的知识,有明确的学科设定。柏拉图学院的学科有数学、天文、音乐和哲学,而且高度重视几何数学。柏拉图学院的拱门上写着:“不懂几何者, 禁止入内。”

教学方法上两者也不相同。《管子》中有一篇叫“弟子职”,这是稷下学宫的校规学则,要求学生以先生为权威为中心,在先生的起居、就餐、讲学上要恭敬侍奉,思想上以先生为准,要服从先生。“先生施教, 弟子是则”,先生教育的东西,就是弟子的准则。弟子要温和恭敬, 虚心接受,遵从先生之善,服从先生之义。

柏拉图学院是讨论式、辩论式、启发式的,不是以先生个人权威为标准,而是以真理为标准。亚里士多德在柏拉图学院学习20年之久,他说:“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两者还有一个极深层的差别,就是学子的重心导向。稷下学子们是权力导向的,他们考虑的是国家的统治哲学。柏拉图学院的学子们是知识导向的,是想发现宇宙万物的秩序和社会历史运行的规律。也可以说稷下学子们是政治化的,柏拉图的学子们是知识化的。这个差别很深刻,决定了中国大学和西方大学的教育模因。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约生活于公元前580年-公元前490年)

论证毕达哥拉斯定律,提出“万物皆数”的数论,深刻影响了柏拉图学院及人类数理思想发展。

在孔子之前二三十年年,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创立毕达哥拉斯学派,聚众讲学,师生游学,毕达哥拉斯创立的是私学。孔子是中国私学的创立者,虽然孔子所教的是周朝贵族政治的六艺学问,但他与毕达哥拉斯一样,都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独立的价值追求。

毕达哥拉斯学院的私学精神得到了继承。毕达哥拉斯以后,有柏拉图开办的柏拉图学院,还有亚里士多德开办的学院,一直延续到今天西方的私立大学,私学精神一脉相承。但在中国,孔子开创的私学精神却缺少继承者。

孔子私立教育的独立精神,没有被继承下来

隋唐科举制以后,朝廷用考试做官来驯化知识分子。所以,孔子以后,虽然有民间的私塾及半官半学的书院,但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官方考试做准备的,这样的私学只是官学的补充,与孔子独立于官方的私学已经有本质差别。

稷下学派是私学自由运动在齐国官方平台上的思想集成,自此以后,中国知识分子就几乎不再有新的知识发现和创造了。

如果说今天西方大学的准则源于柏拉图学院,以知识为导向,以传承和发现知识为中心,那么今天中国大学的特征则源于稷下学宫,权力供养学子,学子们以知识服务于权力,通过服务权力去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

稷下学宫的模因就在我们身上。理解了稷下学宫,也许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今天中国的大学是现在这个样子。

未来的中国教育改如何变革?如何创造中国教育的新模因?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使中国人在知识的发现和创造上,对人类真正有贡献?希望朋友们能在文后留言区发表你的看法。

原标题:稷下学宫如何塑造了中国大学的模因|杨鹏评点史记人物原创2018-02-15

来源:微信公众号“掌上国学院”(微信号Sinoacademy)

[责任编辑:李志明 PN032]

责任编辑:李志明 PN032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