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伊沙、谯达摩主编《后现代之光:近40年代表人物诗选》问世


来源:楚北网

原标题:伊沙、谯达摩主编《后现代之光:近40年代表人物诗选》问世   北岛,原名赵振开,1949年8

原标题:伊沙、谯达摩主编《后现代之光:近40年代表人物诗选》问世

  北岛,原名赵振开,1949年8月2日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湖州。中国当代诗人,为朦胧诗代表人物之一,是民间诗歌刊物《今天》的创办者,曾多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代表诗作《回答》《一切》。1990年,旅居美国,曾任教于加州戴维斯大学,现为香港中文大学人文学科讲座教授。

  回 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一 切

  一切都是命运

  一切都是烟云

  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

  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

  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

  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

  一切语言都是重复

  一切交往都是初逢

  一切爱情都在心里

  一切往事都在梦中

  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

  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

  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

  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

  严力,1954年出生于北京。1973年开始诗歌创作,1979年开始绘画创作。为北京民间艺术团体“星星画会”的成员。1984年在上海人民公园展览厅首次举办个人画展,是最早在国内举办的前卫个人画展。1985年留学美国纽约,1987年在纽约创办“一行”诗歌艺术团体,并出版“一行”诗歌艺术季刊。出版的有:诗集、中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散文集、画集等二十多本。画作被<上海美术馆、日本福冈亚洲美术馆、以及私人收藏家收藏.近十年来曾被邀请为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中心访问学者、获《诗选刊》2004·中国年度最佳诗歌奖、韩国翻译中心及仁荷大学诗人艺术家访问学者、伊朗写作翻译中心访问学者、台北第十届国际诗歌节、首届长安诗歌节长安现代诗成就大奖、第50届马其顿斯特鲁加诗歌之夜诗歌节、德黑兰第二届伊朗国际诗歌节、网易读书栏目首届《新世纪诗典》2011年度的成就奖。阿联酋迪拜“第六届国际文学节”,法国巴黎第七大学的诗歌春天朗诵会等。目前居住于上海和纽约。

  根

  我希望旅游全世界

  我正在旅游全世界

  我已经旅游了全世界

  全世界的每一天都认识我的旅游鞋

  但把我的脚从旅游鞋里往外挖掘的

  只能是故乡的拖鞋

  1981

  还给我

  还给我

  请还给我那扇没有装过锁的门

  哪怕没有房间也请还给我

  还给我

  请还给我早上叫醒我的那只雄鸡

  哪怕被你吃掉了也请把骨头还给我

  请还给我半山坡上的那曲牧歌

  哪怕已经被你录在了磁带上

  也请还给我

  请还给我我与我兄弟姐妹的关系

  哪怕只有半年也请还给我

  请还给我爱的空间

  哪怕已经被你用旧了

  也请还给我

  请还给我整个地球

  哪怕已经被你分割成

  一千个国家

  一亿个村庄

  也请你还给我

  1986

  韩东,1961年生于南京,1978年考入山东大学哲学系。1982年被分配至西安工作,1984年调回南京,在大学马列教研室任教至1993年。后辞职专事写作,至今。1985—1995年主编民办刊物《他们》,共出十期。为“第三代诗歌”运动中的代表诗人之一。1990年代后,主要从事中短篇小说写作。2000年以后,开始长篇小说的写作。1998年,和朱文等发起题为“断裂”的行为。2000—2004年参与文学期刊《芙蓉》的编辑。曾主编“年代诗丛”一、二辑、“断裂丛书”第一辑。参与“他们”、“橡皮”网站的创建。2007年加盟《今天》,担任小说编辑。著有,诗集:《白色的石头》、《爸爸在天上看我》。诗文集:《交叉跑动》。散文随笔集:《韩东散文》、《爱情力学》。中短篇小说集:《我们的身体》、《树杈间的月亮》、《我的柏拉图》、《美元硬过人民币》、《西天上》、《明亮的疤痕》、《此呆已死》。长篇小说:《扎根》、《我和你》、《小城好汉之英特迈往》。

  有关大雁塔

  有关大雁塔

  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

  有很多人从远方赶来

  为了爬上去

  做一次英雄

  也有的还来第二次

  或者更多

  那些不得意的人们

  那些发福的人们

  统统爬上去

  做一次英雄

  然后下来

  走进下面的大街

  转眼不见了

  也有有种的往下跳

  在台阶上开一朵红花

  那就真的成了英雄——

  当代英雄

  有关大雁塔

  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

  我们爬上去

  看看四周的风景

  然后再下来

  你见过大海

  你见过大海

  你想像过

  大海

  你想像过大海

  然后见到它

  就是这样

  你见过了大海

  并想像过它

  可你不是

  一个水手

  就是这样

  你想像过大海

  你见过大海

  也许你还喜欢大海

  最多是这样

  你见过大海

  你也想像过大海

  你不情愿

  让海水给淹死

  就是这样

  人人都这样

  周伦佑,1952年出生于四川省西昌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诗歌写作;1986年为首创立非非主义,主编《非非》,《非非评论》两刊。自1995年起与北京大学青年学者王宁,张颐武合作,策划并主编“当代潮流—后现代主义经典丛书”(已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两辑共10种)。出版有∶《在刀锋上完成的句法转换》(诗集), 《燃烧的荆棘》(诗集),《反价值时代》(理论文集),《成名学构想》(学科专着)等多部汉语文学及学术著作。此外,还编选有∶《打开肉体之门》,《亵渎中的第三朵语言花》,《破碎的主观铜象》,《脱衣舞的幻灭》,《后现代主义的突破》等多种当代前沿文学思潮选集。现为自由作家。

  想象大鸟

  鸟是一种会飞的东西

  不是青鸟和蓝鸟。是大鸟

  重如泰山的羽毛

  在想象中清晰的逼近

  这是我虚构出来的

  另一种性质的翅膀

  另一种性质的水和天空

  大鸟就这样想起来了

  很温柔的行动使人一阵心跳

  大鸟根深蒂固,还让我想到莲花

  想到更古老的什么水银

  在众多物象之外尖锐的存在

  三百年过了,大鸟依然不鸣不飞

  大鸟有时是鸟,有时是鱼

  有时是庄周似的蝴蝶和处子

  有时什么也不是

  只知道大鸟以火焰为食

  所以很美很灿烂

  其实所谓的火焰也是想象的

  大鸟无翅,根本没有鸟的影子

  鸟是一个比喻。大鸟是大的比喻

  飞与不飞都同样占据着天空

  从鸟到大鸟是一种变化

  从语言到语言只是一种声音

  大鸟铺天盖地,但不能把握

  突如其来的光芒使意识空虚

  用手指敲击天空,很蓝的宁静

  任无中生有的琴键落满蜻蜓

  直截了当的深入或者退出

  离开中心越远和大鸟更为接近

  想象大鸟就是呼吸大鸟

  使事物远大的有时只是一种气息

  生命被某种晶体所充满和壮大

  推动青铜与时间背道而驰

  大鸟硕大如同海天之间包孕的珍珠

  我们包含于其中

  成为光明的核心部分

  跃跃之心先于肉体鼓动起来

  现在大鸟已在我的想象之外了

  我触摸不到,也不知它的去向

  但我确实被击中过,那种扫荡的意义

  使我铭心刻骨的疼痛,并且冥想

  大鸟翱翔或静止在别一个天空里

  那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天空

  只要我们偶尔想到它

  便有某种感觉使我们广大无边

  当有一天大鸟突然朝我们飞来

  我们所有的眼睛都会变成瞎子

  在刀锋上完成的句法转换

  皮肤在臆想中被利刃割破

  血流了一地。很浓的血

  使你的呼吸充满腥味

  冷冷的玩味伤口的经过

  手指在刀锋上拭了又拭

  终于没有勇气让自己更深刻一些

  现在还不是谈论死的时候

  死很简单,活着需要更多的粮食

  空气和水,女人的性感部位

  肉欲的精神把你搅得更浑

  但活得耿直是另一回事

  以生命做抵押,使暴力失去耐心

  让刀更深一些。从看他人流血

  到自己流血,体验转换的过程

  施暴的手并不比受难的手轻松

  在尖锐的意念中打开你的皮肤

  看刀锋契入,一点红色从肉里渗出

  激发众多的感想

  这是你的第一滴血

  遵循句法转换的原则

  不再有观众。用主观的肉体

  与钢铁对抗,或被钢铁推倒

  一片天空压过头顶

  广大的伤痛消失

  世界在你之后继续冷得干净

  刀锋在滴血。从左手到右手

  你体会牺牲时尝试了屠杀

  臆想的死使你的两眼充满杀机

  西川,生于1963年。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系2007年美国纽约大学东亚系附属访问教授,2009年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写作系奥赖恩访问艺术家。著有诗集《虚构的家谱》《大意如此》《西川的诗》《个人好恶》、诗文集《深浅》、散文集《游荡与闲谈:一个中国人的印度之行》《水渍》、随笔集《让蒙面人说话》、论文集《大河拐大弯:一种探求可能性的诗歌思想》、评著《外国文学名作导读本.诗歌卷》、译著《博尔赫斯八十忆旧》、《米沃什词典》(与人合译)、挪威诗人奥拉夫.H.豪格诗选《我站着,我受得了》(与人合译)、美国诗人盖瑞.施耐德诗选《水面波纹》,编有《海子的诗》《海子诗全集》《挡风玻璃上的蝴蝶:中国当代诗选》(德语有声读物)等。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夕光中的蝙蝠

  在戈雅的绘画里,它们给艺术家

  带来了噩梦。它们上下翻飞

  忽左忽右;它们窃窃私语

  却从不把艺术家叫醒

  说不出的快乐浮现在它们那

  人类的面孔上。这些似鸟

  而不是鸟的生物,浑身漆黑

  与黑暗结合,似永不开花的种子

  似无望解脱的精灵

  盲目,凶残,被意志引导

  有时又倒挂在枝丫上

  似片片枯叶,令人哀悯

  而在其他故事里,它们在

  潮湿的岩穴里栖身

  太阳落山是它们出行的时刻

  觅食,生育,然后无影无踪

  它们会强拉一个梦游人入伙

  它们会夺下他手中的火把将它熄灭

  它们也会赶走一只入侵的狼

  让它跌落山谷,无话可说

  在夜晚,如果有孩子迟迟不睡

  那定是由于一只编幅

  躲过了守夜人酸疼的眼睛

  来到附近,向他讲述命运

  一只,两只,三只蝙蝠

  没有财产,没有家园,怎能给人

  带来福祉?月亮的盈亏褪尽了它们的

  羽毛;它们是丑陋的,也是无名的

  它们的铁石心肠从未使我动心

  直到有一个夏季黄昏

  我路过旧居时看到一群玩耍的孩子

  看到更多的蝙蝠在他们头顶翻飞

  夕光在胡同里布下了阴影

  也为那些蝙蝠镀上了金衣

  它们翻飞在那油漆剥落的街门外

  对于命运却沉默不语

  在古老的事物中,一只蝙蝠

  正是一种怀念。它们闲暇的姿态

  挽留了我,使我久久停留

  在那片城区,在我长大的胡同里

  十二只天鹅

  那闪耀于湖面的十二只天鹅

  没有阴影

  那相互依恋的十二只天鹅

  难于接近

  十二只天鹅——十二件乐器——

  当它们鸣叫

  当它们挥舞银子般的翅膀

  空气将它们庞大的身躯

  托举

  一个时代退避一旁,连同它的

  讥诮

  想一想,我与十二只天鹅

  生活在同一座城市!

  那闪耀于湖面的十二只天鹅

  使人肉跳心惊

  在水鸭子中间,它们保持着

  纯洁的兽性

  水是它们的田亩

  泡沫是它们的宝石

  一旦我们梦见那十二只天鹅

  它们傲慢的颈项

  便向水中弯曲

  是什么使它们免于下沉?

  是脚蹼吗?

  凭着羽毛的占相

  它们一次次找回丢失的护身符

  湖水茫茫,天空高远:诗歌

  是多余的

  我多想看到九十九只天鹅

  在月光里诞生!

  必须化作一只天鹅,才能尾随在

  它们身后——

  靠星座导航

  或者从荷花与水葫芦的叶子上

  将黑夜吸吮

  伊沙,男,原名吴文健。诗人、作家、批评家、翻译家、编选家。 1966年生于四川成都。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于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任教。出版著、译、编70余部作品。获美国亨利?鲁斯基金会中文诗歌奖金以及中国国内数十项诗歌奖项。应邀出席瑞典第16届奈舍国际诗歌节、荷兰第38届鹿特丹国际诗歌节、英国第20届奥尔德堡国际诗歌节、马其顿第50届斯特鲁加国际诗歌节、中国第二、三、四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第二届澳门文学节、美国佛蒙特创作中心驻站作家、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为其举办的朗诵会、奥地利两校一刊为其举办的朗诵会与研讨会等国际交流活动。

  车过黄河

  列车正经过黄河

  我正在厕所小便

  我深知这不该

  我应该坐在窗前

  或站在车门旁边

  左手叉腰

  右手做眉檐

  眺望像个伟人

  至少像个诗人

  想点河上的事情

  或历史的陈帐

  那时人们都在眺望

  我在厕所里

  时间很长

  现在这时间属于我

  我等了一天一夜

  只一泡尿功夫

  黄河已经流远

  (1988)

  结结巴巴

  结结巴巴我的嘴

  二二二等残废

  咬不住我狂狂狂奔的思维

  还有我的腿

  你们四处流流流淌的口水

  散着霉味

  我我我的肺

  多么劳累

  我要突突突围

  你们莫莫莫名其妙

  的节奏

  急待突围

  我我我的

  我的机枪点点点射般

  的语言

  充满快慰

  结结巴巴我的命

  我的命里没没没有鬼

  你们瞧瞧瞧我

  一脸无所谓

  (1991)

  徐江,诗人、作家、文化批评家。生于196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1991年创办《葵》,现居天津。著有诗集《杂事诗》《雾中杂事》《四季杂事》《杂事与花火》《我斜视》、诗论《这就是诗》《现代诗物语》、文化史《启蒙年代的秋千》等多种。曾先后获评第二届中国当代十大杰出青年诗人奖、首届葵现代诗成就大奖、《世界诗人》2006年度国际最佳诗人、第二届长安诗歌节现代诗成就大奖、“新世纪十年中国当代诗歌精神骑士”、中国当代诗歌批评奖(2000— 2010)、第三届“美丽岛”中国桂冠诗歌奖诗学奖、新世纪诗典李白诗歌奖银奖(2014)及铜奖(2012)、《诗参考》诗典奖、天问诗歌理论特等奖等。

  猪 泪

  听过猪叫,见过猪跑

  也吃肉,我没有见过

  猪泪

  一周前,在四号路市场

  看见卖熟食的桌案上

  有什么东西闪光

  走近才知道,一个猪头

  眼眶下有两道冰痕

  它们透明着

  一点不像冻住的泪水

  也怪,熟得发白的猪脸

  冰痕像泪水流淌

  那时路灯

  天哪,路灯是那么暗

  甚至比不上

  一瞥间我头顶的星星

  夜晚,我看见猪泪流淌

  而我不是

  一个素食主义者

  那一瞬,我走了过去

  我想

  也许有什么出了错

  侯马和他的杨树

  1

  有一回

  我们一起到西安

  看望久违的伊沙夫妇

  六月那几天

  电视里正踢欧洲杯

  我们坐在客厅

  看球用手推一推

  童车里欲睡的小伦伦

  一边聊着写作

  和各自生活上的

  趣事儿

  糟心事儿

  西安夏夜的风凉爽

  我们在心底

  对主人的宁静生活

  羡慕不已

  2

  清晨屋里一派宁静

  主人还在梦乡

  从客厅能听到伦伦

  一两声短啼

  不久又归于岑寂

  侯马已起床

  我们就着阳台射入的

  青亮天光

  读伊沙家中的诗集

  然后试着像大学那样

  写同题诗

  3

  “就写杨树吧”侯马说

  我们在各自面前的纸上写下

  ——“杨树”

  接着陷入沉默

  过了十来分钟

  我率先认输侯马

  跟着也承认

  这题目难倒了自己

  我俩笑笑感慨着

  少年时的游戏难以重复

  并把这事笑着说给

  刚起来的伊沙和老G

  天已大亮

  4

  时已秋天

  在南开

  晚上我出门去楼后

  打公用电话

  校园里蟋蟀声扑面

  能嗅见草木的湿

  路灯下军训的大学新生走着

  他们散了操少女和男孩

  喧哗着他们白天的压抑身后

  新开湖在月色下闪光

  能远远瞥见湖畔

  有一排杨树缄默在阴影里

  5

  止住步眺望树们

  夜幕在它们身后舒展开来

  依稀有风在黑暗中掠过

  杨树的冠顶令人

  略略有一丝惊诧

  一丝悔恨

  惭愧

  我已许久未瞩目这平凡的神奇

  月色与阴影

  夜树们静穆灿烂

  6

  回家上楼时

  又想起了那首同题诗

  侯马和他的“杨树”

  那是个好题目

  我们大学时的游戏

  仍可以继续

  只不过你要以

  另一种心情的方式

  说出答案

  有时也许慢一些

  但你得等耐心地

  等上天那一道瑰丽的彩虹

  划过内心的晦暗

  7

  现在侯马

  我交上我的杨树

  虽然晚些

  虽然它从西安

  一直长到了天津

  但它——毕竟是

  一颗杨树呵

  谯达摩,1966年4月生,贵州沿河人。先后就读于复旦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著有诗集《橄榄石》、《摩崖石刻》等。曾创办并主编《世界文坛》、《第三条道路》,“第三条道路写作”诗派创始人。先后供职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诗刊》编辑部。2010年11月创立孔子和平奖,并担任孔子和平奖评审委员会主席。2013年8月创立孔子艺术奖,并担任孔子艺术奖评审委员会主席。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讲授外国文学史。

  鲁 迅

  掠过旧石器

  也掠过新石器

  骨头,骨骼,骨髓

  发出青铜的声音

  仿佛天空倒扣过来

  血脉贲张,叮咚如瀑

  瞧!鹰的眼神儿

  抠出多少腐肉,睥睨历史的垃圾箱

  最后掠过青铜器

  进入黑铁

  2015年7月22日下午,写于北京

  穿睡衣的高原

  此刻睡衣醒着,而高原沉睡。

  惟有漫山遍野的羔羊

  从云的乳房汲取奶水。

  此刻溶洞潮湿。没有语言,只是麻酥酥的震颤。

  幽谷的泉水冲洗了她。

  她蹲坐在光滑的鹅卵石上,开着喇叭花和秋菊。

  此刻睡衣醒着。一种收割灵魂的吟唱。

  这是赶着马车的细雨,行游在树梢,

  去天堂度假。

  溶洞再次潮湿。露出她的雀巢。

  透过枝叶婆娑的林荫小径,从花瓣守卫的

  花盘,她羞涩地吐蕊。

  此刻睡衣醒着,收藏蝴蝶和钻石。

  这是依山傍水的宫殿

  点一盏煤油灯可以龙飞凤舞,两盏灯可以升天。

  此刻溶洞潮湿。此刻她如鱼得水

  她的睡衣突然被风拿走。迷醉的山峦扑面而来。

  漫山遍野的羔羊,啃着青草的乳房。

  此刻睡衣再次回来,她抚摩着她的土地。

  她的幽谷中,大片的红罂粟遍地生辉。再也无处藏身。

  一匹瀑布,卷帘而上。

  那些娃娃鱼的倒影开始疯狂。

  现代诗的现代性历程

  张延文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社会文化状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文学样式。新时期以来,现代诗的发展经历了由最初的高潮到低落,然后再度兴起繁荣等几个阶段。在此期间,现代诗文体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可以说异彩纷呈,大家迭出。每个阶段当中,代表性诗人以其独立的风格,丰富的主题,精湛的表现技巧,展示出了现代诗日益成熟的风韵与质感。不同风格的大诗人的出现,也是一个时代文化繁荣的标志性事件。

  一、一部不可多得的兼容并包的经典诗歌选本

  在传播机制高度发达的文化环境当中,各种类型的文体样式都能得到较为充分的传播,诗歌选本在诗歌文体逐步沦落为大众传媒当中的“次级”文体的情况下,更加勃兴。在中国当代新诗发展历程当中,诗歌选本的作用不可轻忽,特别是在当代诗歌现象总结较为滞后,诗歌研究相对缺乏的情况下,好的诗歌选本甚至可以部分替代诗歌修史的作用,或者说,它本身就是诗歌史形成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诗歌选本成功与否的影响因素很多,编选者毫无疑问是首要的决定性因素。本书的编选者伊沙与谯达摩,都不仅是诗人、诗歌评论家、诗歌活动家,还都具有丰富的诗歌编选经验,他们广阔的视野为这本书的公信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中谯达摩1999年12月与莫非主编《第三条道路》、《九人诗选》,这对于后来的第三条道路诗派的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谯达摩还与谭五昌合作主编过《词语的盛宴——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诗人作品精选》等诗歌选本,参与创办大型诗歌与诗学丛刊《新诗界》(与李青松、陈旭光、谭五昌合作),主编大型诗歌与诗学丛刊《第三条道路》(第一、二、三卷),主编《穿旅游鞋的舞神们——第三条道路代表诗人作品集》(与朱赤、亦言合作),主编《在路上:第三条道路10周年作品集》(与朱赤等合作),主编《智者喜宴——第三条道路经典诗人作品集》等等。这些不同类型的诗歌选本在当代诗歌发展当中,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

  这部《后现代之光:近40年中国新诗流派运动代表人物诗选》,从入选者来说,包括北岛,严力,韩东,周伦佑,西川,伊沙,徐江,谯达摩等八人。其中,北岛和严力属于朦胧诗代表性诗人,参与过民刊《今天》,均有过长期旅居海外的经历,并对于华语诗歌的海外传播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作为“第三代诗人”的代表性人物,韩东、周伦佑和伊沙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西川作为“知识分子写作”的代表之一,是现代诗创作上的另外一面旗帜。作为“民间写作”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徐江在诗歌民间运动里推波助澜。谯达摩,作为“第三条道路”诗歌运动和诗歌流派的领军人物,进一步拓展了现代诗发展的知性空间。就此来说,该选本的包容性、代表性、艺术性和思想性,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证。就入选的诗歌作品来说,基本上涵括了该入选诗人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创作,既有为人熟知的诗人的成名作、代表作,还有不大为人熟知的,甚至是刚刚创作的作品。这也保证了该诗歌选本的资料性与可读性并存,在经典性为前提的情况下,兼顾新颖性、独特性。

  二、北岛:时间的贩运者

  北岛的名字,是和新时期的诗歌史同步的,这不仅是因为他是民间诗歌刊物《今天》的创办者,朦胧诗运动的领军人物,也在于他出生于1949年8月的北京,他的生命几乎是和共和国同步的,这仿佛成为一种看似巧合的文化隐喻,也许是带有一定的宿命因素在其中。《今天》的创办,带有强烈的时间色彩,在动荡不安的虚拟空间当中,他对自己的过去,那些暧昧不明的印象产生了鲜明的敌对意识,对于庞大的传统,以及隐藏在传统背后的暴力和罪恶,欺骗与压迫,作为最初的觉醒者和反叛者之一,他是从自己的身体和语言里生产出来的“逆子”与“弃儿”。背离者的命运带来的放逐,流浪,犹疑不决,以及自我和解,在其后期的诗歌当中大量出现。一个时间的贩运者,在动荡不安的客观空间当中,开始了对于不同文明体的审视之后的,真实与虚无并构的长久的精神的还乡之旅。

  在《结局或开始——献给遇罗克》当中,北岛写到:“我,站在这里/代替另一个被杀害的人/为了每当太阳升起/让沉重的影子象道路/穿过整个国土”,当一个人对另外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进行替代,并为此承担沉重的公约,这是基于一种大悲痛:“以太阳的名义/黑暗公开地掠夺/沉默依然是东方的故事/人民在古老的壁画上/默默地永生/默默地死去/呵,我的土地/你为什么不再歌唱/难道连黄河纤夫的绳索/也象崩断的琴弦/不再发出鸣响/难道时间这面晦暗的镜子/也永远背对着你/只留下星星和浮云”。“时间这面晦暗的镜子”对于“我”以及“我们”带来的远远不只是梦想的丧失,还有鲜血与死亡。北岛在一直寻觅着的是普通人的价值和尊严:“我是人/我需要爱/我渴望在情人的眼睛里/度过每个宁静的黄昏/在摇篮的晃动中/等待着儿子第一声呼唤/在草地和落叶上/在每一道真挚的目光上/我写下生活的诗/这普普通通的愿望/如今成了做人的全部代价//一生中/我多次撒谎/却始终诚实地遵守着/一个儿时的诺言/因此,那与孩子的心/不能相容的世界/再也没有饶恕过我//我,站在这里/代替另一个被杀害的人/没有别的选择/在我倒下的地方/将会有另一个人站起/我的肩上是风/风上是闪烁的星群”。放逐与自我放逐,这是理想主义者的一体两面。

  我们无法揣测,一个异乡人的梦想的道路有多宽,当北岛屡次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又擦肩而过之际,他在舆论的中心是否有过短暂的沉迷与失落。当祖国,这辆奔驰而过的列车,走向了诗人无法触摸的另一面,他是否仍然会把在风中的旗帜扛到列车可能抵达的不可预知的远方。《空间》:“孩子们围坐在/环行山谷上/不知道下面是什么//纪念碑/在一座城市的广场/黑雨/街道空荡荡/下水道通向另一座/城市//我们围坐在/熄灭的火炉旁/不知道上面是什么”。

  《画--给田田五岁生日》:“穿无袖连衣裙的早晨到来/大地四处滚动着苹果/我的女儿在画画/五岁的天空是多么辽阔/你的名字是两扇窗户/一扇开向没有指针的太阳/一扇开向你的父亲/他变成了逃亡的刺猬/带上几个费解的字/一只最红的苹果/离开了你的画/五岁的天空是多么辽阔”。透过孩子的视角,一只“逃亡的刺猬”在文字中恍惚而逼仄,但他看不到更多,他穿越“镜子”的努力是注定无法成功的,尚未获得最后的赦免,“时间这面晦暗的镜子”啊,他还在诗人的诗里凝固、留存,时间有着凡人无法参悟的“精巧的齿轮”。《无题》(我看不见……):”我看不见/清澈的水池里的金鱼/隐秘的生活/我穿越镜子的努力/没有成功//一匹马在古老的房顶上/突然被勒住疆绳/我转运街角/乡村大道上的土/遮蔽天空”。此时你将看到,一个人在他的命运里,越陷越深。

  三、严力:与国家为邻

  带着画家和诗人的双重身份,1985年夏,严力留学美国纽约。1987年,严力在纽约创办“一行”诗歌艺术团体,并出版“一行”诗歌艺术季刊,任主编。2001年,“一行”诗歌艺术刊物改为网上刊物。

  在1976年严力的一首作品当中写到:“谁能说服自己/在阴暗的处境里/生命不见了//尽管是背着光/朽木/怀了孕”(《蘑菇》)。同样是对于现实的怀疑和质问,这首小诗充分运用了隐喻,这和当时普遍存在的直抒胸臆大相径庭,即使如朦胧诗里的意象运用,也仍然更为“朦胧”;特别是“怀孕”这样的写法,让人不免遐想,“朽木”躲不开,在一种尴尬的境况下,改变了自己的处境。在1980年的作品《更多的是反省》当中,在扩大了的篇幅里,诗人小心翼翼的态度显然被部分地“遗忘”,在言辞里开始出现了“强暴”的字眼:“轮到我的时候我/把你内衣的扣子数透露给暴力当然/你会比我更快地冒充首日封在情书上/沿另一个地址游走而我/就开始与暗礁碰杯并且/在漆黑一片的鱼的肠胃里观光最后/被渔网强暴地领回家去”。依然是含蓄与隐晦,但情态被限量级加强,带有一点“出卖者”的非道德优势,让人不禁哑然失笑。

  诗人在面对语言的困境时,首先要做的是如何把自己从语言的幻象里解放出来。在接下来的诗篇里,诸如《根》、《不要站起来去看天黑了》、《史诗》等,一个尚未远行的人,开始云游四方,“空开关于国籍民族宗教的私心杂念”,成为了一名世界公民,祖国开始消隐,“天黑了也没有奸尸者能让石碑怀孕”,这种离奇大胆的想象,显然是离经叛道的另类言说,在祖国“五讲四美三热爱”的社会文化运动当中,显然是格格不入的。一个尚在矮檐下的蜗居者,开始尝试与祖国为邻。

  1986年,刚到美国不久的严力,写下了《明天的一首狗诗》:“明天/一条死后才成为野狗的狗/咬着这个世界没有松口/明天的诗也没有回答/咬住自己的罪行//明天/那些住够了城市的狗/将带领被家具软化了的楼房/冲进果园的怀孕期//咬住自己出生之前的原始形象不放//明天/狗牙已成为琴键/只有能咬碎骨头的音乐/才值得流行这个世界/明天/痛苦仍将是再版的乐谱/所以最流行的仍然是无奈的生活叹息//啊明天/明天的狗在医院里切除了它的看家本领/所以到处是离家出走的狗在异乡度假/天上也经常飘着一团团像狗一样的云/在追逐无聊的气球/它们沿着六月的上午和十二月的下午/在白天的左右/继续晒着无聊的舌头/它们无聊的幸福抑制了交配的野性/明天的狗在实验室里繁殖它们无聊的生命//明天的狗窝像一件衣裳可以到处乱挂/但是明天的狗皮被狗脱掉了/明天的一颗颗/狗一样的人造卫星/甩掉它那烧焦的尾巴之后/去太空做人了//啊明天/我也将会有这样的明天/所以今天/趁宽阔的太阳系/还没有被这群科学的狗封锁/我就叼着自己的影子/从阳光里/灯光里/甚至迷人的月光里/出去了/永远/出去了”。当狗成为了“野狗”,流浪狗,只要这条狗活着,就得继续生活,还是要痛苦无奈地叹息,无聊的地球啊,还不如去外太空看看。至少,这里的痛苦是真实的,在一个“科学”的国度里,发现的不大科学的故里,已经是没有什么不可原谅的了。

  在《制度的搬运工》里,还是有事物可以引发严力的仇恨,在随后几年里,他写下了《敌人》:“好象近得不能再近的敌人/在想象的反击中/我有使不完和不知往哪儿使的劲/正是这么一种战况/造就了我的时隐时现的部队//创新太难/在词语里造出所谓炸弹的人/常常只是几响庆祝自己生日的鞭炮//另外/无论如何地抑制或着虚无/世上也没有几只天才的小碗/能小过不吃不喝/所以/创新太难/刚从床上起来/就梦入谋生的窝/过去的朋友回来索取过去的情诗/但题赠已被改过/我常常置创新于羞愧的窘迫//创新说/请不要依靠侵略请冲锋/创新说/请举起旗帜,请不要招摇//创新太难/难如打不死的敌人//这近得不能再近的/近得难以用枪用刀的/敌人呀/他们从我的四肢里往外出击/常常不知道我就是被攻击的目标//啊/创新太难”。当一个人开始掩饰自己的羞愧,那是因为还羞愧得不够。衰老和虚弱让我们开始放弃抵抗虚无,而是思考更为庞大的存在,死亡或者它派来的使者。当一个建构者理解了戏谑,解构像透风的房子,将我们隔绝在漂移的大陆之外,那里有一个闪亮的名词叫祖国。

  四、韩东:他们厌恶僵硬的外壳

  韩东,南京人,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1984年调回南京后,在一所大学的马列教研室任教将近十年。正是在此期间,韩东开始主编民办刊物《他们》,成为“第三代诗歌”运动中的代表诗人之一。后来,他开始转向小说创作,著作颇丰。“他们”诗群阵容庞大,一度成为诗坛的重要力量,提出“诗到语言为止”,强调口语写作的重要性。

  通常谈到韩东,就会想起他的成名作《你见过大海》、《有关大雁塔》,将那些轻松、调侃的口语诗,不经意之间引向沉思:“你见过了大海/并想像过它/可你不是/一个水手/就是这样/你想像过大海/你见过大海/也许你还喜欢大海/最多是这样/你见过大海/你也想像过大海/你不情愿/让海水给淹死/就是这样/人人都这样”。这样煞有介事的绕口令,无意间为韩东贴上了僵硬呆板的印象,事实上,韩东的作品风格多元,那些思辨性的语言习惯,是他刚开始写作时出现的;在技艺日益精进时,他有意识地在规避思维方面的惯性。

  马克思指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那些僵硬的、世俗的事物,既带来了生活的便利性,也让我们画地为牢。作为一名哲学工作者,韩东深知其中的奥义,他先是通过对于“大雁塔”、“大海”这些僵硬的事物的外壳进行层层的剥离,同时,对于内心的个人情绪,乃至欲望,也进行了进一步的解剖,以便消除固化的偏见和执念。《记忆》:“那年冬天她在路边等我/刚洗完澡出来/头发上结了冰/那年冬天多么冷呀/寒冷和温暖都已经远去//我不记得我们曾经相爱/只是想起了这件事/就像打开一本书/里面是空白的纸页/封面上的小姑娘/头发上结着冰”。在日常的细节当中,诗人看到了爱与怜悯的关系,或者说,没有了情欲的纠缠的,个人之间忽然发现的纯净的愿望。

  有时,为了达到一种带有蓝调一样的忧郁中的柔软,诗人需要通过虚拟的方式来制造幻觉,从而让生命的自由度得到尽可能的拓展。《在世的一天》:“今天,达到了最佳的舒适度/阳光普照,不冷不热/行走的人和疾驶的车都井然有序/大树静止不动,小草微微而晃/我迈步向前,两只脚/一左一右/轻快有力//今天、此刻,是值得生活于世的一天、一刻/和所有的人的所有的努力无关,仿佛/在此之前的一切都在调整、尝试/突然就抵达了/自由的感觉如鱼得水//愿这光景常在,我证实其有/和所有的人所有的努力无关”。诗的结尾出现了判断语气,这消弱了诗意的生成空间。其实,之前的表达已经包含这些,这让人多少有点失望。在《起雾了》、《老楼吟》等篇幅中,类似的情况时有发生,但总体上的控制还是有的。也许,在虚拟的事物本身和客观实在之间消弭了界限之后,这种无法满足的愿望才能开始得到部分的替代或补偿。

  五、周伦佑:暴力语言与模拟革命

  周伦佑,1952年出生于四川省西昌市。虽然他开始诗歌创作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其年龄和创作时间来说,是和朦胧诗群的代表性诗人同时期的,但因为1986年以他为首创立了非非主义,主编《非非》,《非非评论》两刊,在第三代诗歌运动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周伦佑就有点“委屈”地被纳入到了“第三代诗人”当中。周伦佑在诗歌写作和诗歌理论方面均有不俗的建树,并且得到了国内外相对广泛的关注。周伦佑的“非非主义”理论既是一种诗学理论,又不是单纯的文学艺术的范畴所能规定得了的。特别是海外汉学家,对于周伦佑的“非非主义”理论的关注,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对于他创作的诗歌的关注。

  周伦佑的诗歌《在刀锋上完成的句法转换》是其代表作之一,诗里写到:“皮肤在臆想中被利刃割破/血流了一地。很浓的血/使你的呼吸充满腥味/冷冷的玩味伤口的经过/手指在刀锋上拭了又拭/终于没有勇气让自己更深刻一些//现在还不是谈论死的时候/死很简单,活着需要更多的粮食/空气和水,女人的性感部位/肉欲的精神把你搅得更浑/但活得耿直是另一回事/以生命做抵押,使暴力失去耐心//让刀更深一些。从看他人流血/到自己流血,体验转换的过程/施暴的手并不比受难的手轻松/在尖锐的意念中打开你的皮肤/看刀锋契入,一点红色从肉里渗出/激发众多的感想//这是你的第一滴血/遵循句法转换的原则/不再有观众。用主观的肉体/与钢铁对抗,或被钢铁推倒/一片天空压过头顶/广大的伤痛消失/世界在你之后继续冷得干净//刀锋在滴血。从左手到右手/你体会牺牲时尝试了屠杀/臆想的死使你的两眼充满杀机”。这首作品充满了语言的暴力,可以使人带来阅读快感。同时,这首诗,也可以当做“非非主义”理论的注脚或再阐释。

  在周伦佑的诗歌当中,出现了大量的暴力血腥的场面,模拟各种类型的对抗和压制,不同种类的假想敌在妄想的博弈当中纷纷登场。一个失去过自由的诗人,讨论监禁是理所当然的;而一个和平年代里的人,在假想敌的语域当中,衍生出来的颤栗和恐惧,只有类似经历的读者才能真正理解,对于歌舞升平里成长的一代人来说,这近乎是一场沉醉之后的幻梦。那些衍生而出的歧义,带来的绝不只是虚无的消耗,它接近于实体,透明但并不会像玻璃的幕墙一样,可以被轰隆隆奔驰而过的语言洪流所淹没或摧毁。

  六、西川:一位审视者的自我和解

  诗歌与玄学的关系,和诗歌与政治、哲学的关系是有所差异的。这仿佛不言而喻,但又很难讲得分明。一位处于玄想的末端的诗人,他必须绕过语言的藩篱,并不惮于被政治、哲学,甚至货币、情色所困扰。在西方的诗歌发展史上,玄学的传统历久弥新,它和神学、世俗生活缠绕、纠结,让人目眩神迷。西川是新时期诗歌写作当中的一位风格独特的诗人,这不仅仅是因为他身上被贴上了“知识分子写作”的标签,或者说久居学院里的生涯带来的浓厚的冥想的气质,甚至融汇中西古今的学识,他进行的大量的翻译工作,自然也会令他带上一些西化的语言习惯。这些固然是存在着的,而更多的存在也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更为详细的观察和认识。

  西川的代表作《在哈尔盖仰望星空》:“有一种神秘你无法驾驭/你只能充当旁观者的角色/听凭那神秘的力量/从遥远的地方发出信号/射出光来,穿透你的心/像今夜,在哈尔盖/在这个远离城市的荒凉的/地方,在这青藏高原上的一个蚕豆般大小的火车站旁/我抬起头来眺望星空/这对河汉无声,鸟翼稀薄/青草向群星疯狂地生长)/马群忘记了飞翔/风吹着空旷的夜也吹着我/风吹着未来也吹着过去/我成为某个人,某间/点着油灯的陋室/而这陋室冰凉的屋顶/被群星的亿万只脚踩成祭坛/我像一个领取圣餐的孩子/放大了胆子,但屏住呼吸”。在近乎神秘的氛围里,诗人开始了对万物的观想,那些被诗性的思维放大的存在,使得写作和阅读同时成为了接近玄学的一种特殊的方式。

  在西川的《虚构的家谱》、《母亲时代的洪水》等诗作当中,这种玄想的作用在更大范围当中得到了运用和拓展,“你还从未见过那么多的人,在集市上他们有如一枚枚黑色的花朵/(我得用咒语来解除咒语,用爱来启发爱)”。这种虚构的力量的获得,让西川的诗歌语言充满了弹性与活力,这也可以说是一位具有智慧的人,对于自我的审视与原谅,那种分裂的过程,是对于自我的另一种类型的完善。“熟悉各种命运的人/有一种命运熟悉他/你在生命的劫难中看见洪水/看见流星,看见在墙壁上挤灭烟头的老人/被一声绝望的呼喊带向另一块土地/那救你到高地上的男孩/是不是我精神的父亲?”在现代诗的历程当中,这是无法躲过的一个环节,它看似接近于诗性的源头,也可能是通向未来的必有路径。

  七、伊沙:能够自嘲的人是勇敢的

  伊沙,1966生于四川成都。四川这片神奇的大地,为现代诗孕育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伊沙后来移居陕西西安,他的《车过黄河》、《结结巴巴》、《饿死诗人》等诗歌作品,令他声名远播,他的口语和调侃能力确乎一流。而他对于网络诗歌发展的贡献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在诗江湖网站,伊沙对于聚集在那里的70后和80后诗人们,均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

  伊沙天然具有戏讽的能力,比如这首《张常氏,你的保姆》:“我在一所外语学院任教/这你是知道的/我在我工作的地方/从不向教授们低头/这你也是知道的/我曾向一位老保姆致敬/闻名全校的张常氏/在我眼里/是一名真正的教授/系陕西省蓝田县下归乡农民/我一位同事的母亲/她的成就是/把一名美国专家的孩子/带了四年/并命名为狗蛋/那个金发碧眼/一把鼻涕的崽子/随其母离开中国时/满口地道秦腔/满脸中国农民式的/朴实与狡黠/真是可爱极了(1998)”。这首作品,充分展示了伊沙信手拈来的本事。伊沙才华横溢,有点诗仙“李太白”式的纵情恣肆,甚至偶尔会由于骄纵而有所野逸。但是,我们必须谨记的一点是:能够自嘲的人是勇敢的;而伊沙式的“冷幽默”也许正是因为他有着独特的人文视角,他想拥有的美好还有很多。就像他的《越南的忧郁》当中透露出来的温情:“雨打芭蕉/不见有泪滴落/只留下这些/湿漉漉的静物//越南是忧郁的”,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另外一个“他”。

  八、徐江:每颗恒星都是孤独的

  徐江,生于1967年,1991年创办民刊《葵》。徐江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当中的细节,将那些看似很不起眼的事物拥有的诗性因子呈现出来,从而表达生命个体在世状态下的独特的精神价值。

  在《河》当中,徐江写到:“我也到过河的另一端/东侧的沿河公园比饭店那一侧/更显宁静荒芜/高楼在雨中的河水里晃动/秽物前赴后继朝东站漂去/青灰色的云和水/为我打开/故乡平素未有之画卷//那种清冷与陌生/令我深深为之沉迷/穿上好奇和渺小/重回空阔童年的某个场景/而每当/盛夏的熏风拂面/我仿佛看见了我渺茫的向往/正逆流而上//无限长的河呀/在地理书上辗转反侧/与一个人记忆和人生有关的/却只有这一段/它因有限的繁琐场景/成为我心中伟大的河/我因留住弥足珍贵的微不足道/写下新的诗章”。在熟悉的场景里,事物敞开了她陌生的另一面,那些闪烁着神性光辉的悲伤的心灵片段,在时间的河流里被净化、清洗。

  徐江在诗篇里进行思想的云游,面对无法触及的虚无,成为虚妄的歧异存在,这也是诗人对于写作行为的反思方式。在诗歌《为东莞市(虎门)工伤康复中心的病友而作》当中,徐江写到:“事实上/在阴云悄悄布满夜空之前/是有星星的/但楼群、灯光和笑声/诗人们透过话筒的诗句/容易使人忽略掉它们/有一瞬我走到了湖边/看着黑暗中的水面/我看不清它/可知道它在动/我还能感觉到在那漾动的深处/藏着恒星的倒影”。诗人在一个时代里的位置,到底是和上帝会有什么样的关系?这个问题显然无法作答,就像恒星的孤独一样,仿佛无足轻重而确乎如此,自始至终。

  九、谯达摩:禅是无法自足的生活

  谯达摩,1966年4月生,贵州沿河人。谯达摩对于现代诗的发展和传播,以及诗歌理论的创建,都有其独特的贡献和价值。而谯达摩的诗歌创作,在不同的时期,有着明显的发展演变的过程,这也让他的诗歌创作显得风格多元,题材丰富。特别是他的长诗创作,更显骨骼清奇,志向高远。

  本诗选当中,主要收录了谯达摩创作于不同时期的代表性的短诗作品,虽然只是一部分,但也可以从中窥得个大概。这些作品,可以看到诗人理想主义的一面,在沉迷当中闪现的知觉,就像冰与火一样,同时存在于事物的一体两面。比如这首饱含深情的《穿睡衣的高原》:“此刻睡衣醒着,而高原沉睡。/惟有漫山遍野的羔羊/从云的乳房汲取奶水。//此刻溶洞潮湿。没有语言,只是麻酥酥的震颤。/幽谷的泉水冲洗了她。/她蹲坐在光滑的鹅卵石上,开着喇叭花和秋菊。//此刻睡衣醒着。一种收割灵魂的吟唱。/这是赶着马车的细雨,行游在树梢,/去天堂度假。//溶洞再次潮湿。露出她的雀巢。/透过枝叶婆娑的林荫小径,从花瓣守卫的/花盘,她羞涩地吐蕊。//此刻睡衣醒着,收藏蝴蝶和钻石。/这是依山傍水的宫殿/点一盏煤油灯可以龙飞凤舞,两盏灯可以升天。//此刻溶洞潮湿。此刻她如鱼得水/她的睡衣突然被风拿走。迷醉的山峦扑面而来。/漫山遍野的羔羊,啃着青草的乳房。//此刻睡衣再次回来,她抚摩着她的土地。/她的幽谷中,大片的红罂粟遍地生辉。再也无处藏身。/一匹瀑布,卷帘而上。//那些娃娃鱼的倒影开始疯狂。”这是一首浸透着谯达摩个人情感密码的作品,对于母性的高原的赞美,高贵而迷醉的原野,是诗人诗思的源泉。

  在这些作品当中,还有一系列的诗歌,可单独成篇,也可作为组诗来品读,比如睡莲系列、小离骚系列、净土宗的十三位祖师系列等等。《睡莲》这一组一共十首,通过对于睡莲的各种姿态之美的描绘,可以体察到诗人对于女性之美的赞颂,当然,其中也许隐含着诗人对于自己亲爱的妻子的赞美,体露了一种深蕴的爱情。在对于净土宗的十三位祖师的描绘当中,诗人采用了不同的诗体形式,这在诗歌文体的创造性上,做出了卓有成就的尝试。这些作品总体来说,不拘一格,从容大度,再现了禅宗祖师的智慧,也延续了禅诗的传统。在《净土宗的十三位祖师:彻悟大师(1741—1810)》中写到:“前天是冬天昨天是春天,而昨天晚上我竟然睡觉出汗了/今天这颗地球张开嘴巴偶尔咳嗽——那是谁的/心,在春夜里开花,在春夜里让辽阔的大海成为一粒芝麻//一粒芝麻在海鸥的心房里滚来滚去,最终成为大海/而蔚蓝色的心,挂在那里,不知道是谁的/谁也不知道它是谁的,管它是谁的——睡吧,这颗地球已经是春天了/ 2008年2月5日夜,北京回龙观”。通过建构与拆解,谯达摩以诗的方式讲述着生活与禅的关系,在艺术的具象、抽象与假象里,体悟出诸法空相,不生不灭的辽远之境。

  结语:现代诗,无法完成的现代性困惑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作为所谓的“新文学”代表的现代诗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虽然历经沧桑,在新时期以后,浴火重生,出现了不少优秀的诗人和作品。入选本书的八位诗人,其作品均在不同的方面有着属于属于诗人自身的独特的艺术或思想价值,虽然不能说一定就是大家,而且,其中部分作品的确存在着不足之处,但也可以从中发现现代诗发展的一些趋势性的脉络。

  诗歌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当中的地位和价值到底如何?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话题,我们暂且不去讨论,而且单就一首诗歌作品对于不同类型的读者朋友来说,到底会发生什么样的影响,或者说会有什么样的阅读体验,这都不是我们可以随意揣测的。一首诗歌作品的读法,是无穷无尽的,因为阅读本身是每个读者自身的心灵映射。诗是关乎心灵的,这一点,连宗教、政党、教育等各种社会组织、机构都无法替代。因此,在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当代生活里,现代诗担负着的现代使命,显然远远没有完成。这既可以看做一种困惑,也可以看做一种觉醒,这恰恰是这本诗歌选本的价值所在,从中我们可以获取陈旧事物当中的活性因子,发现未完成事物的生长因素。如果如此,幸莫大焉!

  2015年9月,写于郑州师范学院。(张延文,笔名(上帝的拇指,“第三条道路写作”代表诗人之一,文学博士,文学理论家,现任教于郑州师范学院)

  《后现代之光——近四十年中国新诗流派运动代表人物诗选》九州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 定价:56.00元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