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这个世界怎么了?苏格拉底一语道破生命的意义


来源:那时微芒

原标题:苏格拉底:一个传授自由精神的人生导师作者:微芒微芒物语世上只有一样东西是珍宝,那就是知识,世上只有一样东西是罪恶,那就是无知。   ——苏

null

原标题:苏格拉底:一个传授自由精神的人生导师

作者:微芒

微芒物语

世上只有一样东西是珍宝,那就是知识,世上只有一样东西是罪恶,那就是无知。   

——苏格拉底

01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古希腊三贤”之一,

哲学的圣徒和殉道者,被后人公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之一,西方人的孔子。

透过理性探索人的生命,从而引导一种新的生活态度,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西塞罗认为是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

尼采更是直截了当的认为,苏格拉底的影响笼罩着世世代代,直至今日。

哲学是一门什么学问,它和人们的生活到底有什么关系?哲学家究竟做了些什么?

这不但是人们困惑不解的问题,也是哲学家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之一。

如果生活中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一位哲学家坐在面前,一定是有点愕然的,不知怎么和这位哲学家交谈。他的话总有点云里雾里,让听的人费解,无法接茬。

其实哲学有的时候极其普通,恰恰是这些普通的问题道明了什么样的问题是基本问题。

每一个人在很小的时候几乎都问过类似的问题,人是从哪里来的?人为什么会死呀?

研究人类境况和人性是哲学的首要问题,哲学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哲思之旅是通过智慧和对言行思想的理性洞识,从而掌握更幸福更完整更值得过的生活。

哲学,不是虚无的学科,而是实在的学问。

不论深浅,一千个人眼里会有一千种认识,懂一点哲学或者是和人性相关的哲学,人生就会更加开朗起来。

哲学不同于鸡汤。

哲学会让人思考与警醒,直面人生的困惑,解决现实问题,仿佛置身于自由的王国。

而鸡汤却让人迷幻与麻痹,逃避人生的困惑,回避现实问题,仿佛沉沦于精神的枷锁。

null

02

说到苏格拉底,首先要说到他的学生柏拉图。

我们已知的关于苏格拉底的事迹更多的来自于柏拉图的《理想国》,一部以苏格拉底为对话主角的哲学著作,类似于我们儒家的经典著作《论语》。

柏拉图出生于雅典一个家世显赫的奴隶主贵族家庭,据称是古雅典国王的后代。

柏拉图自幼在优越的教育环境下学习,显示出超人的天赋和才华。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有地位有天赋的人,却有着超人的勤奋,让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想偷懒时情何以堪?怕的就是这种人。

苏格拉底的名气太大了,以至于许多人慕名前来向他学习。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天份极高。

有一次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我们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儿,就是每个人把胳膊尽量都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

每天三百下。苏格拉底边说边示范了一遍,学生们也纷纷依照老师的说法做了。

第二天,苏格拉底问学生,谁昨天甩胳膊三百下?做到的人请举手!几十名学生的手都哗哗地举了起来,苏格拉底点头称是。

一周后,苏格拉底如前所问,有一大半的学生举手,苏格拉底点头称是。

一个月后,苏格拉底再次提起此事,有大约不到一半的学生举起手来,苏格拉底点头称是。

一年后,苏格拉底依旧如前所问,只有一名学生举手,苏格拉底点头称是!

这个学生就是柏拉图。 

柏拉图也许不是所有同学中最聪明的,但只有他能成为继苏格拉底之后的伟大智者。

是因为只有柏拉图具有非同一般的品质——有恒的精神。

世界上有两种事常人难以完成,一种是极困难以至无法做到;另一种是极简单的长久重复而无法做到。常人需要克服的往往是后一种。

null

03

公元前469年,苏格拉底出生在希腊城邦雅典的普通家庭,父亲是一个石匠,母亲是一个助产士。

苏格拉底长相普通,身材也不高大,在古希腊那个崇尚阳刚之美的社会里,显得一点也不起眼,但是苏格拉底拥有神圣的思想和雄辩的口才,仍然使他倍受瞩目。

苏格拉底一生都在雅典城内外活动,曾经在军队中服兵役,后来当选过雅典议事会的成员,参与审理过轰动一时的雅典将军案件,在“三十僭主”统治时期勇敢地反对里底亚的暴政。

苏格拉底从年轻时期开始就研究几个世纪以来的原创性思想家的理论著作,他很快就从纷繁复杂的谜题中意识到,人类最重要并且最难解决的主题是人类本身,包括人类境况、人性等等。

雅典是一个开放性和包容性很强的城市,人们经常聚集区在公共广场或市集讨论关心的论题。

苏格拉底经常在这些人员密集的地方演讲辩论,并且邀请和鼓励关心论题的市民一起讨论:人应该怎样生活。

市民不具备哲学家的思辨思维,无法参与讨论。苏格拉底在这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一套独特的方法,通常被称为“苏格拉底法”,而苏格拉底本人则形象的称之为“助产术”。

苏格拉底法是一种“反讽”环形思维结构的逻辑方法,分为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四个部分。

这是一种柔性的语言形式,非常巧妙的突破对手的抗拒心理,让对手意识到自己的错位所在。

苏格拉底法的关键有点类似于中国的太极推手借力打力,无需正面攻击对手,而是让他拉扯挥拳,随着他的动作顺势而动,然后轻而易举的让对手倒在自己的蛮力上。

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恰好解释这套方法名字的由来:

“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

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

null

04

苏格拉底知识渊博而且机敏睿智,时常提出一些令当权者困扰尴尬的问题,迫使民众去思考没有能力去思考的问题。

许多不同阶层的人士围绕在苏格拉底周围,包括一些富家贵族子弟跟随在苏格拉底身边,形成了一群门徒和广泛的忠实听众,苏格拉底启迪他们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帮助他们走上智慧之路。

苏格拉底经常主张,真正的智慧首先就是承认无知。

有个青年人很自以为是,自认为比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还要聪明。

有一天,苏格拉底问他一个问题:“世间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

青年人不假思索地回答:“鸡是从蛋中孵出来的,自然是先有蛋啦!”

“蛋是鸡下的,没有鸡,蛋从哪里来?”

青年人想了想说:“那还是先有鸡!”

“你刚才已经说过,鸡是由蛋孵出来的。没有蛋,鸡从哪儿来?”

青年人抱怨说:“你怎么提出这样一个怪问题呢?现在我也问你一个问题,你说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

苏格拉底老老实实地回答说不知道。

青年人笑了:“这样看来,你和我其实差不多啊!”

苏格拉底说:“不,你是以不知为知,我是以不知为不知。以不知为知非知,以不知为不知非不知啊。”

无知是每个人一生都要面对的困惑,不论博学多识的智者还是目不识丁的村夫,懂得的知识只是大圆和小圆的区别,圆圈以外的知识远远大得多,况且自认为的正确也未必正确。

承认自己的无知才是明理启智的出发点。

《论语·为政篇》有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对不知道的东西,不仅应该老实的承认“不知道”,而且要勇敢的说“不知道”。

承认有所知、有所不知,是一种务实的态度,也是智慧的态度。

null

05

苏格拉底不但在广场上启迪人生,还经常的议论时政,这样的行为令雅典当权者很是不爽。

当权者眼里的苏格拉底才气纵横又傲慢无礼,威胁到了城市的政治安定,必须加以严惩。

于是雅典人民法庭以“对神明不敬”和“腐蚀雅典青年的心灵”的罪名指控苏格拉底,使他遭受到不公的审判。

而很显然真正的罪状似乎是反对或者是没有充分支持当时新复辟的民主政府。

当权者无法根据法律和政治来起诉,因此捏造出宗教的理由并鼓动宗教狂热分子meletus诬陷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本可以在审判前离开雅典,因为一旦判决有罪就可能是死刑,但是苏格拉底没有走。

雅典人民法庭的陪审团判决苏格拉底有罪,即便如此,倘若他请求法庭开恩以放逐代替死刑,仍可以不死,但是苏格拉底没有求。

雅典当权者被苏格拉底宁死不屈的精神弄得左右为难,本不该处死却又不得不处死,尽管他们宁愿或故意让狱卒在行刑前放苏格拉底逃走,但是苏格拉底没有逃。

受到审判一个月后,在狱中与弟子们畅谈哲学彻夜未眠的一个早晨,苏格拉底轻蔑的饮下早已准备好的毒堇汁,慷慨就死,成为第一位以身殉道的哲学家。

苏格拉底临死前说道:“死别的时辰已经到了,我们各走各的路吧——我去死,而你们去活。哪一个更好,唯有神知道。” 

苏格拉底坚信他的哲学探究不但没有危害雅典,反而鞭策整个城邦的进步,雅典应该给他一份养老金而不是死刑。

对苏格拉底而言,冷静检视人类行为的信念比生存本身更有价值,正如他受审时所说,“未经审视的生命不值得活。”

null

未经审视的生活既没有尊严也没有光荣,只是日复一日的过而已,无法扪心自问:“我在这里做什么,我为什么要这样活着?”

教师要着红包在讲台上高论师表,医生宁用高价药品也不管疗效与否空讲医德,公务员在岗位上尸位素餐践行主义,企业家靠污染挣子孙的钱又大谈慈善,农民种着连自己都不吃的菜还抱怨勤劳。。。。。。

这个世界怎么了?这个世界上的人们怎么了?

每个人放弃思考,拒绝审视自己行为的意义,做着平庸的恶,似乎没有人为自己的罪恶负责。

然而平庸的恶依然是恶,产生的伤害不亚于极端的恶,甚至给社会和未来造成更加巨大更加深远的破坏力。

苏格拉底用他的死给后人留下生命的意义,告诫人们应该坚持辨别善恶,坚持遵循内心的良知,然后“此心光明!”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