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来源:黑龙江日报

原标题: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图为座谈会现场。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

原标题: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图为座谈会现场。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我省是农业大省,粮食产量和商品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之首,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时指出,要把黑龙江建设成为国家的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争当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由此可见,建设好“三农”工作队伍,服务好“三农”工作,对我省来说是多么重要。

11月8日,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邀请来自省农委、省农科院、东北农大、省粮食局、省畜牧兽医局、省供销社、绥化市农委、哈尔滨市阿城区农业局等单位的9位涉农工作者,交流学习十九大精神体会,并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就如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的重要讲话精神,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现在对9位同志的发言进行编辑整理刊发,希望借此促进全省“三农”工作队伍建设,更好发挥这支队伍优势,为我省农业发展和实现全面振兴做出新贡献。

省农科院党组书记刘娣

打造新时代的农业科研队伍

□本报记者狄婕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三农”队伍提出了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标准要求,这为省农科院下阶段“三农”工作队伍的培养,打造创新型科研团队提供了依据,更为新时代以科技服务“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坚持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能力,打造新时代的农业科研队伍。

农业科技工作者首先要有理想,这种理想是把个人的理想和国家理想、行业理想相结合,在感情上倾注于“三农”,为“三农”服务,用科技实现现代化农业。坚定理想信念,我们需要有一支作风过硬、本领过硬的队伍。这支队伍要有驾驭“三农”产业技术的本领。立足于龙江大地、立足于农业生产,能够与世界接轨,与农业发展相适应。现在我省的农业生产,关键在品质上、在结构调整上。我们农业科研人员也要在学科摆布上调结构转方式,调学科的布局,转科学研究的方式,以适应龙江农业产业的多样化,以适应各种各样的产业需求。要提高科研站位,培育重大科技成果。科学整合科研资源,谋划重大研究专项,集中力量攻克制约我省农业现代化进程相关的生产难题,为龙江高效益、高质量的农业生产服务。

我们要强化科技服务,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继续加强横向合作,广泛与地方农业生产主体开展对接,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开展以绿色、高效、生态为主旨的科技推广项目;继续开展科普作品创制,不断丰富科普表现形式,着重加大以优质高效作物品种、实用绿色无公害栽培技术、畜禽规模化养殖、疫病防控、低碳农业为核心内容的科普作品创作;探索“互联网+科技服务”常态化服务机制,加大黑龙江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扶植力度,完善专家服务团管理机制。

最后是做好人才梯队建设,营造良好“双创”环境。统筹学科和人才梯队建设,整合资源、合理布局、明晰方向、强化支撑、完善考评,强化院级学科梯队建设作为省级梯队储备。有序开展省级领军人才梯队新建和调整工作,优化梯队人员结构。充分利用“两站一会”人才平台和三级人才培养体系,积极谋划人才引进、实用和培养方略。加强选人用人制度建设,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逐步完善职称评审制度,研发评审网络系统,建立公开透明评审机制。

我们要充分发挥省农科院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打造一支新时代的有龙江特色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科研队伍,为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贡献我们农业科技人员的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德光

把握新时代学生思想用心教授“三农”这门课

□本报记者赵悦含

1986年,我从农村考到华中农业大学,农业这门学科是我一生的情感所系。2004年我来到黑龙江这片土地到东北农业大学工作,我走遍了龙江大大小小的农场,现在从事着农学专业本科、硕士和博士各学位阶段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一直都在与农业打交道——学农业、教农业、搞科研、做推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个新战略,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新时代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曾亲自主编了《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可见总书记特别地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对农业有着深厚的感情。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业还是现代化建设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在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到“三农”的相关问题,所谓“三农”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城镇和乡村的收入差距增大、基础设施差距大、教育文化金融等差距大。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作为一名农业专业教师,我不仅要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自觉参与农业生产实践,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服务“三农”能力,更重要的是如何育人。培养现代大学生“一懂两爱的三农”意识,要树立他们服务“三农”的理想,提高他们服务“三农”的综合素质。

绥化市农委副主任郭洪祥

以人才振兴实现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狄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补长农业欠发达、农村发展弱的短腿问题。而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人才的振兴,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这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应该坚持把培育壮大企业家群体作为打造“三农”工作队伍、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筛选有一定发展潜力和较高素质的企业家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有布置、有落实、有措施、有针对性地培育,使之早日脱颖而出,成为各个行业、产业的领军人物。大力支持企业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完善更加开放灵活的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依托知名企业和重点项目,采取项目聘用、技术入股等形式,引进一批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把亟须培训引导的企业家组织起来,进行系统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和经营管理水平。积极创新资金互助、信用合作、融资租赁、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互联网金融等多种金融业务,解决企业家在发展壮大进程中所遇到的融资难问题。

要全力抓好新型职业农民群体建设。目前绥化市建立健全了集聚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三类协同”,初、中、高级“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围绕农业结构调整、绿色发展方式、储藏运输、生产加工、市场营销等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农民培训,不断提高整体综合素质、生产经营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引导农民走职业化发展道路,为推动农村发展增添了内生动力。近年来,绥化市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8000余人。

绥化有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在2006年注册了鑫诺瓜菜种植合作社,当年吸收本村100多人加入了合作社,经过多年发展运营,目前合作社核心会员发展到226人,吸纳引带农户1083户,流转集中连片土地1.1万多亩,种植露地和棚室蔬菜765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45%。通过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助推合作社步入了发展和增收的快车道,社员人均年收入1.7万元,共计拉动村民增收1308万元。

除了培养农业企业家、职业农民,还要抓好农业管理人才群体建设。要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农民创业、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结构调整、休闲农业等重点工作,大力实施“能人兴村”战略,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从农民合作社负责人、返乡创业人员、大学生“村官”等群体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通过聘任荣誉村委会主任、发展顾问等形式,绥化市现在有317名“能人”进入村级班子或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当地农村面貌和村级活力大大提升。

省粮食局调控处副处长杨勇

全面开展为农服务持续促进农民增收

□本报记者宋晨曦

省粮食局多次召开党组会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深刻领会报告要义。粮食部门是“三农”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门,为农服务是粮食部门的核心工作。目前新粮已经上市,省粮食局在全面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促进粮食加工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形势下,针对当前秋粮购销全面开始的实际,以“强责任、增措施、促增收”为主题,开展了“为农服务、促农增收”活动。

今年新季粮食上市以来,省粮食局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广泛宣传科学储粮的意义和具体做法,提高农户科学储粮意识。本着“安全实用、农户自建、县市组织、先建后补”原则,指导农户自行建设储粮装具,提高农户科学储粮比例,2017年度已结合扶贫工作下达5179套储粮仓建设计划。另外,组织引导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用仓储、烘干和场地等设施,为农民开展“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业务服务。

今年国家继续实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省粮食局严格执行收购质量标准和质价政策。省粮食局积极与财政、金融部门配合,利用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支持企业收购玉米、稻谷和大豆;同时,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与基金合作,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继续利用支农再贷款政策,为大型粮食加工企业提供低息流动资金贷款。

根据预计的粮食资源状况,统筹推动粮食加工产业创新发展。重点培育一批产业实力强、转型升级效果好、发展质量效益高的粮食加工产业示范市县,认定和扶持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带动力的粮食加工产业化重点骨干企业;扶持一批成长性好、特色鲜明的中小企业;积极招商引资扩大玉米深加工产能,延伸产业链,加快扩能提质增效。2017年,玉米深加工能力预计可新增100亿斤以上,我省玉米深加工能力将超过300亿斤。另外,促进水稻加工企业和品牌整合,提升价值链。重点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带动力的骨干企业,培育专品种种植、收储、加工、销售“四专模式”,发展“专精特”产品。在促进大豆加工产业提质增效方面,省粮食局坚持延伸产业链与提升价值链并重,加快完善地产非转基因大豆加工产业体系,改造提升豆制品、食用油、植物奶等传统“老字号”食品产业,开发功能型深加工新产品。

省畜牧兽医局科技与外事处副处长周春生

建设一流畜牧科技人才队伍

□本报记者黄春英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畜牧业是农业支柱产业,畜牧人才队伍也应成为“三农”工队伍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近5年来,我省大胆创新,努力激发牧科技人员服务“三农”的热情,为建设流畜牧科技人才队伍打下了良好基。目前,已初步形成政府政策引领、院技术支撑、企业主动服务、农民自主对的生动局面。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畜科技人才培养,每年拿出400万元左右专项资金,支持全省畜牧技术推广和人技术培训。省畜牧兽医局聘请省内畜业专家,组织开展“三进五到位”科技推活动,以专家进场、进村、进户服务为主形式,开展现场技术培训、免费诊疗、培科技示范场(户)等活动,不断提升我省禽规模养殖场生产水平和养殖效益。时以“互联网+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为体,组织专家开展网上培训、咨询、答疑活动。创新服务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疫防控、安全监管、畜牧融资、信息管理、科技推广“五位一体”的服务体系,提高农民创业服务水平。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整合农业资源,着力健全和完善基层农村畜牧科技人才培训机制,着力建设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一流畜牧科技人才队伍;建立服务基层的长效工作机制。通过制度建设,激发畜牧科技人员服务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大学和科研机构科技人员为骨干,以县、乡(镇)畜牧科(站)为平台,以农民需求为导向,以知识技能为依托,向当地农民提供农业和畜牧业生产知识和技术服务,推动广大科技人员适应“自下而上”产生的需求,提供农民需要的相关课程,组织相关培训活动;不断加强畜牧技术推广力度,重点以“粪肥固液全效还田”试验示范项目、“走县入场”指导服务、寒地苜蓿关键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等关键技术为主要内容,并继续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对新建标准化规模奶牛场管理技术人员培训,重点培训规模奶牛场场长和技术人员。

周春生说,要做好畜牧科技支撑工作。努力提高畜牧科技人员业务能力,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加强基层畜牧业推广机构的硬件条件建设;组织科研、教学、推广等各方力量,对畜牧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进行集中攻关;广泛开展国际技术交流合作,加强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与创新,为各类主体投资畜牧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省供销社合作指导处副处长侯颖

抓好供销队伍建设提升为农服务水平

□本报记者宋晨曦

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党和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供销合作社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就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植根农村多年、联系农民紧密、组织体系完善、经营网络健全、服务功能完备的独特优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为引领,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提升为农服务水平,打造全方位、综合性为农服务体系。

省供销系统将继续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和手段,为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资供应、农技服务、收储加工等“七位一体”全程系列化服务;建设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健全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回收等网络,加快发展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完善“惠丰通村网”;加快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为农民提供日用消费品、文体娱乐、养老幼教、就业培训等全方位多样化服务;开展农村合作金融服务,发展农村合作金融,解决农民融资难问题;加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重点发展农资、粮食、乳业三大业务板块,促进农业规模经营。

一直以来,供销社作为基层为农服务的部门逐步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努力将基层社建设成为以农民为主体的综合性合作社。推动基层社与农民合作社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围绕当地优势产业开展系列化服务,并促进社有企业与基层组织业务对接与合作。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省供销社着力构建联合社机关主导的行业指导体系和社有企业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形成社企分开、上下贯通、整体协调运转的双线运行机制;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内部管理和风险管控,推动社有企业不断开拓经营领域,加快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建立社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供销合作社法制建设和文化建设,强化指导服务和行业管理能力。

省供销社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供销合作社参与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省供销社重视和加强供销合作社领导班子建设,将选拔素质高、能力强的干部充实到各级联合社领导班子当中;广泛吸引各类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着力培养一批懂市场、会管理的优秀企业家;拓宽基层社负责人选任渠道,鼓励村“两委”负责人、农村能人等入社参选;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培训,提升各级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基层社、农民合作社负责人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全局规划能力、创新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弘扬供销合作社“扁担精神”、“背篓精神”等优良传统,造就一支对农民群众有感情、对合作事业有热情、对干事创业有激情的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

省农委科技教育处处长郭绍权

围绕新时代“三农”工作重点建设“四支小分队”

□本报记者黄春英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三农”工作开展打牢了组织基础,提供了人才保障。这增强了我们“三农”工作者的信心、决心、责任感和使命感。

落实好总书记指示要求,建设好三农”工作队伍,需要提高认识,紧扣代要求。懂农业,是“三农”工作队伍必备素养。“三农”工作者要努力成为业通、政策通、业务通、技术通、市场的人才;爱农村,是“三农”工作队伍首要特征。新时代,“三农”工作队伍争作产业兴旺的贡献者、生态宜居的护者、乡风文明的守护者、治理有效推动者、生活富裕的引领者、美丽乡的建设者;爱农民,是“三农”工作队的基本要求。应视农民为亲人,与农交朋友,争作农民田间地头的勤务、市场端头的推销员、品牌培育的领员、“三农”政策的宣传员、打赢脱贫坚的战斗员、农民矛盾的化解员。

当前,我省应着重建设好“三农”工的四支“小分队”:

第一支小分队是基层农业干部队

伍。基层农业干部特别是县乡村干部是“三农”工作第一线的指挥员和战斗员。

第二支小分队是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应打好学历提升教育、服务特聘计划、农技推广联盟、素质能力培训“四套组合拳”,探索农技人员通过提供技术增值服务获取合理报酬的新机制。

第三支小分队是农业科技智库专家队伍。应围绕创新驱动型农业建设,发挥农业高校、科研单位人才优势,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农业领军人才、农业杰出人才培养、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体系建设、高水平省级农业科技新型智库创建,形成以省农业科技新型智库委员会为主体,科研院校、农业企业和社会智库为补充的新型智库专家队伍,打造“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的科技创新“领航团队”。

第四支小分队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要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骨干、现代青年农场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业产业精准扶贫户为重点,坚持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三类协同”培养,让新型职业农民成为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主力军。

建设四支“小分队”,还需在强化保障上下功夫。各级党委政府把“三农”工作队伍建设纳入重要工作日程,编入乡村振兴规划。创新“三农”工作队伍管理机制,让年轻农业干部到农业一线锻炼;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鼓励科技人员兼职兼薪、离岗创业、创办企业;扶持政策要倾斜,引导各市县出台新型职业农民跟踪扶持政策,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发展。

哈尔滨市阿城区农业局党委书记石文瑞

把“就地取材”与“引进人才”相结合

□本报记者黄春英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体现了党中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的决心和意志,令我们农业工作者感振奋。乡村振兴,建设现代化农,首要在人才。因此,打造“三农”工队伍极为关键。

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是发展现代农的基础性工作,是增强解决“三农”问的内生动力。结合我省这个农业大的实际,我们应该把农村人才战略放首位,将“就地取材”和“引进人才”相合,建设好“三农”工作队伍,在强本基、提高素质、壮大队伍、提升水平上功夫。

在“就地取材”方面,应重点打造县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充实调整乡农业人才队伍,这其中包括畜牧、农等技术推广队伍。他们既是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传播者,也是农业生产的指导者。应创造条件,让他们充分发挥技术指导作用,深入农村,服务农民。

当前,农村各种合作社涌现出一批能人,他们带领合作社发展壮大,起到了非常好的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因此,加强职业农民培训,“就地取材”,培养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才也是打造“三农”工作队伍的有效方法。应努力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采取理论课堂、田间实训、外出考察等方式培养农业人才,使他们成为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生力军。

为引进人才,应制定出台政策,吸引更多年轻人从事农业农村工作,大力培养年轻农业干部,让年轻干部到一线锻炼。各级政府应为年轻农业干部搭建平台,支持他们发展事业,特别是让年轻干部放手大胆工作,并在生活待遇上给予支持和照顾,努力解决他们生活上的难题,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对在农村挂职锻炼的大学生,应制定相应扶持政策,对其中优秀者重点提拔和培养,使农村成为他们施展才华、实现理想的地方,让他们得到应有回报,愿意留在农村、扎根农村。

哈尔滨市阿城区小岭街道办事处主任韩伟

发挥基层干部作用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

□本报记者狄婕

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提到,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我认为,发挥好农民党员、村级党组织和基层党委作用是建设好“三农”工作队伍的关键。我们要坚持不忘初心,心系“三农”,扎实做好农村基层工作。

发挥好农村党员、村级基层组织和基层党委作用,首先要选好配强“领头雁”,提升村级组织的核心作用。以小岭为例,我们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加大对村级软弱班子调整力度。全街4个行政村,经过层层选拔,新选任了8名想干事、善谋事、能成事的党员担任村支书、村委会主任。现在4个村都有新气象、新变化,新选任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充分发挥了“领头雁”作用。真正实现了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工作目标。

其次,是要探索“支部+协会”的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发展路子,努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目前,“支部+协会”的模式,在小岭已经初见成效。粗具规模的有新兴村党支部依托小岭林场开发的中药材五味子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近200亩,亩产值可达3000元。还有西川村的水稻种植合作社,党员农户带地入社1000亩,并实现了从育苗到分红“四个统一”,亩产增收300至500元,群众积极性很高。

除了传统项目的合作社,小岭还向新领域发力。引进了药用牡丹种植合作社,种植耐寒牡丹200亩,目前牡丹苗已经栽植完成,明年春天牡丹就可以开花。牡丹花除了可以观赏之外,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都很高。“支部+协会+农户”的模式,让党员干部有劲头,广大群众尝甜头。

除此之外,党工委、办事处还要下大力气对重点产业重点扶持。我们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提出带领全街广大党员和群众,以传统工业为基础,以旅游产业为先导,以发展林下经济为主业,努力建成新型建材基地、新兴的旅游基地和北药本草药材基地。党工委办事处深刻地意识到,必须打破传统种植模式,大力发展特色林下经济种植,经过努力,先后引进五味子、大榛子、山参、芍药、牡丹等种植大户6户,种植面积700亩。目前,前来洽谈药材种植项目和小浆果种植项目的客商络绎不绝。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小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小岭党政一班人永远不懈的追求和奋斗目标。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践行总书记建好“三农”工作队伍的嘱托和厚望。发展好符合我们山区实际的特色经济,带领生活困难群众脱贫致富。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