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亲爱的,这样吃你更方便啊!”


来源:凤凰读书

人人都说我是一个食尸鬼,但是我却有一颗孩子般的心,那颗心就搁在我桌子上的罐子里。                 &nb

人人都说我是一个食尸鬼,但是我却有一颗孩子般的心,那颗心就搁在我桌子上的罐子里。    —罗伯特·布洛克

在人类的英雄情结对立面,住着一帮恐怖的怪物,它们从基因深处的原始恐惧中伸发出来,变幻出各种恐怖诡异的形状,能够让我们在毛骨悚然的同时欲罢不能。它们象征着文明社会的各种隐疾和病变,往往特别能够戳中我们的担忧和恐惧,就像艾斯奥特曼里的牛魔王,就是吃了被辐射过的肉变异的人类。

而莎士比亚、狄更斯的文学,希罗尼穆斯·博斯、爱德华·蒙克的画作都带有挥之不去的恐怖元素,这些都能在《恐怖的艺术》中找到答案,世界上的著名幻想作家尼尔·盖曼这样评价这本书:

“赋予我们的梦魇一种形体不失为一件乐事。这就是为什么恐怖小说家与我们直觉上截然不同,他们往往是最友善、最可爱、最有趣的人。相反,喜剧作家通常是相当黑暗的人,他们遇到过的麻烦和经历过的劫数远比我们想象的多。”

下面就来盘点一下那些耳熟能详的可怕怪物,温馨提示,有些图片可能比较赤激,有孩子的抱稳了,没娃的宝宝裹紧你的小被子!

吸血鬼——穿着破烂的小鬼儿摇身变成了颓废的嗜血贵族 你知道最初的吸血鬼形象并非披着天鹅绒斗篷的贵族模样,而是有着“一张胖嘟嘟、红扑扑的脸”吗?17世纪末,吸血鬼(Vampire)一词最早出现于1734年,到了18世纪,吸血鬼从民间故事中走出来,出现了一种现象:地方当局,甚至教会,都认为吸血鬼是一种真实的存在。

紧接着,真正的吸血鬼狂潮席卷了巴尔干半岛和东欧,不计其数的人被指控为吸血鬼。尸骨未寒的遗体或被挖了出来,或被木桩钉死,或被斩首,或惨遭焚烧。正是受这期间现实世界中的血雨腥风的启发,早期浪漫主义作家创作了第一批虚构的吸血鬼形象。

在浪漫主义作家的革新下,吸血鬼形象发生的一个最大的转变就是:吸血鬼从身披裹尸布,半是骨架半是肉身,走路踉跄的娃娃脸成了专吃普通人的颓废贵族。他们披着黑色的天鹅绒斗篷,竖着黑色立领,觉得自己又美又酷。


他们往往还有一张十分矛盾的嘴,既坚硬无比,又饱满柔软,给人潜意识里一种雌雄同体的感觉。默片电影时代,吸血鬼的牙齿只出现过两次,而随着有声电影的出现,吸血鬼的长牙在20 多年的时间里都被视为视觉禁忌。 结果,在1924年的百老汇话剧《德古拉》里扮演吸血鬼的贝拉·卢卡西每次开口,观众看到的都是暗黑起伏的黑洞。

弗洛依德心理学告诉我们,吸血鬼与人类婴幼儿时的口唇期和侵略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海报与广告中铺天盖地的,必露出来的乳房形象就充分证实了这点。

行尸走肉——僵尸其实是“文明社会崩溃的隐喻”

僵尸是20世纪末理想的怪物。僵尸是我们无法对付的一种东西,比任何东西都长命。弗兰肯斯坦的怪兽和德古拉可以用多种方式打到,然而,僵尸与它们都不同。你无法与之争论。它们只会向你不断向你扑来。——克莱夫·巴克

传统主义者认为僵尸时不会跑的。但是,哪怕它们以最慢的速度行进,这种行尸走肉的灵敏程度还是令人难以置信。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占领海地期间,僵尸从加勒比海逃脱,此后其重塑形象的次数已经远超麦当娜。这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怪物,它们很愿意顺应自身所处的时代——看一看僵尸形象在过去85年间的变化,便一目了然。

1929年,旅行作家威廉·比勒·西布鲁克在《魔岛》(The Magic Island, 1929年)一书中他讲述了他与两眼空空的还魂尸相遇的情景:它们是被巫毒术士复活的,以便让它们在岛上的甘蔗地里继续劳作,这无疑捉住了人们那种死后仍受奴役的关乎生存的恐惧。

意大利僵尸电影痴迷于肉体,所以,淫靡的性场景以及血肉横飞的暴力场景总是相互交织在一起。 意大利僵尸电影海报中充斥着制片人和发行人从这些影片中学到的一切,它们俗艳的海报插页在处理死亡、性、身体和来生时都反映了堕落的天主教教义。 

人造怪物——《弗兰肯斯坦》代表了人类被抛弃的恐惧

于我们而言,在这个怪物的生命里,最令人心如刀割的一面是它最终被它的创造者抛弃了。这就好比是人类,在其懵懵懂懂、摸索着试图提升自我时,却发现自己被上帝抛弃了。

— 鲍里斯·卡洛夫,《关于< 科学怪人> 中的怪物》(1931 年) 

最出名的人造怪物莫过于弗兰肯斯坦创造出的怪物了,1816年,玛丽·雪莱在日内瓦湖畔与雪莱和拜伦勋爵举行鬼故事创作比赛,她在《弗兰肯斯坦》创作出了一位人类历史上最出名的怪物,一看就觉得它是“从坟墓,从绞刑架……从犄角旮旯里” 收集而成来的人体器官拼凑而成的。

最终故事以悲剧收场,而在电影《弗兰肯斯坦的新娘》里,爱尔莎·兰切斯特饰演的玛丽·雪莱说, “雪莱他自己被社会斥为怪物。我是一个自由的思想家,因此我受到了排斥,那么我为什么不能写写怪物呢?”

那么我们为什么对这些人造怪物痴迷不已呢?这或许是因为人造怪物没有灵魂,而我们身为人类,在信仰丧失,黑暗来临之际,我们也可能担心自己失去灵魂。我们觉得自己优于这些或男或女的妖魔鬼怪,其实不然,我们和它们之间并没有泾渭分明的区别。

身为人类,我们也会害怕自己被上帝抛弃,被社会抛弃,被所爱之人抛弃。

狼人——我们要向自己内心的兽性低头

即便一个心地纯良的人,一个不忘在夜间祈祷的人,也难免在乌头草盛开的月圆之夜,变身为狼。

——古威尔士歌谣,库尔特·西奥德马克编写,《狼人》(1941年)

《我心失落:野兽吃了它》(2014年)。彩绘玻璃窗。作者为美国艺术家迈卡·李·莫布雷。她告诉我们:“这扇窗的灵感来自波德莱尔的诗集《恶之花》中的一句诗——‘当我善良的一面展露无疑时,天主圣母说:那会让上帝保佑的处女哭泣!’”

在1981年的狼人电影《破胆三次》中,乔治·瓦格纳医生[ 帕特里克·麦克尼(Patrick Macnee) 饰] 说:“人类是学习与本能、先进与原始的结合体。 我们永远都不要试图否定我们内在的兽性、动物性——我们应该用一种积极的方式把这些能量释放出来。

厄尔·肯顿(约翰·卡拉丁饰) : “该狂野的终究是狂野的,你驯服不了的,医生。它只是不合乎常情。” 

让我们来谈谈大灰狼和小红帽的故事吧,《小红帽》这个故事的最早版本以及依次为主题的大多数当代电影,从《狼之一族》(The Company of Wolves, 1984)到《小红帽》(2011年)都强调了这一点:那就是大灰狼会假扮成祖母(有时候会披着她的皮),这个大灰狼就是狼人。我们对于狼人的主导印象或许来自19世纪的大灰狼插图:这是一个衣着光鲜的两足动物,有一个狼的脑袋,虽然真正的狼人会嚎叫和咆哮,但是大灰狼只会说上几句“时髦行话”比如那句著名的:因为亲爱的,这样吃你更方便啊!


在1943年特克斯·艾弗里(Tex Avery)执导的《热辣小红帽》(Red Hot Riding Hood)系列卡通里,唯独突出了变形人故事中少见的原欲暗流,他让自己笔下那只衣着笔挺,上流社会打扮的大灰狼(“狼”这个字的含义是色狼),一看见性感的小红帽,便不自觉滴经历了一系列古怪的变形:眼睛变得有三个脑袋那么大,整个身体看上去就像一个巨大的勃起状态,舌头就像卷尺一样打结了等等。

在《血腥巧克力》和《狼血少年》这样的小说和电影中,人们用真正的狼来表现变形的人类,而与之相反的是,在《狼人的呼号》和《大狂魔》这样的电影中,这些故事经常强调的是生态问题,而不想大肆渲染狼的残忍,反映了人们对于狼更深层次的理解,认为狼是自然之动物,而非人类阴暗面的隐喻,就像大灰狼一样

我们可以看到,在《暮光之城》中,这些狼人是人类,他们转变为某种更高贵的东西,与自然的接触更多,远甚于普通人——这与传说的完全不同,它把怪物拉出了恐怖题材,回归到某种宫廷浪漫小说的类型中了。

比蒙巨兽——珍爱和平,热爱哥斯拉

我们不应该摧毁哥斯拉,应该对其进行研究。

— 山根恭平(Kyohei Yamane)博士[ 志村乔(Takashi Shimura) 饰],《怪兽王哥斯拉》 

或许很多人都无法抗拒那种对史前巨兽的迷恋,这点从我们智人对于恐龙的痴迷和欢呼雀跃就能看出来。19世纪时人类对巨兽的痴迷终于重见天日,当时在英国和北美出土了首批恐龙化石。在当时,这不啻于一个巨大的发现,即在人类之前,已经有一种未知的巨型动物(被称为Dinosauria, 意为“可怕的蜥蜴” )生存在地球上。

20世纪50年代我们迎来了“原子时代”,随着这个时代的到来,人们在潜意识中就有了一种恐怖的念头,那就是如果这些史前巨兽被近期的原子弹或氢弹爆破实验产生的辐射唤醒了会发生什么呢?

第一部这个主题的电影是《原子怪兽》(导演:欧仁·卢里耶,1953),它创造出了一种令人难以忘怀的虚构恐龙:“雷多蜥”(The Rhedosaurus),受此启发,再加上1954年,由于“第五福龙丸事件”(第五福龙丸是日本一艘远洋鲔鱼船,因在比基尼岛环礁遭受美国试爆氢弹所产生的高能放射性降尘而导致船员死亡)的影响,日本国内爆发了激烈的反核武器运动。

随即制片人田中友幸创造了一个怪物,这个怪物和电影里的大多怪物都有所不同,所以时至今日它都是一个标志:哥斯拉——这是一个高高大大的怪物,口喷白热光,似乎所向披靡。

在后期一系列哥斯拉电影中,它还扮演过保卫人类和地球的角色。比如1977年福田纯导演的《战龙哥斯拉之决战宇宙魔龙》[Godzilla vs. Gigan,又名《地球攻击命令:哥斯拉对战盖刚》(Chikyū Kogeki Meirei: Gojira tai Gigan)中,哥斯拉与安基拉斯(Anguirus)共同对抗邪恶的宇宙怪兽盖刚和王者基多拉(KingGhidorah)。

以哥斯拉为首的被环境污染所辐射出的怪兽无疑代表了人类对于地球故土的热爱和强烈的反核情绪,在风云莫测的今天,我们仍笼罩在核危机的阴影下,哥斯拉仍然是一种人类反战精神的最好代表,让我们珍爱和平,热爱哥斯拉吧。

是不是还没有看过瘾?!我们还有大量关于鬼魂,幽灵,变态杀人狂,电锯狂魔和其他连环杀手,女巫,恶魔与其他妖怪,古神觉醒和神秘诅咒,恐怖的异形和其他入侵者和一大堆巨兽的历史故事在《恐怖的艺术》一书里等你!

这是国内首本系统讲述恐怖艺术史的简体中文书籍,介绍各经典恐怖形象的开山之作

由3次获得世界奇幻文学奖,3次获得国际恐怖文学奖和4次布莱姆·斯托克奖,多次被雨果奖提名,被世界恐怖小说协会授予终身成就奖的斯蒂芬·琼斯编辑

奇幻界男神尼尔·盖曼真诚推荐,每个章节分别由各领域的行家里手撰写,题注说明引经据典、字斟句酌

书里有近600幅珍贵图片,时间跨度从古埃及一直到2015年,囊括图书设计、电影海报、独立画作等艺术类型,包括版画、雕塑、油画等多种形式,还有弗吉尔·芬利、多雷、拉克汉等意想不到的大师作品

经典的《惊情四百年》《美女与野兽》《木乃伊》《异形》《金刚:骷髅岛》都在这本书中追本溯源,如果你喜欢《寂静岭》《克苏鲁神话》《侏罗纪世界》,痴迷蒂姆·波顿、希区·柯克、柯南·道尔,这本书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责任编辑:王蒙 PN117]

责任编辑:王蒙 PN117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