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为什么说在中国当男神一定要地理好?|聚访


来源:车聚网

原标题:为什么说在中国当男神一定要地理好?|聚访

欢迎点击上方蓝字车聚网,关注我们。

更真实、更独立、更开放 丨 www.autoju.com

引言 | 如果BBA是数语外,那么沃尔沃就是地理

“地理从来不是一个主流学科,是什么让您选择它为终身事业?”

听说能采访《中国国家地理》的创始人兼总编李栓科老师,车聚君列了一堆问题。但上面这个问题显然“激怒”了栓科老师。他的助理回复说,能不能不这样问?

想了一下,确实不妥。如果李老师反问:媒体从来不是一个主流职业,是什么让你天天加班写稿子?

那我只能在峡口营地的帐篷门口慨叹:这儿的风好大啊。

当时的背景是,夕阳斜照,轻抚着满地的紫色石菀和黄色石竹。不远处刚刚在焉支山上跑完20公里越野的队员们,正在无声而忙碌地搭着当晚的帐篷。8月的风从不远处的峡口长城遗址吹过,漫过远处苍茫起伏的草甸,消失在更苍茫的祁连山影中。

李栓科老师很随意地坐在大帐的门槛上,笑岑岑的说:有什么就随便聊聊吧。削瘦的脸颊,恬淡的语气,一点不像声震业内的大学者,也没有想像中的严厉和苛责。于是,我俩就像北方的庄稼汉做累了农活蹲在田间地头点个烟叶卷一样,开始东聊西扯。

话题,自然是从地理的意义说起。

“地理代表了一个人的素质。”栓科老师语出惊人。“就像一个人的形象、谈吐、沟通代表了他的教育水平和家庭背景一样,地理一样可以反应人的生活智慧和领导才能。”

他接着解释,我们俗语说: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其实古书上有类似的记载:础润而雨,月晕而风。前者是生活智慧,让我们保持一种从容优雅的旅行姿态;后者是一种思辨哲学,可以帮我们在企业管理中见微知著,预判未来。

“所以,当我们每一个人的地理常识都提高了,这个民族的素质就会提高,整个国家的素质也会提高。”

听闻此言,车聚君一阵窃喜。因为在初二时有一门《世界地理》,当时期末考试全年级只有4个人得了100分,小编就是其中一个。这也是整个中学时代最辉煌的一件事--好苍白,连个恋爱都没谈过。「摊手.jpg」

当然,栓科老师也坦承地理没有受到国人足够重视。“我们往往在现实中,把地理机械的理解为地名、物产、交通线,甚至网上有一幅很火的中国地图,把各省用一种美食来代称。难道烤鸭能代表北京的地理与文化吗?”他接着阐述:数学是1+1=2的理性逻辑,语文是对人性挖掘的感性表达,而地理则既有理性,也有感性的一面。

比如柴达木的茶卡盐湖,那里飘浮着高耸的盐塔,基本上以边长3.3米的6边形为底座,每上升一个台阶自然递减30%,最终会形成一个9层高的天然盐塔,像佛塔一样浮在湖面上,很美。你看,自然能用精准的数学演绎地理中的奇观。而不远的河西走廊,正是汉传佛教从帕米尔高原一路东进的通道,佛陀正是从这里进入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这就是地理以理性之质,展现感性之美的一面。

李栓科老师很细心,他留意到车聚君供职于汽车类媒体,于是话锋一转:你们汽车行业也和地理有密切关系。

看到小编睁大的眼睛,栓科老师徐徐道来:听说你们汽车圈最近有一个很火的新闻,FCA可能要被中国车企收购。这听上去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在我们地理学者看来,背景差异再大,只要利益诉求契合,没有什么不可能。

比如说鸟类,我们平常的认知是它们都住在树上。而在青藏高原上,鸟住在老鼠洞里。道理很简单,老鼠的牙齿再坚硬,到了冬天它也啃不动冻成钢板一样的冬草,不想办法它肯定会饿死。

而鸟类呢?夏天可以栖息在石缝和草丛中,但冬天如果没有一个足够保暖的地方会冻死。你看,一个有洞穴没食物,一个能啄草但没住所。这样一拍即合,形成了鸟鼠同窝的奇观。

于是到了10月前后,高原鼠会把洞口开的很大,让鸟可以进来,而鸟在天气好时就飞出去啄干草回来。这样一个不会冻死,一个不会饿死。而且老鼠很明白,它要是贪一时之快吃了鸟儿,它肯定见不到第二年春天。它们这种信用与默契,比人类还靠谱。

“你们汽车圈的兼并重组,如果能像小鸟和高原鼠一样,可能成功率会更高。”李栓科不忘幽默一把。

反过来,汽车的发展对地理也有很大促进。徐霞客老先生说的黄山归来不看岳,五岳归来不看山--这话搁明代是对的,他一个人骑着小毛驴穷极一生也就走了那几个地方。所以高山和冰川的大观之美,并没有纳入到中国传统赏美的范畴中。

而现在,我们买一部汽车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像骑了皇家的汗血宝马一样,日行千里了。我们自驾游十天,可能就是古人一辈子的旅程。当然,用心体验自然之美,才是对地理的最大理解和尊重。

“就像沃尔沃说的那样:别赶路,感受路。”--晕,这个植入我服。

正当栓科老师与车聚君聊的正high,营地的号角响了。原来该他给清华EMBA学员讲课了。

他在之后一个小时的演讲中,像一位脱口秀大师一样,用儒雅的姿态、平和的语气、轻快的语速,把成百吨的地理干货扔向现场的知本家们。

本来,大家经过白天20公里的山谷、溪流、山梁、坡道的跋涉已经精疲力尽,但栓科老师的精彩观点像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样,顷刻让大家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一帮女生已经按捺不住直呼他为“男神”了。

车聚君仅简要摘取部分观点,以飨聚友。有兴趣看演讲速记的可以点左下角“阅读原文”--这是交了56万学费还得跑60公里越野的清华EMBA才能听到的内容,不谢哈。

▎观点一、中国省界为何不完全按地理划分?

比如,从明清开始就把汉中并入了陕西省,尽管这里从地理与人文上与四川更为接近。但这样一分,让中国最容易形成割据力量的天府之国,再也无法行独立之实了。

甘肃也一样,本来这个省名是甘州(张掖)和肃州(酒泉)的合称,本义只是河西走廊这一带,但是从明清开始甘肃省并入了陇南,接着又并入了陇东。

这样,甘肃在地理上也具备了三种自然气候地带:东南部的湿润季风带、西北部甘州肃州的干旱地区、还有西南部的高原地带。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划分把对中原王朝最有压力的西部少数民族给割裂开了,无论向哪个方向出兵都极为便捷。

▎观点二、沙漠和沙尘暴一定不好吗?

沙漠是地球上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景观,也为地球的表面改造做出了巨大贡献。比如中国西部的沙漠,在西风作用下会向东移动,其中颗粒较大的会先降落在黄土高原,形成了当地特有的自然地理并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祖先;细小一些的沙粒飘落在日本列岛,养育出另一个文明种群;最细小的沙粒甚至飘落到夏威夷群岛,把曾经死寂的火山岛变成了现在生机盎然的旅游胜地。

当然,沙漠带来的沙尘暴估计大家都不喜欢。甚至日本、韩国都在抱怨我们。但他们忘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田野正是沙尘暴几百万年以来形成的结果。

如果说个现实的好处,就是大家都爱吃的海鲜。海里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那虾米吃什么呢?淤泥中的微生物和矿物质。但它不是所有泥都吃,虾米的食物中60%是沙尘暴带去的。

洪水也是这样,几乎没人喜欢它。但世界上最富庶的地区几乎都是洪水冲刷出的冲击平原和港口。

所以人类本性是自私的、短视的,无法认清自然所创造的全景画面。而熟知地理常识,可以让人变得更睿智,也就是一开始说的能提高自身素质。

▎观点三、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能力到底有多大?

车聚君在讲座上提了一个问题:张掖的黑水河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河,由祁连山冰雪融化后一路蜿蜒向北,经巴丹吉林沙漠后汇于居延海--这是古代一个充满传奇与诗意的地方,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出自这里。

但1992年因黑水河断流,居延海彻底干涸,并成为北京沙尘暴的根源之一。直到2002年政府重新引水后,居延海才见昔日“弱水三千”的壮观。

那么问题来了,人类之力可以随意改变自然吗?

李栓科老师略加思索,简单地回答:人类相对于自然的力量看似强大,其实渺小。我们更多只能顺应它而不是试图改变它。

当车聚君希望他解释一下时,听到了这样一段令人深思的话:在人类干预自然的时候,我们有时候会非常自大,像刚刚说了我们自卑中过度地放大了人的能力,或者说我们极端厌恶我们讨厌的东西。干预的结果就是,当我们把自然界惯有的要素摘除时,带来的就是自然界加倍地报复,从沙尘暴到雾霾,都是这样的逻辑。

他接着回忆:在他刚到北师大上学时,操场周围还是农田,夏天全是粪肥的味道,那可是三环内啊。现在呢?北京六环外都是郁郁葱葱,想想人类是挺厉害。

但是,人类也不厉害。我们整修的地方才多大面积?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30%,而适合人类居住的又是其中的30%,一共还不到十分之一。有人说那么多原子弹会把地球毁灭多少次,其实地球还没毁灭,我们就先把自己弄死了--而蟑螂和蚂蚁还在。

从广域的自然讲,人类历史不过440万年,而地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我们不过是千分之一的一个片段,可谓沧海一粟。人类的干预对于地球的演进过程来说,作用非常非常有限。我们控制自己不让地球变暖,这个提法不太符合逻辑。我们只能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而你一出城温度自然就降下来了,所以让整个地球降温是不现实的。

地球南极1400万平方公里的冰面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反射镜,一直在调解地球的温度。我们60亿人一个挨一个站在一起有1400万平方公里吗?肯定没有。所以我们一些政策相当于一人一把扇子让地球降温,是不明智的。

听完这一席话,车聚君突然想到了开头问题的答案:地理不是数语外,但它能包含数语外,还有数语外不能涵盖的智慧。把地理学好的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演讲结束后,李栓科老师立马被一大帮“路转粉”的清华EMBA学员团团围住,各种问题纷至沓来。大到楼兰古城的学术价值探疑,小到自驾游线路推荐。总之,车聚君在三个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才把男神“解救”到舞台后一部XC90中。

于是,一段珍贵的15分钟专访开始了。

“车聚网:

您刚刚提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实汽车品牌中沃尔沃似乎最讲求“天人合一”精神。您对它了解吗?

李栓科:我们公司就有沃尔沃的车。单位的是一辆S90,还有一部S80L。我同事中开XC90、XC60的也有好几个。

我觉得沃尔沃讲求绿色环保,也跟地理有关。因为它起源于瑞典,北欧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在全世界是首屈一指的,北欧几国我去了很多次,深有体会。

它们的设计精髓都是:以人为本,物尽其用,尽量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因为它们的环境非常严酷又很脆弱,所以产品质量必须过硬,设计上必须精益求精,但同时又必须和环境和谐共处。

反过来,其它一些品牌,所处自然资源很丰厚,环境抗风险能力也很强,但它的产品未必一定就很好。

举个例子,西北地区因为干旱,所以用水非常节俭。而东部地区水资源丰富,所以洗手一般冲三遍。但冲三遍一定比冲一遍洗的更干净吗?不一定。因为西部人民有了自己一套应对环境的方法,肥皂用多少、什么样的肥皂、怎么冲洗,都有自己的方法在里面。

所以,沃尔沃因为地理上的劣势,反而会具备一些别的品牌没有的优势。

“车聚网:

既然您也这么欣赏沃尔沃,那为什么它在咱们很多国人眼里仍然不是购车首选呢?

李栓科:这个和大家对待奢侈品的态度是一样的,你没有经历过就想尝试一下,试过以后又想回归平常,即怎么舒服怎么来。

当一个市场消费处于平稳增长时,消费者的理性购买就逐渐会成为主流,对待豪华品牌的态度也会趋于理性,品牌分散度也会越来越高,这对沃尔沃这样的品牌是一个机会。

“车聚网:

您在演讲中也提到了,人性是自私的,人群又经常是短视的。那一些坚持做正确的事的品牌会不会在重复博弈中占下风,甚至衰亡?

李栓科:那倒不一定。最终留下的或生存最久的,还是秉持公理的、尊重自然和人性的品牌。回归到本原,是上帝给我们人类的所有东西中最靠谱的。自然界、科学界是这样,工业界、甚至媒体界也是一样的:你把产品扎实做好,把内容真正做好,那最终留下的还是这些人。

“车聚网:

所以要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这个也是您创办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屹立不倒的原因?

李栓科:对,媒体靠内容,产品靠质量。比如说我花90万买了一个XC90,可能一开始别人说不值,但用了之后觉得值这个钱,甚至是超值,那你肯定会向周边的朋友、兄弟们推荐。

“车聚网:

您刚才提到的是买了之后觉得值,然后推荐。可是很多人压根没把这种“低调重内涵”的品牌放到“购买考虑名单”里,也就谈不上后来的值不值。最终遗憾出局。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李栓科:我知道有一些汽车品牌因为坚持品质不妥协,最后经营不善倒闭。从大趋势上看是可以做到两全其美的,要诀就是坚持。

因为这种品质至上的工业品和快消品不一样,它需要更长的认知时间与传播时间。但只要坚持的时间足够长,从最终的商业逻辑上看是划算的。沃尔沃已经坚持90年了,运气总会来的。(笑)

车聚小结:

专访结束已是深夜11点,李栓科教授还得赶回100公里开外的金昌,座驾就是第4届“行知中国·丝绸之路 全球商学院智慧精英挑战赛”主办方安排的沃尔沃XC90。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不知李老师一行的感受如何?

巧的是,张掖一别才几天,我们又在成都车展遇上了。当时他正在沃尔沃展台作为嘉宾兼“男神”发表感言,大意是沃尔沃SPA平台的新产品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无论S90还是XC90,让他驾驶或乘坐时都有一种安心感。

一方面是车辆的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另一方面是心里没有任何环保负担,这对出生于甘肃、考察过南北极和西藏的他来说,更是如此。

“我觉得沃尔沃就像地理一样,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知并喜欢。”男神最后说到。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