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鲜虾刺破手指险截肢, 小小的海鲜为什么有如此的危害?


来源:科普中国网

近日,安徽省黄山市的黄大妈右手虎口不慎被明虾刺破,当晚,整只右手臂红肿发青起水泡,次日发烧昏迷被立即送往当地医院救治,医生诊断为脓毒血症,不排除截肢甚至死亡的风险。无独有偶,去年11月,海珠区一名老人被蟹钳伤,患上坏死性筋膜炎,最终不治身亡。

null


明虾


好好的小虾小蟹竟有如此大的危害?事情一定不止我们看到的几只小虾小蟹那么简单。


通过分析案例,两个主人公所得的疾病分别是脓毒血症和坏死性筋膜炎,且来看看这是个什么病。


脓毒血症是细菌感染和创伤等诱发的剧烈全身性炎症反应,并引起组织器官继发性损伤的临床症候群。而坏死性筋膜炎是感染“食肉菌”蚕食皮下脂肪和筋膜,该病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为中毒性休克,伴发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巧的是,都与细菌有关!


海鲜中那些我们看不见的微生物


1.金黄色葡萄球菌

null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多见于夏秋季节,污染食品后,它会在20~37℃条件下迅速繁殖和产毒,经4~8小时即可产生一定剂量的毒素并引起食物中毒,为防止毒素形成,海鲜应冷冻或冷藏。感染后潜伏期2~4小时,主要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


2.创伤弧菌

null


创伤弧菌


创伤弧菌或称为海洋弧菌,最常见的海鲜创伤感染细菌,栖息于海洋。带菌海产品主要有虾蟹、生蚝、牡蛎,伤口接触到带菌的海水或贝类鱼类可感染导致蜂窝织炎、骨髓炎等多种炎症,经伤口感染时可迅速导致菌血症和败血症,感染症状有呕吐、发烧、腹泻、低血压、局部红肿疼痛等,病死率高。


3.副溶血性弧菌

null


副溶血性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主要存在于近岸海水、海底沉积物和鱼、贝类海产品中, 6~9月为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高发季节。预防食入被污染海产品,可采取低温贮藏、食前56℃加热5分钟或90℃加热1分钟等方法,细菌可被杀死,凉拌海鲜类食品时要清洗干净、食醋浸泡10分钟或沸水漂烫数分钟。感染后潜伏期14~20小时,发病初期有上腹部疼痛或胃痉挛,继之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和发热等症状。


4.变形杆菌

null


变形杆菌


变形杆菌主要见于动物性食品如熟肉和内脏,也见于水产品,7~9月最多见。该菌主要以大量活菌侵入肠道引起感染性细菌性食物中毒。食前55℃加热1小时可将其杀灭。变形杆菌在体内的潜伏期为5~18小时。感染时可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发热,以上腹部刀绞痛和急性腹泻为主,预后良好。


5.寄生虫

null


寄生虫


寄生虫在海鲜中比较少见,多见于淡水产品。典型的食源性寄生虫病有肝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和肺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的第一第二中间宿主分别是淡水螺和淡水鱼虾,卫氏并殖吸虫的第一第二中间宿主分别是淡水螺和淡水虾蟹,人们常会因食入未熟生鲜生鱼片、醉虾蟹等受感染,或者处理生鲜过程中肢体、器皿等受污染而感染。


水产品除了会导致上面提到的脓毒血症和坏死性筋膜炎,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


1.河豚中毒

null


河豚


河豚是一种味道鲜美但有剧毒的鱼类,其内脏、生殖腺、血液、眼、腮、皮肤等部位含有河豚毒素,在繁殖季节卵巢和鱼卵毒素含量最高,内脏次之。


新鲜的河豚肉一般无毒,河豚死后,毒素可以渗入鱼肉,烹饪河豚要经过专业培训。河豚中毒潜伏期为十分钟到三小时,早期出现口唇、舌、肢端麻痹等神经系统症状,中毒后应立即催吐、洗胃。


2.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


组胺中毒主要见于食入大量青皮红肉海产鱼类如鲣鱼、鲐鱼、秋刀鱼、沙丁鱼、鲭鱼、竹荚鱼、金枪鱼等。

null


组氨鱼类中毒


此类鱼肉含有丰富的组氨酸,当进食不新鲜鱼肉,细菌分解产生的大量组胺进入机体可导致中毒。潜伏期十分钟到两小时,中毒症状皮肤潮红、结膜充血、心跳加快。中毒后应尽早排毒、服用抗组胺药物治疗。为避免发生中毒,应选择新鲜鱼肉,保存时注意冷藏,烹调时应加醋或雪里红或红果。


3.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

null


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


贝类毒素由藻类产生,通过食物链富集于鱼贝类,尤其在赤潮期间,贝类毒量增加。麻痹性贝类毒素存在于扇贝、贻贝、蛤等双壳贝类中,中毒潜伏期短,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防止贝类毒素中毒尽量避免食用赤潮期间打捞的水产品,食用贝类时去除肠腺,可大大降低毒素量。


4.海鲜过敏

null


海鲜过敏症状


海鲜富含蛋白质,过敏体质的人食入大量的异种蛋白,机体无法完全分解这些异种蛋白质,将刺激免疫系统引起过敏反应,此反应多见于成年人。海鲜过敏发病快,消退也快,但极严重者可导致死亡,主要症状包括面部和嘴唇肿胀、四肢发麻、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海鲜过敏症状较轻者可口服抗过敏药治疗,症状严重者应立即就医。


意外刺伤应该如何处理?


对于售卖海鲜的商贩来说,日常处理海鲜被划伤刺破是常事,但千万不能不放在心上。不同体质的人对细菌感染的敏感程度不同,采取防护措施是避免发生意外的重要手段。

null


处理海鲜防护措施


处理海鲜时最好戴上手套,如若意外被海鲜划出伤口,应立即冲洗清洁创面,这是清除伤面部分细菌的重要措施,冲洗范围仅限于伤口及边缘皮肤,冲洗伤口使用生理盐水或者0.02%新洁尔灭,对于深在贯通伤口应使用双氧水冲洗,以避免厌氧菌感染。之后包扎伤口,避免接触水,若伤口有异常疼痛、发红肿胀等,应马上就医。

null


生理盐水处理伤口


食用海鲜的注意事项


近年来近海污染严重,生鱼片的安全性有所降低,而吃生鱼片又成为一种“时尚”,故吃生鱼片一定要注意,一旦出现细菌、寄生虫感染症状务必及时就医。


被海鲜刺伤本不严重,关键在于伤口感染细菌且对于本身患有疾病、抵抗力低下的人群,一旦延误就医甚至可有生命危险。


食用前冷藏海鲜可极大程度上抑制各种细菌的生长,加热足够时长可杀灭细菌和寄生虫。

海鲜不可与维生素C同食,和水果同吃会腹痛,和啤酒同食引起通风,吃海鲜后喝茶会长结石。

null


海鲜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尽管食用海鲜具有一定危险性,但海鲜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希望大家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了解更多关于海鲜饮食的知识。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月光水岸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null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