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解放军统帅部变迁:建军九十年总部领导体制沿革


来源:中国军网

原标题:统帅部的变迁:我军建军九十年总部领导体制沿革编者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中央军委总部机关)是在中央军事委员会直接领导下负责人民解放军军事、政治、后勤和技术等工作的最高领导机关。我军的总部机关形成

原标题:统帅部的变迁:我军建军九十年总部领导体制沿革

编者按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中央军委总部机关)是在中央军事委员会直接领导下负责人民解放军军事、政治、后勤和技术等工作的最高领导机关。我军的总部机关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时期,逐步充实、健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军事斗争形势和军队建设的需要,人民解放军总部体制大体上经历了四总部、八总部、三总部、四总部几个时期,直到今天的军委机关多部门制时期。

红军时期开始建立总部体制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工农红军从无到有,逐步成长并开始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红军统率部体制和司、政、供、卫指挥机关体制基本成型的时期。

1930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在中央军事委员会下设秘书处、总政治部、参谋部、武装工农部、军务部、士兵运动委员会、经理卫生部等七个部委,但始终未能建立起来。中央军事委员会仍是指导、联络各地军事机构的机关。1931年夏,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成立,同时组成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军事部。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简称“中革军委”,取代中央军事部成为最高军事领导机关。中革军委首次尝试实行总部领导体制,军委下设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经理部、总兵站部、总军医处、政治保卫局等机构。至此,军委下面有了较健全的工作机构,从而统一了全国红军的领导。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印

1932年6月至1934年10月,中革军委所设总部,除作个别调整或改称外,没有大的变动。1932年9月,总经理部和总军医处改称总供给部、总卫生部。1933年5月,中革军委由前方移至后方瑞金,在前方另行组织中国工农红军总部兼红一方面军总部,原中革军委所属总部改隶红军总部,由红军总部统一指挥。

1934年10月长征开始,军委、总部机关按行军序列整编为军委纵队,编成战斗部队性质的组织,以适应红军战略转移的需要。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红军总部和军委机关会合,结束了长征后期分离的状态,实行对全军的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

中国工农红军总部旧址

红军总政治部旧址(遵义)

抗战时期总部分前方后方两套系统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8月22日,中共中央决定重组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抗日战争期间,中央军委总部设在延安,对外称八路军延安总部。下设总参谋部、总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等工作机构,后又成立军委后方勤务部。八路军成立后,八路军总指挥部又称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简称八路军总部或集总,是八路军的最高领导机构。八路军刚成立时,八路军总部机关设司令部(参谋处)、政治部、军需处、军医处、兵站部。八路军出师华北后,八路军总部随部队进入山西抗日前线。1938年12月,为了便于指挥前方部队作战,中央军委决定在晋东南成立八路军前方指挥部,简称“前指”,亦称第十八集团军前方总部,实际上基本是“集总”的原班人马。前方总部设有前方司令部、野战政治部、前方后勤部。

延安王家坪中央军委礼堂

这样,就形成了在前方和后方的两套指挥系统:在晋东南的八路军总部(对内称“前指”或“前总”),靠前指挥在华北和山东的八路军部队;在延安的军委总部(对外以八路军总部的名义),统一指挥八路军、新四军及延安留守部队。

抗战后期,随着形势的变化和部队的展开,八路军的指挥中心逐步由前线移至延安。1943年10月,八路军总部与第一二九师师部合署办公。此后,八路军总部主要指挥第一二九师部队,军委总部(延安总部)直接指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一二〇师、各军区和新四军部队。

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纪念馆

麻田八路军总部旧址

解放战争时期军委和总部一套人马

抗日战争结束后,从1945年9月到1946年6月,因我军继续沿用抗日战争时期的组织机构,中央军委和八路军(第十八集团军)总部有各自相对独立的机关。到了1946年6月以后,随着全面内战的爆发和我野战军的组成,为了全面指挥战争的进行,原中央军委机关与原八路军总部机关自然合并,八路军总部即为全军总部。到1947年2月10日,人民解放军总部成立,基本上为抗日战争时期第十八集团军总部的班底。军委和总部共同领导同一机关进行工作。人民解放军统帅部的机关设置为: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这一格局也奠定了日后三总部领导体制的基调。

解放战争中后期,由于各大战略区规模增大、独立性增强,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赋予各大野战军更大的独立指挥权,总部的职能主要是指导和协调,总部机构设置简单精干,这和建国后的我军总部机关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如当时总参谋部仍以中央军委作战部为主,并管理总参其他局的业务工作。而总政治部的工作机构,只有两个研究室。

1948年5月,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移驻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此后,至解放战争结束,中央军委领导和总部机关的编制体制没有大的变化。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在整个解放战争时期,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统帅机关,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在实施工作指导时,对内多用中央军委的名义,对外多用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名义。

1949年3月23日,中央军委和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移驻北平。25日,在西苑机场举行阅兵式。

建国初期的四总部时期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军建立了隶属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方勤务部的三总部体制。为了加强对军事、政治、后勤工作的领导,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就对总部机关进行了调整、充实。

1950年后,在军队正规化建设中,军委总部体制陆续进行了调整。为加强对全军干部工作的统筹管理和准备实行军衔制,1950年9月4日,中央军委批准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干部管理部(1952年改称总干部部)。这样,三总部实行了将近一年,就改为四总部体制。四总部主要领导为:总参谋长徐向前、聂荣臻(代);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总后方勤务部部长杨立三;总干部管理部部长罗荣桓(兼)。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印

这一时期,中央军委直属的部级机构有八九个,但带“总”字的只有四个,即总参、总政、总干和总后。1954年9月以后,我国国防领导体制进行了重大调整:重新设立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为全国武装力量最高领导机构,撤销原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职务,原来冠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各总部,从当年10月起,一律改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各总部领导人不变。

1954年10月启用的总政治部印、总干部部印

50年代中期的八总部时期

从1954年11月开始,在进行正规化建设中,军委总部的体制陆续进行调整,参照苏联军队总部体制,在四总部的基础上,又相继增设了四个总部机关。1954年11月6日,为集中统一管理全军军械工作,中央军委决定将军委军械部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军械部,王树声任部长。1955年4月21日,中央军委批准,以总参军事训练部、军事学校管理部、军事出版局为基础,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领导全军训练工作,刘伯承任部长(在南京主持军事学院工作,未到职,由叶剑英代理)。6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负责陆军、空军、海军和后勤财务监察工作,叶剑英任部长。8月11日,经国防部批准,军委财务部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财务部,负责全军财务工作,杨立三任部长,余秋里任副部长并主持工作(1955年9月任部长)。

至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形成八总部领导体制。即: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干部部、总后勤部、武装力量监察部、训练总监部、总财务部、总军械部。

1955年9月授衔后解放军各总部主官

总参谋长粟裕大将

总政治部主任兼总干部部部长罗荣桓元帅

总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黄克诚大将

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叶剑英元帅

训练总监部部长刘伯承元帅

总财务部部长余秋里中将

总军械部部长王树声大将

50年代中期形成的军委八总部体制,对加快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和完成各项战备工作等,起过积极作用。但也同时存在部门多、机构大、设置重叠、分工过细等问题。

实行了40余年的三总部时期

1956年9月中共八大以后,为了节约经费,集中财力用于国家经济建设,中央军委决定军队数量大幅度裁减。1957年1月军委扩大会议作出《关于裁减军队数量加强质量的决定》,根据八总部体制在实践中暴露的缺点,决定对总部机关作较大的调整和精简。1957年5月15日,总财务部缩编为总后勤部财务部。7月1日,总军械部缩编为总参谋部军械部(1959年3月1日又划归总后勤部建制)。1958年7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进一步确定总部体制的调整。明确规定:中央军委是党中央的军事工作部门,是统一领导全军的统帅机关。总部体制为:在中央军委之下,设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三个总部。1958年10月1日,总干部部撤销,在总政治部建制下成立干部部。11月1日,武装力量监察部撤销,军事、政治、后勤监察工作分别由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管理。12月11日,训练总监部撤销,其所属各部、局整编为军事训练部、学校管理部、出版部,纳入总参谋部建制。至此,人民解放军的八总部体制调整为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三总部体制。三总部领导体制的重新确立与充实,更加符合中国国情、军情,有利于加强军队的统一指挥和对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领导。

自1958年恢复三总部后,这一体制实行了40余年,期间进行了多次机构调整,但主要是三总部下属二级部的撤、并、建和转隶,三总部的格局始终未变,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末,是我军历史上时间最长的总部领导体制。

1977年8月,恢复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职务的邓小平

上世纪9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三总部颁发的奖章

世纪之交开始新的四总部时期

上世纪末,人民解放军组建总装备部,标志着全军装备技术工作地位的进一步提高。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为中央军委领导下负责全军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总部领导体制进入新的“四总部”时期(建国初期曾经有过四总部)。

1998年4月3日,根据新时期军队发展建设的需要和与国务院编制体制调整改革相适应,中央军委决定对武器装备管理体制进行调整,以国防科工委为基础,将总参谋部装备部、总后勤部的有关单位合并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为中央军委领导下负责全军武器装备工作的领导机关。总装备部组建后,军区机关装备部、军兵种机关和部队的装备部门也作了相应的调整,逐步建立起新的武器装备管理体系,实现全军主要武器装备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全系统、全寿命管理,提高了武器装备建设的整体效益。

此次调整后,军队实行中央军委领导下的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四总部体制,改变了延续40年之久的三总部体制。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总后勤部部长、总装备部部长均为中央军委委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四总部臂章

由总部制改为军委机关多部门制

我军四总部体制是根据当时形势需要建立的,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这种体制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显,特别是机构庞大,权力过于集中等弊端,客观上影响了军委集中统一领导职能的发挥。

2016年1月,军委机关调整组建,把总部制调整为军委机关多部门制,由原来的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4个总部,改为军委办公厅、军委联合参谋部、军委政治工作部、军委后勤保障部、军委装备发展部、军委训练管理部、军委国防动员部、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军委政法委员会、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军委战略规划办公室、军委改革和编制办公室、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军委审计署、军委机关事务管理总局15个职能部门。

把总部制改为军委机关多部门制,是按照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总原则,优化军委机关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突出核心职能,整合相近职能,加强监督职能,充实协调职能,使军委机关成为军委的参谋机关、执行机关、服务机关。

2016年1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八一大楼亲切接见调整组建后的军委机关各部门负责同志,代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对新的军委机关成立表示热烈祝贺。这是习近平同大家合影留念。中国军网记者周朝荣摄

军委机关15个职能部门臂章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