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姑娘获14万港币全奖 赴港学中医
2017年06月07日 10:34:20
来源:凤凰资讯
作者:李文豪
北京姑娘获14万港币全奖,赴港学中医。她对香港有着怎样特殊的感情和回忆?
姓名:胡晓艺
性别:女
年龄:23
出生地:北京
简介: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学与生物医学2012级学生,即将前往广东实习。
一个人来,一个人走。
有笑有泪,有苦有甜,感情复杂,感恩这段经历。
因兴趣,敢质疑,他们活得很纯粹
高三一整年爸爸都在给我挑学校。正好碰上香港浸会大学来我高中北京理工大学附中摆台招生,我爸觉得可以一试。一开始没有奖学金,后来拿到14万港币全额奖。其实不管有没有奖学金,我都会选择来香港,单纯就是想出去看看。
我们班33人,香港和内地学生是二比一,内地生已经算特别多了。
香港学生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思维特别活跃,思辨质疑批判性特别强。我们一般是老师说什么,就对对对;他们会说,是这样的吗?
有一次我与香港同学同组做题为“张子和(金元四大家之一)儿科思想”的专题报告,分析病案时找到很多学术论文,当时我的想法就是人家论文观点总结得多好;但香港同学不一样,他对论文中的总结存疑,自己亲自去逐一阅读分析张子和原作记载的病案,最后真的得出了与已发表的学术论文不同的看法与结论。香港学生学习主动性很强,他们对感兴趣或认为重要的事情会花很多精力和时间,并不是只看重成绩。
香港的中医是纯中医,在香港当中医只能开中药、做中医治疗,不能开西药,这样就避免了内地中医西化、西医学不好中医也学不精的问题,更能培养一种纯粹的中医思维。临床中由于只能开中药,也更加锻炼大家的中医水平。
另外,比起内地大部分体制化的教育和医生培养模式,香港的学术氛围相对来说更自由、更纯粹也更公平,吸引了一批来自内地的中医学者来港参与学术研究或发展中医事业。我们在本科阶段就有机会获得原本在内地带研究生甚至博士、或者已是医院主任医师的老师的教育。香港的竞争没有内地中医院校那么大,再加上国家对港澳台的一些政策优惠,使我们在香港更容易获得外出交流、或中医大师来港讲课的机会。
香港的教育总体来说就是很开放、很多元化,鼓励大家质疑、创新,在包容理解多元文化的同时也会有自己的看法,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所谓正确答案。
香港学生重个人,内地学生重集体
有时去社区做义诊,感觉香港老一辈对我们还挺好的,亲切地叫你“后生仔”,因为他们大多数也都是从内地过去,自己奋斗出今天的生活。
我们班里同学都挺好,但可能由于内地发展太快,一些香港学生对内地的理解有点跟不上,希望他们日后能多了解内地情况。
刚开始去香港特别有新鲜感,我也抱着一颗想跟大家交朋友的心,但后来发现文化差异还是挺大。
因为教育背景不同,香港同学比较注重个人,而我们比较注重集体。平常我们会做一些小组的学习报告,老师会给几个题目,香港同学就是对哪个题目感兴趣就做哪个;而内地同学一般会先分组,然后再一块看选哪个题目。
一个有趣的经历是:十个同学一起去参加一个法语项目,自我介绍时,香港生说自己来自香港,我们说自己来自中国,老外就觉得挺奇怪。
香港,不会忘记
香港确实是我经历中、生命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有一些很友善的香港人,会邀请内地学生去家里做客,让我们有家的感觉。但说到底,我最牵挂的人都在内地。有时也觉得香港的生活节奏太快了点。我想我还是会回内地发展,但我不会忘记香港。
离开香港之前,我写下这样一段话: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了这个香港的小家,一定会时常回忆起对门大叔每天回来的那句“哈喽乐乐how are you”;同层小弟弟小妹妹用普通话大声对我说“姐姐好”;楼下内地新婚夫妇深夜的争吵与和解;三楼阿姨每次都先帮我擦干净晾衣绳,预报是日天气,叫我安心返学;二楼下雨天会穿金黄色雨衣的金毛,帮我搬箱子的无名大叔,在天台偶遇的慈祥奶奶……老旧的唐楼里,每个人都像妈妈一样照顾着我,于是在这样一座钢筋水泥城市,有了暖暖的包容和爱护,让我小小的心里,永远都会给香港,留一个特别的位置。
[责任编辑:罗潇 PN130]
责任编辑:罗潇 PN130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视频
-
李咏珍贵私人照曝光:24岁结婚照甜蜜青涩
播放数:145391
-
金庸去世享年94岁,三版“小龙女”李若彤刘亦菲陈妍希悼念
播放数:3277
-
章泽天棒球写真旧照曝光 穿清华校服肤白貌美嫩出水
播放数:143449
-
老年痴呆男子走失10天 在离家1公里工地与工人同住
播放数:16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