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食器之美,载心载德


来源:拾文化

食器之美,

在重量,在线条,在光泽。

食器是载体,更是与人共餐的伴侣。

于食于人,食器都是最包容的。

关注纯素微信公众号

回复以下任意关键词

绿豆 / 桑葚 / 百合 / 杏

即可获得简单别致的食谱~


本文摘自拾文化旗下素食平台

纯素

自古至今,食器作为食物的载体,经历了从材质到外形脱胎换骨的变化。它随着食性在变,随着人心在变,变得更精致、更多彩、更富有情感和实用美学价值。

熠熠铜华

先秦时期,食入礼法,食器亦与礼器相关联。

簋、鼎、豆、鬲、甗等不同形制的食器,代表了古人对饮食精细严格的追求。况且还有学者认为,“礼乐”二字,本身就来源于人们借食器向神明致意的活动。

其中,鼎和簋既是食器,也是祭祀时最重要的礼器。“一言九鼎”、“问鼎中原”的说法,就来自于礼法中对鼎规格的限制。九鼎仅供天子专享,他人不可使用同等数量的食器,否则就是逾礼。

在铁器普及前,青铜作为食器的材料,也只有少数人可以使用。所以,你看那古朴厚重的青铜食器,上面的纹雕和锈绿,尽是等级的象征。

只是厚重的青铜食器,精美有余,实用不足。礼崩乐坏之后的时期,大宗食器便在人类饮食的道路上走丢了。

陶瓷轻扣

唐陶宋瓷,技艺绝伦。陶器出现得很早,埋在地下的陶碗陶盆,上面一直都带着古人对万物的想象。

从一笔笔勾画在陶面上的痕纹,你就可以看出,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他们其实都很讲究食器的观赏之意。

直到瓷器的成熟。

瓷器最美的地方就在于,它根本不需要纹饰,它本身的颜色和彩釉,就足够让其光华四射。能够把轻薄似水的颜色,渲染到一件器物的里里外外,足见人们在此物上花的心思。

人称越瓷,“滋润而不透明,隐露精光,如冰似玉”。人们为代玉而制作出的青白瓷,诞生之后,便惊艳了世界。自东洋至欧洲,瓷器都受到了狂热的追捧。


和风瓷器,是唐代随着扶桑学徒流去的优秀延支。和风瓷器几乎在与唐宋同时期达到了瓷器研创技艺的高峰。

相比中国瓷器的明亮精致,和风瓷器更显得玄静幽秘,并总带着禅茶一味的温婉气质。

与日本不一样,欧洲宫廷在瓷器上投入的金钱和人力可谓庞大。对贵族来说,瓷器不仅是消耗品,更是收藏品。瓷盘银叉的搭配,也慢慢占据了现代的餐桌。

天青色等烟雨,而瓷具的美早已渗入了饮食之魂。

木器沉香

木制的餐具,纹理感毕现。

瓷器光洁,木器则透着秀气的肌理。用木勺木碗吃饭,有种安心的淳朴感;用木杯饮茶,茶的色香则染上生生木气,不纯而别有味道。

使用木器进餐的人,如果不是喜欢木头那温和却坚实的触感,大概就是想求得自然的寂静吧。

可惜的是,木器不是能长久留存的东西,它易朽易蠹,并不能在餐具中站主角。所以使用木器的人们,都明白对其的珍惜。

美德在容

不论是青铜、瓷器,还是木器,它们都使得食物更添风味。小小的一碟一碗,里面装着来自山川万物的美味,不得不说,食器真是最能包容不同的器物了。

人们的口味、习惯、喜好,甚至是宗教文化和社会制度,都能投射在食器的变化之中。

而它,只会安静地端坐于桌台之上,将食物衬托得有色有香。所以,如果你在意食器的意义,不妨有心调和一下食物与食器的色与形,让它们更加相适,让你坐上餐桌时,更能体会食器之美带来的愉悦。


【优品推荐】

定制陶瓷和风小碗,来自纯素优品

识别下方二维码

或点击页面左下角“阅读原文”

即可进入“纯素优品”店铺选购~



- END -

世界很忙,生活却不该丢失了净

“还原生活的素味与纯粹”

点击右下角“了解更多”

和纯素来一场约会吧。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