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上海文科状元:我为何选择港大,又留在香港发展


来源:凤凰资讯

1997年,中国有14,454,335个新生儿。7月1日,作为1445万分之一的刘逸冲还未满月,他不会记得香港回归时电视上72小时的超长直播,但香港与他,已结下不解之缘。

1997年,中国有14,454,335个新生儿。 

7月1日,作为1445万分之一的刘逸冲还未满月,他不会记得香港回归时电视上72小时的超长直播,但香港与他,已结下不解之缘。

今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凤凰网推出特别策划“交换生日记”。今天,就读于港大法律系的刘逸冲讲述他和香港的故事。

小档案:

姓名:刘逸冲

性别:男

年龄:20

出生地:上海

简介:

2015年9月成为港大新生,当时就读政治和法律双学位;2016年暑假转专业单独学法律,现为港大法律系大二学生、港大内地本科生联合会会长。

香港于我,并不陌生

我是上海人,但来香港之前我就听得懂粤语,几乎没有花什么时间来适应。

4岁的时候,我第一次来香港旅游,也不知道为什么,那时一个场景到今天我还记得:导游在大巴上卖香港纪念品,是金紫荆广场雕塑的迷你版,会发光、会响音乐,你看了以后会想在内心唱国歌。这就是我对香港最早的记忆。

五岁,我开始跟着妈妈一起看港片,我们看的不是国内常见的国语配音TVB电视剧,很多是粤语原声配字幕。一直看到初三,大概看了几十部。

不仅是看剧,因为妈妈喜欢买东西,我上大学前已经来过十几次香港。高三时我甚至还在关注学联代表跟林郑月娥等政改三人组的对话。不过当时还没想到自己会真的来香港读书呢。 

香港创新科技潜力很大

我是上海2015年的文科状元,当时可以让我挑,上清华还是上港大。我很想进一步了解香港,所以选了港大,修习政治和法律的双学位。

法律是港大最好的专业之一,同学都很厉害,老师也很用心。第一个月我觉得压力很大,有一门课一周就要看几百页书,全英语。但适应之后,我现在感觉认真学也不会太累。因为一周只有18个小时的上课时间,自己的时间很多,可以去探索想探索的东西。

香港很大程度上继承了英国的法律体系,英国以法治著称,香港法律对各项权利的保护也比较健全。

法律学院一年约有两百多学生,内地生只有五人。平时上课接触到的都是香港学生,外国学生也很少。刚来时感觉有点孤独。虽然大家学的专业课都一样,你也知道这些人是你的同学,但是相互不认识。我现在才大二第二学期,已经换过三个室友了,没有所谓内地大学宿舍四个人住到头成为铁哥们儿这种概念。

香港同学对内地不太了解,大多数人讲到内地第一感觉还是所谓的“落后”,即使是我接触那些法学院的尖子生,也不例外。

其实两边互相了解都很少,但是愿意去了解的人,香港学生更少一点。很多香港人一直生活在自己的故乡,没有去了解别的地方。而我们从小就被教育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香港回归是个节日,书上要学一国两制、香港特别行政区,我清楚知道香港跟我是有关系的。

内地年轻人和香港年轻人想要的东西可能不太一样。很多同学真诚地想要民主自由,想要社会进步,有人做法会比较激进,有人会选择写文章,我能理解他们。我们不能否认矛盾的存在,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选择不同的路很正常。如果双方能理性思考,去想对方为什么这么想,会发现本质没有太大的区别。

我想香港需要更精细的经济政策,比如如何发展创新科技。香港如果能更好地鼓励创新科技,发展潜力应该很大。

融入港大,融入香港

我是香港大学内地本科生联合会会长,这是香港大学最大的内地生组织,在帮助新生来港的准备上做了很多工作。对我来说,改善内地学生跟香港学生之间的关系很重要。去年我面对的大一新生就像我当时来之前一样会有很多担心,这也的确是大家选择来或者不来香港的考虑因素。

我今年新办了一个活动叫“陆画春叙”,把内地生社团融合在一起,每个社团派一些代表来做论坛。那天大概到了十几个社团,总共到场六七十人,我还请了些香港、台湾的同学,话题就是“内地生的融入”,融入港大,融入香港,如何克服讲广东话的障碍等。我邀请的都是我认为对内地比较友好的本地生,但后来发现他们和内地生观点上还是会有区别。

我日后有很大可能会留在香港发展,因为香港法律很难回大陆适用,留在香港会是更好的选择,能更快进入职业渠道。我对香港未来在法律方面的发展也很有信心,因为这边的人才大有希望。现在很多大陆来香港读书的同学大多会选择金融等专业,应该也是看好这方面的发展吧。

我希望自己能对香港发展作出贡献。回归已经20年了,希望未来20年香港发展有更大的腾飞。我希望自己能见证这次腾飞。

[责任编辑:丁捷 PN138]

责任编辑:丁捷 PN138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