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我国古代舟船演化史 最早的船舶雏形竟然是这个


来源:互动百科

我们都知道地球的表面70%是海洋。海洋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宝藏和无穷的资源。航海是人类认识、利用开发海洋的基础和前提。在船舶没有发明之前,我们的祖先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航海工具,下面一一为您介绍。

腰舟

人类最早使用的水上交通工具并不是船,而是漂浮工具。当时生产力极端低下,还不会制作独木舟、竹筏,而是利用一些浮力很大的物体作为水上交通工具,葫芦就是最早为人类所应用的漂浮工具。古人一般将三、四个葫芦串接起来,缚在腰间,入水后人半沉半浮,利用手脚划水前进,古代称这种浮具为腰舟。

皮浮囊


皮浮囊


皮浮囊

腰舟一般出现在盛产葫芦的南方,而在动物兽皮出产较多的地方,如我国的西藏自治区,人们把兽类兽皮整体剥下、制成一个封闭气密的皮囊,然后吹气,使之膨胀,就可漂浮在水上,支拖1~2个人渡河了。这就是皮浮囊。

筏子

筏子是在浮具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人们尝试把一些漂浮物捆起来制成筏,如竹筏、木筏、草筏等。筏子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人类生产、生活、交通以及战争的重要工具之一。与单体浮具相比,筏子的浮力增强了,行驶时更平稳和安全;筏面面积扩大,可运载更多货物,人在筏面上可立可坐,无需使半身浸在水里。

刳木成舟

我们的祖先经过长期的渡河实践逐渐就意识到:把一段树木平整、挖空,就可以成为一只坚固耐用和操作灵便的运载工具——独木舟。据古籍记载,伏羲氏时代人们主要使用筏子,到黄帝时才出现舟。初时的独木舟结构极为简单,一般是捞取一段槽状朽木并将其内部稍加整理,或者将一段树干砍挖成槽,然后削去外面的旁枝和树杈。到了新石器时期,盛产森林的广大地区已普遍使用独木舟了。当时制造独木舟的方法是在整条木的外边涂上湿泥,把木条中间部分的干燥木材部分用火烧成炭,然后用石器凿下,依此法将整条木向内一层层用石器凿下,最后就刳制成一艘独木舟了。


  刳木成舟


舟船的出现

早期的木板船是比较简单的,而且还保留着独木舟的某些痕迹,其船底就是由三只独木舟前后连接而成,中间挖空成槽,两侧再加舷板,先弯成弧形,再将它钉在船底上。这条古船虽然在不同部位保留着独木舟的特点,但显然已经是独木与板材复合组装的木板船。

随着舟船的进一步演化,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较大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造船业。其中尤以地处长江中下游的楚、吴、越三国及雄踞山东半岛的齐国最为发达。此时,舟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和作战。

船舶的进一步发展

到了汉代,中国的造船技术更为进步,船上除桨外,还有锚、舵。隋炀帝时期建造的船舶最大共有四层,高45尺,长200尺,上层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间二层有120个房间。唐代时期的李皋发明了利用车轮代替橹、桨划行的车船、桨划行的车船。到了宋代,船舶普遍使用罗盘针,并发明了避免触礁沉没的隔水舱。同时,还出现了10桅10帆的大型船舶。15世纪,中国的帆船已成为世界上最大、最牢固、适航性最优越的船舶。中国古代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10桅10帆的大型船舶


(全文完)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