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海翼股份寻求主板上市 共享充电宝利润太薄遭“嫌弃”?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原标题:海翼股份寻求主板上市 共享充电宝利润太薄遭“嫌弃”?

每经实习记者 范文茜 每经记者 郭荣村 每经编辑 宋思艰

继共享单车后,共享充电宝成为又一个备受资本追捧的“风口”。据不完全统计,短短40天内就有19笔融资消息被披露,总额近12亿元人民币。

让人诧异的是,在一个月时间内,淘票票原总监原源加入、原CEO王哲退出、创始团队核心成员离职……街电这家风口上的公司,命运一波三折引发关注,而作为新三板公司的海翼股份(839473,OC)为何急于将街电“卖身”套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进行了多方采访。

街电项目一波三折

根据海翼官方的说法,街电项目始于2015年初公司开始研发和部署的“AnkerBox”移动电源租借箱,期间资金投入超过2000万元。项目于2016年底分拆为“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开始独立运作。

但街电这个初生儿的“存活”,并非一帆风顺。街电原软件研发主管陈亮表示,在2015年12月~2016年11月的将近一年的时间里,“项目团队的主要资源已被强制投放到另两个项目中。前面是想做‘美国版’的美团点评,后面又做了一个车载硬件项目。”

街电原前端开发工程师于海斌说道,海翼在不断地试错,每一个项目时间都很仓促,看到不能快速盈利就收。该说法也得到一位街电在职员工的认同。

“AnkerBox”最初的计划是投放到美国市场,但在西雅图试验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产品并不符合美国用户,把目光转而投向国内市场。2015年,第一台“街电”充电宝租赁柜机在长沙某商场落地,但使用者寥寥无几。

张希对此深有体会,曾经在长沙兼任地推工作的他,和团队尝试了各种方法吸引用户,数月时间里街电依然默默无闻。“陈欧进来以后,两三天就把街电知名度打响了”。他得出的结论是,地推、运营、资本运作能力等等,并不是海翼擅长的,还不如交给合适的人来做。

街电原软件研发主管陈亮透露,在产品投入到长沙的初期阶段,“运营数据并不漂亮,当时阳萌(海翼股份CEO)想不干了,打算1000万卖出去,还鼓励员工内部购买,最终还是卖不动”。 张希称,当时海翼对该项目的期待值也比较高,希望一投入就有特别好的表现,但最终结果离想象当中差得比较远。

这在街电的财务数据中有迹可循。根据欣旺达(300207,SZ)4月27日公布的《关于全资子公司对外投资街电科技的公告》,截至2016年12月31日,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经审计的财务数据为:资产总额为288.39万元,负债总额为865.84万,净利润为亏损509.32万元,资产负债率高达300.23%。

幸运的是,“风”来了。街电在职员工林静(化名)透露,2017年第一季度,公司订单、营收等数据上扬,呈现出倍数式增长。引来资本。3月21日,街电宣布获得IDG、欣旺达领投的亿元级A轮融资。陈静称,在这段时间里,还接受过经纬中国、启明创投等多家投资机构的尽职调查。

“行不下春风,望不来秋雨”,5月27日,于海斌在朋友圈写道。作为创始团队的一员,他跟陈亮、林静等同事都没想过会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结束战斗——得知聚美投资街电并控股60%的消息,是从网上新闻看到的,此前一无所知;消息宣布的2、3天时间内,陈欧的技术团队就进驻到街电公司,开始交接一切工作。

海翼退守 陈欧加码

光速中国副总裁王国栋在一次公开活动上曾表示,创业要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态,早期谈并购会让投资人敬而远之,“BAT刚开始都是要干死对方,除非哪一天走投无路。”回归到街电的问题上,为何海翼选择在B轮就早早地放弃了主导权?

海翼股份发言人张希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坦白讲,我们是以主板为目标,在国内有上市的考虑,利润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量指标。”在海翼看来,最终目标是“这个项目能成功”,如果项目失败了,手里有再多的股权也没有意义;如果最终跑出来了,哪怕股权少点,作为创始股东自豪感在,回报也仍然丰厚。

实际上,共享充电宝受到质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普遍缺乏较好的盈利模式。来电CEO袁炳松坦言,共享充电宝目前盈利模式并不清晰,尽管有广告、数据线、超时收费等收入,但整体还是很难赚钱的,最终很可能会是一场“资本的盛宴”。

在记者接触到的多位投资人当中,大部分持有相似的观点——这是一盘生意,但未必足够大。如果坚守在街电这个项目上,海翼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时间和精力,必然会拖慢上市的脚步。海翼选择了退守。

张希认为共享充电宝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发现好的商业机会,为用户提供很好的产品;第二个阶段要看地推能力;第三阶段则是运营能力、资本运作能力等方面的比拼。“做产品是海翼擅长的,我们的充电宝产品做得很不错。但到了第二、第三阶段,海翼其实并不是特别有优势”。

做美妆电商起家的聚美优品,从业务战略互补性来看,与共享充电宝的关联性并不太大。张希解释道,海翼选择投资方主要有两方面考量:一是运营能力、资本运作能力,二是领导者对项目的重视程度,是否“All in”(德州扑克术语,押注全部筹码)了,“聚美有很充裕的资金,陈欧本人对项目也非常看重”。

陈欧的确选择All in了。除了砸下3亿人民币并担任亲自董事长,他近日向科技媒体36氪透露,聚美还将向街电追投再投资1亿美金,此外还花了1亿元人民币收购了一份专利权。

值得注意的是,聚美优品2016上半年营收仅同比增长1.7%,净利润同比下滑29.8%。行业分析人士此前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聚美优品主营业务面临天花板,陷入增长乏力的境地,亟须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据36氪报道,陈欧也亦坦言,老业务稳定后会遇到天花板,这时可以发展多元化业务,不想把聚美的基因定死。陈欧预计,半年内共享充电宝业务很可能价值超过任何垂直电商(包括聚美)。聚美(账上有28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仍会继续增资支持街电。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