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我在巴基斯坦边读书边教中文 很多工作找到我


来源:凤凰大参考

文:李文豪 摄影:夏鹏程 时间:2017年5月10日

原本赴巴学习的王玉良,为何又教起了中文呢,而且是每周坐飞机穿梭于两所大学之间?

虽然目前他还是学生,但很多工作机会却率先找上了他。王玉良在巴基斯坦的经历让很多人看到,人生的精彩在一带一路上可以有很多演绎的可能。

null

王玉良。(摄影:夏鹏程)

留学伊斯兰堡 学费很便宜

本科就读于河南城建学院学习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王玉良,对毕业后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并不满意,按他的话说叫“看不到前途”。

就在那时,一个在巴基斯坦读过书的朋友建议,不如先到巴基斯坦深造一下。2013年11月,王玉良收到了巴基斯坦国际伊斯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王玉良的专业是MBA(管理学硕士),与国内不同,他选择的研究生学制为3.5年——前两年学习本科核心课程,最后一年半才是研究生课程。这学期他有4门课程要修,分别是创造性思维、伊斯兰银行与金融、国际金融管理,以及证券分析与组合投资管理,全英文授课。据说,老师上课讲到兴起时,也会突然冒出乌尔都语。

据悉,在巴基斯坦,几乎每个专业都有中国学生,并且大多选择阿拉伯语专业和伊斯兰哲学专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费便宜,这两个专业一学期学费是一万二卢比,合人民币七百元,任何人都能承担得起”王玉良说,住宿费也很便宜,一个月合人民币是150元。而其他专业就比较贵,比如管理学,巴基斯坦国际伊斯兰大学一学期是3500元人民币。

由于宗教原因,国际伊斯兰大学的学费相对便宜。巴基斯坦其他学校基本实行双费制,即外国学生的学费价格与本地学生不一致,如巴基斯坦国立现代语言大学的MBA管理学专业,一学期学费是2000美金,并不便宜。

王玉良所在的大学,有超过一千中国学生,大多数是回族,来自河南、宁夏、甘肃、新疆等地。王玉良所在的班级有38个学生,而中国人只有他一个。前四学期,他一直是班里的第一名,后来因为教中文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成绩滑落到了第二名。

原本赴巴学习的王玉良,为何又教起了中文呢?

每周飞行于两个大学教中文 

费萨尔清真寺一层,是国际伊斯兰大学的老校区,进门需要开包检查。沿着墨绿色的塑胶地走进去,两侧是几乎一模一样的大门,但有的是教室,有的的办公室,还有会议室。推开其中一扇,身着灰褐色巴袍的王玉良正在教授中文课。

null


“今天天气怎么样?”

 “很热。”

11个巴基斯坦学生坐在一个椭圆形会议桌两侧,王玉良说一句,他们跟着读一句,并且迅速在笔记本上记下汉语拼音的拼法。“我对他们的要求和小学生不同。学习方法上,每节课除了要学习声母韵母,还要学习一些简单的汉字书写,不超过五笔画”,王玉良介绍道。

这个班的学生年龄最大的是60岁,最小的19岁。被问到中文难不难?这些刚刚学习了一个月中文的同学,大多认为“中文的四种声调很难,中国人说话像唱歌一样,写字也很难”。据悉,他们学习中文的原因各有不同,有些人是工作需要,而更多学生是为了申请国家留学奖学金,为了去中国留学作铺垫。

给王玉良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62岁的大叔,“他是民航局退休的,我就很好奇,他都退休了为什么还要学中文?他就说,他们在工作岗位中认识了很多中国朋友,中巴友谊万岁,他以后要去中国参观、旅游,然后更好地服务中国朋友。”王玉良还说,别看他是老年人,却是所有的学生中最努力的,每次给他们布置作业,做测验,他几乎每次都是满分,学习中文他真的毅力超群。更让他感动的是,前一天上完课之后,几乎所有学生都主动留下来自习两个多小时,“他们真的很喜欢学中文”。

王玉良的专业并非对外汉语学,或教育学相关专业,却得到两个教授中文的机会,并拥有不错的待遇。“我在两个大学里教中文,一个是国际伊斯兰大学,周一至周四,每天2个小时,另一个是IBA(巴基斯坦行政管理大学),周五至周日,每天4个小时。”两所大学位于两个不同的城市,王玉良每周都要从首都伊斯兰堡飞往南部城市苏库尔,机票费用由大学提供。“两所学校合计,大概一个月能挣6000元人民币左右。”

“老师你还有朋友想当中文老师吗?”

为什么对中文教师的需求如此大?王玉良解释说:“李克强总理和习近平主席分别在2013年和2015年对巴基斯坦进行了国事访问,签订了一批与“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相关的合作项目,两国关系非常好,电视报纸上相关新闻非常多,因此掀起了‘中文热’。”

2016年7月,巴基斯坦教育部甚至提出,将把中文纳入义务教育必修课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中巴双语人才,相关的就业机会非常多。

王玉良的学生还告诉他,“老师你看,苏库尔当地招聘中文教师,最终招到的只是会中文的巴基斯坦人。你还有朋友想当中文老师吗?他们还很缺呢!”

通过教授中文,王玉良说他对中文的理解也更加深了一步,“有一些东西是变调,三声变调,比如‘你好’,第一个三声要变成二声。三个三声变起来的话,那么前两个就会变成二声,比如‘我很好’,我,是半三声,很,二声。好,三声。咦?这跟书本上教的二声二声三声不一样啊,后来我才发现,原来三个三声在一起,它有很多读法,真的很有趣。“

null


对于汉字书写,王玉良也有自己的授课方法,“比如说‘好’,左边是女右边是子,我就给学生解释:一个家庭有了女儿又有儿子,这叫幸福,然后这就叫好。他们就觉得这挺有意思的,所以慢慢的就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了。”上课过程中,王玉良还会给学生引进一些中国文化,比如说茶道,京剧,歌曲等等,说到这里他点开WhatsApp播放了一首巴基斯坦学生唱的《茉莉花》,女声甜美,字正腔圆。

融入巴基斯坦当地生活

学生宿舍的食堂,每天饮食都不同,但所有人每一餐吃的都一样:早上鸡蛋加咖喱,中午蔬菜加咖喱,晚上肉加咖喱。“吃 ‘炉第’(一种饼的名称)的时候,一定要记得用右手吃,左撇子也不行。”

王玉良一边演示着饼的使用方法,一边继续介绍,“饼是免费添加的,你看一个大叔会在食堂里走来走去,拿着厚厚一摞饼挨个询问,如果你示意需要,他就会非常精准地将手中的饼抛入你面前的塑料篮筐中。” 

null


对于这里的物价,王玉良也早已熟稔于心。果汁店里,50卢比一公斤西瓜,相当于3块多人民币,香蕉、苹果60卢比,相当于4元人民币,番石榴是100卢比,最贵的是200卢比一斤的草莓。但如果你只要一杯西瓜汁,那只需40卢比,两块多人民币,不加任何水。

老校区的宿舍区里,猴子三三两两地分散于各个角落,有的在篮球场上晒太阳,有的准备偷走小卖部的零食,还有的盘踞在食堂的房檐上。

王玉良的宿舍在食堂对面。白色墙壁的三层小楼,两人间,宿舍面积5、6个平米,铺地毯,进门要脱鞋,墙上挂着一小幅世界地图和半面墙的巴基斯坦大地图,室内没有空调,风扇倒是有三个——头顶一个大电扇,书桌上一个小电扇,窗户上还有一个排风扇。王玉良解释道:“因为我的室友是巴基斯坦人,他们特别喜欢吹电扇,睡觉的时候也要把电风扇开到最大档,我有点受不了,我就跟他商量,能不能睡觉的时候把风扇开到最小档,我把我的小电风扇给你用,你可以对着自己吹。他人也非常好,就同意了。然后我们还装了一个排风扇,因为这里晚上的室外温度要比室内凉快一些,光开窗户空气不对流,凉风进不来,所以装了这个排风扇真的很有用。”

三层书柜和连为一体的书桌都是砖砌的,王玉良伏在桌子前抓紧批改IBA大学的期中考试试卷,“IBA管理很严的,期中考试有两次,这里的试卷总分跟我们也不同,是在25分至30分之间,一般情况下是期中成绩30分,期末成绩50分,然后其他的20分是平时成绩——出勤率和小测验,学科总成绩是100分。”登完成绩,王玉良还悄悄告诉我们:“其实这个学校已经跟我说要我入他们的教师正式编制了,但我想,现在一带一路这么多中国企业来到巴基斯坦,我还是想先找一找跟我本专业相关的工作。”

还没毕业 很多公司就主动找到了我

虽然还有一学期才毕业,没有开始全心全意的找工作,很多工作机会却先找上了王玉良。“三峡南亚投资公司,他们要招一个办公室行政主管,我的简历很吸引他们,让我去面试,我很诚实地告诉他们,我还有半年才毕业,没想到他们很爽快地答应给我半年的实习期。”

对于巴基斯坦的基本工资,王玉良也从毕业的学长学姐那里有所了解,中国人的工资一般在8000到15000人民币左右,同等学历的巴基斯坦人一般是3000到6000人民币左右,“比如一个到中国留过学的巴基斯坦人到中资企业工作,一个月十万卢比,相当于6000人民币左右,这对于他们来说其实已经是非常非常非常高的工资水平了。” 

王玉良说:“一带一路给本土企业创造了很多机会,以前也许他们没有这个渠道走出去,其实走出去之后才发现,国际市场要远远大于国内市场,一带一路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此。同样,对于巴基斯坦的企业来说,他们也可以学习到先进的中国技术和管理方式,对于两国来说都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的过程。”

null


对于很多人顾虑的安全问题,王玉良说:“巴基斯坦给很多人的印象就是:极度不安全。可能是因为国内很多新闻报道都是关于巴基斯坦的爆炸和恐怖袭击,但当我真正生活在伊斯兰堡的时候,我没有觉得我身处那么乱的环境中,虽然也有像白沙瓦或者靠近阿富汗的城市比较乱,但我感觉首都非常安全。”

“ 一带一路是非常好的机遇,我还是要在巴基斯坦奋斗下去。”

凤凰大参考专题文章为本栏目特约,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姓名,违者必究。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