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来源:华商报

昨日上午,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中共陕西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迎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 奋力‘追赶超越’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安康市委书记郭青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安康实践”为题,介绍了安康在实现追赶超越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成效。

原标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安康用生态经济为“两山”架桥

昨日上午,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中共陕西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迎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 奋力‘追赶超越’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安康市委书记郭青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安康实践”为题,介绍了安康在实现追赶超越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成效。

据了解,“十二五”时期,安康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2015年五项重要经济指标位居全省第一;2016年生产总值增长11.3%,六项重要经济指标位居全省第一。今年一季度,安康生产总值增长11.2%,分别高于全省、全国3.1、4.3个百分点,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和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五项指标位居全省第一。

破解生态、发展两难问题

安康要建西北生态经济强市

安康作为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国家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川陕革命老区,以保护生态为主要取向的“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区”,和以加快发展为主要取向的“特困地区、革命老区”相互叠加,如何破解这一两难问题?对此,安康人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让城乡因环境而美,让群众因生态而富的生态循环经济之路,创设出一个欠发达地区经济持续发展、人民逐渐富裕、生态更加美丽的“安康样本”。

发布会上,安康市委书记郭青介绍,依据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安康市把生态经济作为“两山”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确立了“追赶超越、绿色崛起”发展总纲。党的十八大后,安康市委作出了“走民生为本的循环发展之路,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战略决策,安康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更是对这一战略决策的一次升级。

郭青表示,安康市富硒产业、生态旅游、山林经济、涉水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等生态友好型产业在GDP中占比超过65%,这就是安康提出建设生态经济强市的底气和信心。近年来,安康市相继被命名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市、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国家新型工业化富硒食品产业示范基地和全国第一批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生态经济成为激活安康后发优势的新动力。

要实现绿色崛起

保护生态是最大本钱

郭青介绍,要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简单地说,就是生态产业、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机制“四位一体”,努力实现经济增速、发展质量领跑西北,推动实现“追赶超越、绿色崛起”。

近年来,生态友好型产业在安康绿色发展中发挥支撑性作用。安康全力打造的“中国硒谷”地域品牌,已成为生态友好型产业的首位产业和支撑贫困群体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同时,全域旅游、山林经济对三产服务业的带动,医养产业、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使目前安康多点支撑、多元带动的循环产业体系已基本形成。

生态环境是实现安康可持续发展最大的本钱。作为水源地,安康必须忠实履行“一江清水供北京”的重大政治责任;另一方面,环境也是安康最基本的民生,保护好这方山水最大受益者是安康人民。“ 十二五”期间,安康累计关停高耗能、高污染企业300多家,直接减少工业产值300亿元。同时还完成了造林绿化326万亩,2016年造林绿化68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5%。汉江水质稳定保持国家Ⅱ类标准。2016年,安康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全省第一,空气优良天数达301天。

近些年,安康深入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主题活动,以生态文化为导向,引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绿色消费观、低碳生活观。

安康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20多项制度文件,探索建立完善的生态机制作为经济发展保障,把着力点放在科学合理设置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上,力促发展优质、生态优良、环境优美,形成了生态安全体系、循环产业体系、新型城镇化体系、生态环境监管体系的制度设计。

从“中国硒谷”到健康养生之都

生态产业发展一浪高过一浪

近年来,安康在富硒产业发展方面亮点颇多。通过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共建中国富硒产业研究院,借力、借智、借势打造“中国硒谷”地域品牌,建成全国唯一的富硒食品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富硒产品科技创新孵化器,富硒产业连年保持30%左右的超高速增长,富硒食品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的占比达26.8%,连同一产的富硒种养产业,富硒产业总规模超过350亿元,是“十二五”初的五六倍之多。

安康市经济增速能够连年位居全省前列,生态友好型产业特别是富硒产业超高速增长可谓居功至伟。那么未来安康在生态经济发展方面,颇具前景的产业还有哪些?对此,郭青表示,如果说从“十二五”开始,安康生态产业发展第一波浪潮来自富硒产业,那么第二波浪潮将来自于涉水产业尤其是包装饮用水产业。据他介绍,2016年,安康包装饮用水产业实现产值16.8亿元,增速超过40%,正在实现井喷式增长。目前,以包装饮用水产业为重点的涉水产业无疑将成为安康生态经济新的增长极。

此外,安康正抢抓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市和全省生态健康养老产业示范市机遇,打造健康养生之都、度假养老基地,大健康产业对安康产业发展的带动也不容忽视。随着安康机场的建成和西渝高铁的开通,安康位于祖国版图几何中心的优势将为现代物流产业等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全域统筹生态优先

“三区两园”助力绿色发展

近年来,安康高新区、恒口示范区、瀛湖生态旅游区和县域工业集中区、现代农业园区相继纳入安康市“三区两园”建设的总体部署。目前,安康高新区已成为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和秦巴山区唯一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恒口示范区聚力打造秦巴山区镇级小城市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瀛湖生态旅游区加快建设“国家级生态涵养旅游发展示范区”。

针对安康市资源禀赋和立地条件(在林业生产中,形态和生理活动的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生物等各种外部环境条件的总和,称为立地)差异较大的实际,安康市将全市10县区和高新区、恒口示范区、瀛湖生态旅游区划分为循环经济发展区域、重点生态保护区域、聚集发展区域,构建了差异化考核体系。县域经济已占安康市经济比重70%以上,全市已有19个省级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2016年,旬阳生态工业集中区升级为陕南首个县域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为了推动传统农业走精品精致、集约集聚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目前安康市已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2个,现代农业园区427个,汉滨区、平利县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安康打造的“中国硒谷”地域品牌,平利绞股蓝、岚皋魔芋、镇坪腊肉、白河木瓜、宁陕食用菌等一批富硒产品生产基地获得国家原产地地理标识登记保护,“紫阳富硒茶”进入“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名单,并获得“全国富硒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安康市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发展方式,把一批农业园区打造成为从种植到深加工再到休闲观光的产业新体系,进一步丰富现代农业园区内涵。例如紫阳县茶现代农业园区除了开发出富硒茶餐饮系列,其茶园飘香、满目青翠的景象,就是以民歌文化与茶园风光融合,建立了以富硒茶为特色的吃、住、购、娱、游为一体的茶文化展示、研发基地。

为有源头活水来

政治生态为绿色崛起保驾护航

发展生态经济必须要有良好的政治生态作保证,在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的同时,安康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层层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郭青指出,安康始终坚持“党政分工不分开”,党委领导经济工作侧重抓方向、抓干部、抓环境,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安康市以矿产为主的“石头经济”让位于以循环产业为主的“生态经济”。

此外,安康市委相继出台了《安康市国家公职人员“为政不为”行为问责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见》等,从群众和市场主体反映最强烈的、最不满意的地方入手,对“为政不为”行为问责125件139人。在2016年度陕西省目标责任考核中,安康继上年再度获得优秀等次,不仅多项经济发展指标位居全省第一,党风廉政建设、依法治理、公众安全感、秦岭生态保护等工作也位居全省第一,呈现了经济生态、政治生态“双一流”的良好势头,抓实党建迎来高速绿色发展做法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重要批示,在新常态下交出了上级肯定、群众满意的合格答卷。

与此同时,为了向广大干部传递“给实干者鼓励、为改革者松绑、让无为者让位”的强烈信号,促使干部把心思和精力用到抓工作、干事业上,安康市委坚持把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作为干部工作总遵循、总导向,融入到干部任用、班子建设、日常监督管理的全过程和各方面。2016年以来,全市运用“三项机制”鼓励激励重用干部226人,对56名干部给予容错纠错免责。

要美丽也要富裕

逾七成贫困户靠富硒产业脱贫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关键期。为了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安康市把生态文明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把美丽和富裕结合起来,通过生态友好型产业发展壮大来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郭青表示,发展生态经济需要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路越走越宽广,让产业链就是生态链和富民链。安康市依托山、水、人资源禀赋,发展畜、菜、茶、桑、芋、药、菌和特色水产等富硒产业,把富硒产业打造成生态友好型产业的首位产业和支撑贫困群体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富硒产业连续四年保持30%的超高速增长的同时,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来自于富硒特色种养收入,70%以上的贫困群众依靠富硒产业脱贫。2016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省第一。

安康市将党建精准指导与就业式精准脱贫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核心引领作用和市场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探索形成了“支部+X(园区、景区、社区工厂、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贫困户”模式,推动支部破难题、能人建平台、群众立精神,促使致富党员、先富群众、富裕企业与贫困户抱团发展。“十二五”期间,安康减少贫困人口42.33万人,2016年减少贫困人口13.67万人。

安康是陕南移民搬迁工作的发源地和起始地,“十二五”以来,全市已搬迁安置18.8万户71万人,其中搬迁贫困户8.4万户27.8万人,2016年全市搬迁贫困户4.15万户15.5万人,是六年来搬迁贫困户最多的一年。郭青介绍,就业增收是陕南移民搬迁的难点和关键点,如果就业解决不好,群众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山下再漂亮的房子也待不久,最终还是会回到山上。对此,安康市把推动群众就近就地就业放在首位,用发展生态经济带动搬迁移民脱贫致富。 郭青表示,安康市对易地扶贫搬迁一律实行先就业后搬迁,同步签订搬迁和就业协议,实现移民搬迁群众每户至少1人稳定就业目标。安康市实行的“移民搬迁进社区、土地流转建园区、农民就地变工人”的综合承载方式,有计划、按步骤地把搬迁群众转化为产业工人,“挪穷窝、改穷业、断穷根”,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推动解决“三留守”等社会问题。 华商报记者 王斌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