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爆竹声中一岁除


来源:新文化报

而文化传统,恐怕也是烟花爆竹得以坚守的最后堡垒了。记得我小的时候,放鞭炮是何等快乐的事,它和春晚一起构成了我的春节记忆。那时候没有钱,买来的鞭炮拆开来一个一个地放,空气中硝烟的味道和春节画上了等号。闻不到这股味道,感觉这年就过得不地道。我童年的时候是改革开放的初期,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上升趋势,人的心态也积极向上。随着收入的增长,消费也在扩大,家电在变化、房屋面积在扩大,生活水平在提高,人们需要把这种喜悦表现出来,春节是个节点,丰盛的年夜饭,疯狂的爆竹燃放成了表达的最好方式,那是烟花生意最好的时光,经常有

原标题:爆竹声中一岁除

昨天看新闻才发现,和很多城市不一样,北京并没有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三环外的烟花爆竹零售网点陆续开售。由于今年实施橙色、红色重污染预警禁售禁放的规定,不少摊主都感叹要“靠天吃饭”,减少了进货量。首日销售情况更是冷清,有的摊位一天只卖出去几挂鞭炮。记者了解到,今年零售网点数量和备货量都创下北京烟花燃放“禁改限”以来的历史最低值。

对于生意人来说,可能比禁止做买卖更加无解的难题是需求的消失。禁止还可以通融还可以质疑,就像前些日子河南省发出去又收回来的烟花爆竹燃放禁令,但需求消失了就很难挽回了,和前者相比,这是文化层面的阻断。

北京的烟花爆竹销量不好其实并不令人意外,它甚至印证了一个文化规律。这个规律就是,越是现代化的大都市,传统文化和观念的土壤就越稀薄。以前我们就说过,年轻人为什么愿意留在北上广?就是因为这里相对更公平,机会更多,也更加注重个人能力。而越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传统的观念越重,人情关系网络越发达,文化的土壤也越板结。而鞭炮的受欢迎程度,我想也应该符合这个规律。

而文化传统,恐怕也是烟花爆竹得以坚守的最后堡垒了。记得我小的时候,放鞭炮是何等快乐的事,它和春晚一起构成了我的春节记忆。那时候没有钱,买来的鞭炮拆开来一个一个地放,空气中硝烟的味道和春节画上了等号。闻不到这股味道,感觉这年就过得不地道。我童年的时候是改革开放的初期,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上升趋势,人的心态也积极向上。随着收入的增长,消费也在扩大,家电在变化、房屋面积在扩大,生活水平在提高,人们需要把这种喜悦表现出来,春节是个节点,丰盛的年夜饭,疯狂的爆竹燃放成了表达的最好方式,那是烟花生意最好的时光,经常有人成百上千地往家里买烟花爆竹。

这些记忆,我想是捍卫鞭炮最强大的力量。20年前的时候,政府就曾经出台禁令,但没坚持几年就败给了传统。文化传统观念的生命力,往往是一刀切的行政命令难以对抗的。这就像当年美国失败的禁酒令,在强大的民意面前,宪法也只能甘拜下风。我们可以举出鞭炮的种种害处,就像美国人可以举出饮酒的种种害处,但对于热爱的人来说,这没有什么用。作家和菜头就说:“以文明、环保作为禁止燃放鞭炮的理由,会不会同样可以推论出应该禁止春节呢?几亿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迁徙,给道路交通、服务人员、设施设备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伴随着酗酒、暴食和赌博,以及红包的沉重压力,逼婚、比拼收入的心灵摧残,既不文明,更不环保,而且伤害他人,为什么不呼吁禁止春节呢?”

在和菜头看来,正是这种种害处,让压抑了一年的中国人得以放纵几天,如果这也不允许了,那春节岂不是就和庸常的生活没有区别了吗?“一年到头都在正确里,所以这一刻我们放纵自己,响应所有不正确的风俗习惯,装作我们还是千年前的农人,在冬歇时节狂欢一次。欢乐从来不是正确的事情,它或多或少要超出我们正常的生活一点,也正因为它们是你平常不会做的事情,才会令你感觉到快乐。”

你得承认,和菜头的话很有说服力,他切中了我们的情感需求,而情感需求是理性教化很难击倒的。能击败人的情感和欲望的,往往还是情感和欲望。随着经济发展逐渐平稳,生活也终将趋于平和、波澜不惊。生活中没有更多的惊喜引发我们的快乐,而曾经的令人惊喜的年俗也变得习以为常,年夜饭也就那么回事,放鞭炮也提不起兴致了,年味没了,这是每年春节我都能听到的话。用经济学的话说,这叫做边际效应递减。

鞭炮传统式微的另一个原因是,年轻的一代90后、00后们,对鞭炮烟花没有太多的感情。他们获取快乐的方式太多了,粗糙的鞭炮并不能吸引他们,像我小时候那样重视和全情投入已不大可能了。很多时候,某种文化属于一个时代,时代过去了,文化也就式微了。这种代际间的文化隔阂,是传统文化消逝的重要原因。就好像传统戏剧,再怎么坚守也阻止不了它们向文化遗产滑落的趋势。

文化的消失,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人们不再需要它了,烟花爆竹也不会例外。一方面,在现代社会里,烟花爆竹的容身之处越来越小,这么污染又危险的活动,实在是不适合在城里开展。另一方面,当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越来越丰富的时候,危险而粗糙的鞭炮就显得太过乏味了。然而我又不敢把话说死,文化的起起落落司空见惯,谁知道哪种文化就会借着哪个契机回潮了呢?对于我而言,尽管我是禁止燃放的支持者,但春节的空气里少了硝烟的味道,仍不免让人感到惆怅。也许在多年以后,我们只能在冯骥才的小说《炮打双灯》里,领略那份传统年节的风情了。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