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犁剑和鸣 "富了边疆,固了国防"是如何实现的


来源:中国军网

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捆住了边民脱贫致富的手脚,也动摇着边防稳固的根基。广西军地领导从中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边疆发展、边民致富事关国防安全,没有经济发展作为支撑,国防安全就会失去基础;没有可靠的国防安全作保证,经济发展也会失去保障。

原标题:犁剑和鸣 "富了边疆,固了国防"是如何实现的

南国边陲,友谊关。

巍巍关楼下,一块镌刻“南疆国门第一路”红色大字的巨石迎风而立。这条通往首府南宁的“南疆国门第一路”,是广西第一条全沥青路面的高速公路。

这是一条兴边致富路。作为广西深入推进兴边富民工程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引来了游客商贾,更富了壮乡边民,让沉寂多年的边境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黄金期”。

这还是一条战备交通路。路面的宽度、硬度、桥梁、隧道等建设,全都严格参照交通战备工程建设标准确定技术参数,并请部队专家对工程建设质量进行跟踪检测和监督。

一条路,折射出广西军地领导的远见卓识:犁剑和鸣边疆固,在沿边经济建设中贯彻国防需求,在国防建设中兼顾民用需要,勠力同心打造稳边固防的钢铁边关。

“富了边疆,固了国防”是如何实现的

■本报记者 陈典宏 特约记者 罗文义 通讯员 陈建文

边地不富,则边疆不稳国防不固

秀美的山水,是广西的一张亮丽“名片”。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山多路险,又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便。

地处大石山区的广西边境地区,过去有两大难——用水难和行路难。有民谣为证:“大石山,路难行,三步就要停一停。”

在广西防城港市发改委副主任陈弘志的印象中,实施兴边富民工程之前,千余公里的边境一线地区,不仅交通不便,而且还有600多个自然村不通电,10余万群众饮水困难,边民住房条件十分简陋。

“四根柱子搭间房,三块木板搭张床,两块石头搭火灶,一根山藤挂衣裳”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当地边民生活的现实写照。

“边境贫则国防弱,边境富则国防固。”那坡县人武部政委杨爱军感叹,边民为了谋求生计纷纷外出打工,边境村屯空巢化严重,直接导致了民兵整组时人员数量不齐、素质普遍偏低。

有同样感慨的,还有宁明县人武部部长刘宝同。早些年,县里下辖的两个民兵哨所招募哨兵,最终报名参加面试的边民不足20人。

“要么背井离乡到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要么‘靠边吃边’、甚至进行非法勾当。”百色军分区司令员李政直言,过去边境地区经济结构单一,边民发家致富机会不多,通贸兴边以来,不少人铤而走险走上走私、贩毒等违法犯罪道路,给边境社会稳定和边防稳固带来新的挑战。

边地不富,则边疆不稳,国防不固。边民在边境一线地区渔耕牧伐,历来是稳边固防的重要力量。但随着边民内迁或外出务工,让“村村是哨所,人人是哨兵”一度成为口号。

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捆住了边民脱贫致富的手脚,也动摇着边防稳固的根基。广西军地领导从中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边疆发展、边民致富事关国防安全,没有经济发展作为支撑,国防安全就会失去基础;没有可靠的国防安全作保证,经济发展也会失去保障。

“边”字做出大文章,“融”出新天地

边民安居乐业,就是最稳固的边防。新世纪之初,广西吹响了兴边富民边境建设大会战的号角。

地处边境一线的那坡县平孟镇念井村西马屯,缺田少水,是出了名的特困村。生活在这里的十几户人家,散居在大石山区半山腰的茅草棚里,靠在石头缝里种植玉米为生。

过怕了穷日子,村民们一度打算集体内迁。百色军分区时任主要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边民都迁走了,这一片国土就会成为空心地段!军分区官兵立下铮铮誓言:就是再难,也要为边民打造一个幸福家园。

凿大山填深壑引高路入云端,战顽石斗恶境让文明进深山。官兵们从数十公里外拉土造田,硬是从一堆炸平的石旮旯上“抠”出10.5亩良田,还为每家每户建起砖瓦新房。

时光荏苒,岁月不居。16年来,广西军地先后组织3次大规模的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共投入资金100多亿元,实施项目79361个,带来了一个焕然一新的边关:距边境线0至20公里范围内的建制村全部实现通等级公路、通电、通电话,1800余户因战争而后撤的边民又回到原地居住。

边境旧貌换新颜,激发了边民稳边护边的积极性,一旦边境有风吹草动,总会第一时间报告给边防部队。许多富裕起来的边民主动申请担任边情信息员、边境界务员,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堡、一户一哨”的护边格局。

“现代化的生活条件和充满潜力的发展机会是边境地区最大的向心力。”广西军区领导说,帮助边疆人民过上好日子,树立国门新形象,展示的是“大国力支撑强边关、强边关护卫大发展”的发展之路,这也正是开展兴边富民工程的要义所在。

多元力量共守,钢铁边关无忧

漫步边城东兴街头,街道两旁商铺显眼处一面面国旗迎风飘扬,吸引着游人的目光。

“边境经济发展了,对边境民众国土意识、国家认同的培育也要及时跟上。”广西军地领导发现,随着中越边境大开发大开放,不少边民的“界碑意识”有所淡化。

“兴边富民,鼓起来的不能只是腰包,要让爱国固边意识在边民的精神世界中丰裕起来。”2002年7月,广西结合实际制定实施了边境地区“国旗工程”方案,并确定了首批边境地区8个县(市、区)所辖32个(乡)镇的161个行政村“国旗工程”点。

宁明县爱店镇堪爱村丈鸡屯瑶族村民赵大妹和她的姐妹们每年绣制6面国旗,并亲手送上那支国防民兵哨所;大新县硕龙镇德天屯孤寡老人杨峰,每周一准点爬上自家房顶升国旗。10年间,“一个人的升旗”渐渐成了全村老少集体参加的隆重仪式;防城港市滩散小学以“爱国固边”为主题,长期与驻地边防官兵开展巡边守碑活动,让“爱碑、护碑就是爱祖国爱边疆”的观念在当地学生心中扎下了根……

广西军区政治部主任敖水平介绍说,在边境地区常态化开展“国旗工程”,不仅是对边境民众直抵灵魂深处的精神洗礼,也是培育爱国情怀的有效载体和增进军民团结的感情纽带。

在革命老区百色,“军民一家亲”的故事流传已久。几年前,百色军分区率领边防官兵帮助新圩村改变产业结构,发展采石业。发家致富的村民们不忘子弟兵的深情厚谊,在保障部队训练场地、实弹演习等方面,做了不少贡献。对此,大家伙异口同声地说:部队的事就是大事,一刻也耽误不得!

像新圩村一样,近年来广西边境各地对事关提升部队战斗力的需求总是有求必应,拿出土地用于帮助驻军建设综合训练场、战备演训场和国防工事。

军民共守,边防无忧。这传统,不是靠嘴皮子喊出来的,而是靠一手一脚刨出来的,靠一锤一锤敲出来的;这无忧,源于军民的同甘共苦、生死与共,更源于军民的血肉相连、血浓于水的鱼水亲情。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