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英国对华鸦片贸易是如何终结的?


来源:北京青年报

从清朝初年开始,英国就在对华鸦片贸易中占据主导。随着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流入中国的鸦片不断增多,1858年签署的《中英天津条约》使得鸦片贸易合法化,鸦片进入中国更是全无障碍。清政府一直非常清楚鸦片贸易和鸦片消费的巨大危害性,也一直大力推行禁烟政策。为反击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直接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此后,对中国政府的禁烟态度,英国政府和社会也非常清楚。1894年8月27日出版的《伦敦每日新闻》有报道说:“他(李鸿章)以最强劲的语言声称,中国政府一如既往地强烈反对鸦片贸易。这种贸易是列强通过战争强加给

原标题:英国对华鸦片贸易是如何终结的?

颜色(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十八、十九世纪英国主导下的对华鸦片贸易,给中国经济和社会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英国政府从鸦片贸易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从根本上改变了持续几个世纪的贸易赤字问题,并为英国工业化积累了可观的资本。清朝嘉庆、道光以后日益升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包括贸易赤字、银钱比价失衡、税负变相增加、民众健康受损、社会风气糜坏、军队战斗力下降以及中国同鸦片出口国之间的外交矛盾等一系列问题,都与鸦片进口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从清朝初年开始,英国就在对华鸦片贸易中占据主导。随着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流入中国的鸦片不断增多,1858年签署的《中英天津条约》使得鸦片贸易合法化,鸦片进入中国更是全无障碍。清政府一直非常清楚鸦片贸易和鸦片消费的巨大危害性,也一直大力推行禁烟政策。为反击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直接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此后,对中国政府的禁烟态度,英国政府和社会也非常清楚。1894年8月27日出版的《伦敦每日新闻》有报道说:“他(李鸿章)以最强劲的语言声称,中国政府一如既往地强烈反对鸦片贸易。这种贸易是列强通过战争强加给中国的,中国政府根据条约不得已允许印度鸦片进入大陆……李总督最后明确表示,你们也许明白,如果你们停止毒害我们的人民,我们就会立即禁止他们获得鸦片。”从雍正时期到20世纪初,中国政府对鸦片消费一直坚决打击,由鸦片贸易引发的中英冲突也从未中断。

出人意料的是,1907年英国主动向清政府提议逐步终止鸦片贸易,并通过谈判,最终与清政府达成了逐步减少直至禁绝鸦片出口的《中英禁烟条约》。从1908年起,英国按照既定的时间表落实了削减政策,并提前停止了对华鸦片出口。英国作为鸦片贸易的始作俑者,从对华鸦片贸易中获得了巨额收益,因此,其主动提出禁止鸦片贸易就难以让人理解,甚至有人认为,这是英国“绅士的慈悲”。不过,如果从英国本身的社会经济发展角度看,就可知这是英国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这不是什么“绅士的慈悲”,而完全是追逐利益的结果。

首先,英国主动终结鸦片贸易,要归因于英印殖民地的发展。英属印度是对华鸦片出口的最大受益方之一。1832年,印度的鸦片产值占英属印度国内生产总值的六分之一。到了二十世纪初,随着印度经济和贸易结构的改变,鸦片所占税收比例下降,工业部门逐步取得对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并迅速成为英属印度政府一大支柱性财源。此时限制和禁止对华鸦片贸易,对英属印度经济的影响逐渐变得无足轻重。

同时,英国社会经济也在这一阶段发生了重要的变革。自1842年中国开埠以来,英国对华出口特别是工业品出口始终销售不畅,未能在中国取得市场主导地位。英国新兴工商业者认为,旧贵族主导的英属印度鸦片出口,是阻碍他们在中国市场上迅速扩张的重要原因。这主要表现为,第一,鸦片贸易激起了中国人民对英国和英国产品的广泛敌对态度;第二,鸦片贸易耗尽了中国普通百姓的财力,使得他们无力消费英国工业品。随着英国新兴工商业群体不断壮大,在英国社会内部的类似呼声不断高涨,这给日后英国的鸦片贸易政策变化埋下了伏笔。

最后,同期的英国国内的政治局势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随着工商业阶层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英国政治在十九世纪出现了有利于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变化。一系列政治改革之后,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有了更大的话语权。1905年,代表旧贵族的托利党(及由其演化而来的保守党)失掉了执政党地位,次年国会开始对关于退出鸦片贸易的议案进行辩论。英国政府针对国内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进行的贸易调整,是新兴工商业阶层为进一步占领中国市场而做出的“理性行为”。

由此看来,二十世纪初英国对华鸦片贸易政策的重大转向,并不是由于英国人难以忍受非道德交易的煎熬,难以承受上帝对清教徒的拷问,其背后的社会经济变革和政治局势变化,在这项重大贸易转向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英国“主动”终止对华鸦片贸易,反映了英国在工业化不同阶段的不同诉求与利益,也折射出了经济基础对政治制度、国家政策的深刻影响。

梳理这一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对我们认识和把握当前全球化贸易政策很有启发。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