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龙舟:先学会做个“坏人”,然后你才能成为好人


来源:凤凰新闻客户端

原标题:龙舟:先学会做个“坏人”,然后你才能成为好人凤凰新闻客户端主笔龙舟心理学有个奇怪的地方:那些总让我们感觉不舒服、说话不得体,甚至让我们怀疑他们心理状况的人,他们几乎不可

原标题:龙舟:先学会做个“坏人”,然后你才能成为好人

凤凰新闻客户端主笔龙舟

心理学有个奇怪的地方:那些总让我们感觉不舒服、说话不得体,甚至让我们怀疑他们心理状况的人,他们几乎不可能走进心理咨询室。而会咨询自己心理困扰的,常常是我们身边那些脾气好、会忍让,工作也很努力的人。

但这件事情也不难理解,有些人之所以会让我们觉得不舒服,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负面情绪,通过投射的方式传递给了我们,这是他们应对情绪的主要心理机制。

有的时候,我们自己也会这样做,比如今天领导刚刚告诉你,你的涨薪要求被拒绝了,那么回到家里,你可能也不会给家里人好脸色看。投射本身是潜意识的功能,不会被我们轻易察觉到,但如果你的家人提醒,你也许会察觉到自己的脾气和家人没有关系,而是自己班上的事务。

可有些人,就是很难察觉到自己做的事情和自己的情绪有什么关系,他们也不知道自己的做法会给别人带来什么影响。

而会忍让的好人,往往也不是因为他们对于事情无所谓,而是从小他们就被教导做一个“好人”。

“我的父母总对我说,他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好,所以我什么都不要管,也不要有疑问,听从他们的想法和安排就是了。”一位来访者这样和我说,“可是,他们从来不管我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情绪。无论我们说什么,他们都不理不睬。”

这个案例中,父母的心理暗示是这样的:“你的想法、感受不重要,我们(他人)的想法、感受才重要。”在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习惯于压抑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因为那是不被允许表达的东西。

这些孩子长大成人以后,在和别人有冲突的时候,总是第一个退缩,就连本该属于自己的利益,往往也很难坚持。我的这位来访者在大学住宿期间,很讨厌他的舍友夜里还不睡觉听音乐,但他从来没有对舍友提起过要求。

同班的同学,都说他脾气好,只有他自己知道,内心里有压抑的烦恼无处流淌。

然而,人生来首先就是自私的。婴儿天生的本事就是哭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引起母亲的注意,得到了母亲的奶水,婴儿才能存活下去。即使婴儿长大了,也是一样的。

我给这位来访者讲了这样一个情况:“你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位孕妇上了车,是不是很想给她让座?”

他说:“是的,那当然。”

我说:“可是,如果你自己没有座位,也是站着的话,你怎么给她让呢?”

很多当了母亲的女性,心理上也有类似的特点:总想着一切为孩子着想,把孩子的事情都安排在自己的前面,认为这样对孩子才是最好的。但我会对他们说:“如果你自己都不快乐的话,你又如何能够带给孩子快乐呢?”

人首先要为自己着想,做一个自私的“坏人”,然后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好人。

对于母子关系来说,这不仅是减轻了母亲的负担,同时也是减轻了孩子的负担。他们不用承载太多母亲的情绪和期望,自己人格的发展就不会像前面那些孩子一样受到压抑。

而对于一般的人际关系来说,适当的自私对彼此也都是有好处的。首先,自己表达了想法,意味着内心就不会那么压抑。而对方了解到了你的想法,多数情况下也会理解你的态度,避免下一次做出影响你的行为,侵犯你的人际界限。

去年这个时候,复旦大学投毒案的犯人林森浩被执行了死刑。在此之前,复旦大学有一百多名学生联名请求法院“放过”林森浩,给他一条生路。理由是林森浩平时很优秀,学习成绩很好。而且汶川大地震时捐过钱,还给农民工连续服务过一周,是个“好人”。

然而林森浩的问题,恰恰就是他在于太执着于做一个“好人”。他内向,黄洋外向;他家庭条件不好,黄洋条件较好;自己人际关系处理不太好,黄洋人缘要好得多。这些都让林森浩感觉,黄洋的存在让自己感觉很是不好。而他又不知道如何去表达,或者如何用其它的途径发泄掉这些情绪。累积到最后,投毒就变成他唯一的解决方案。只有黄洋这个人不存在了,林森浩就不用感受到那些情绪了。

太执着于做好人,最后可能会变成一个坏人。而学会适度自私,首先做好一个“坏人”,你才更有可能成为一个好人。

而在我们交友的过程中,这个道理也是适用的:那些有点小自私的人,交往起来会更加容易,因为他们对自我的表达更真实。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摩尔在他的著作《灵魂的黑夜》中写的那样:你最好只和会表达愤怒的人做朋友。

[责任编辑:林智锋 PX032]

责任编辑:林智锋 PX032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