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不一样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反映人性复杂 折射一生影响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南京12月10日电 (记者 朱晓颖)不再过度聚焦于受到加害的历史片段,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史调查走入微观:探究南京大屠杀对他们的人生、人性和家族产生的影响。

原标题:不一样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反映人性复杂 折射一生影响

中新社南京12月10日电 (记者 朱晓颖)不再过度聚焦于受到加害的历史片段,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史调查走入微观:探究南京大屠杀对他们的人生、人性和家族产生的影响。

10日,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口述史历史协会指导教师武黎嵩向中新社记者介绍,原计划追踪50位幸存者的南大团队,已对40多位老人的身世进行全面调查和记述,目前整理口述史文字近50万字。

幸存者的一生承载了近代史的沧桑巨变。南京大屠杀发生前,他们是鲜活的个体,有各自的生活,亲历历史悲剧后,他们和家族的轨迹发生了何种变化?

深入探究之后,连研史多年的武黎嵩都受到巨大触动。他对记者说,历史的细节让我感觉到,当滔天的灭顶之灾和绝望来袭,人性是脆弱且复杂的。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马庭宝今年81岁。提到南京大屠杀逃难时被母亲丢弃的经历,他依然失声痛哭。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发生时,马庭宝还是襁褓中的婴儿,长大后他才知道,父亲、舅舅、二姑夫被日军残忍杀害。有一件事更让他此生难忘,他得知,母亲在逃难过程中走投无路,被迫将他丢弃。但作为母亲,最终不忍割舍自己的孩子,冒着随时可能丧命的危险,回头又将他找了回来。

武黎嵩告诉记者,与马庭宝类似的经历,在他们的调查中被挖掘出若干起。

武黎嵩渐渐感受到这样的共性:南京大屠杀这一场人间惨剧、残酷战争的产物,对亲历者及其家庭造成的,不仅仅是难以磨灭的重创,更是对人性的摧残,对数以万计民众美好生活的毁灭。

比如艾义英老人。南京大屠杀发生前,住在城东一带的艾家家境殷实,她的父亲思想开明,还给她报了学校。南京城沦陷之际,艾义英才9岁,他的父亲、叔叔、堂哥、姑父等7人都被日本人抓走。

“与老人交谈时,她时不时就会念叨一句‘这就没有学可上了’。活了大半辈子,她在说这些话时话语和情绪都还平静。但让我体会到,战争不仅夺去了她的家人,更把她原本充满憧憬的人生击成了泡影,造成难以弥补的空洞和缺憾。”武黎嵩说。

微观口述史调查还在继续。武黎嵩希望,历史细节的呈现,能够唤醒人性深处对战争与和平的认知与反思。众多微观人生的环环相扣,将汇成不容置疑的南京大屠杀史立体证据链。(完)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