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铁马秋风大散关


来源:西安晚报

后人为纪念吴氏兄弟,在关西修有吴公祠,吴氏兄弟雕塑巍然而立。大散关的山门,具有古代营寨式的建筑风格。山门匾额是赵祖康民国25年写的“古大散关”四个大字。山门楹联刻制了陆游“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进入山门,正面是一座古建大殿,是新修的陆游祠。祠正中为陆游巨像。陆游手持诗卷,注目远眺,气宇轩昂,表现了一代文武全才诗人的不凡气质。像后高悬着仿舒同先生题写的“千古风流”四个大字。

原标题:铁马秋风大散关

散关也称大散关,为周朝散国之关隘。位于秦岭北侧今宝鸡市西南大散岭上。它不仅是秦蜀驿路上的重要关隘,也是古代关中的西大门。

大散岭是秦岭西段向西北分出的支脉,是清姜河与嘉陵江的分水岭,居于岭上最高处的大散关控制着陈仓道北端,是古代秦岭南北兵家相争的必夺之地。散关有汧水、渭水萦流其间,山川之汇,扼南北交通要冲,“北瞰关中,南蔽巴蜀,东达荆襄,西控秦陇”,为秦、蜀往来的咽喉要道。

峭仞奔霆会益门,

乱峰中袅一丝行。

更登大散岭头望,

无数群山此处迎。

当年胸怀大志,年少气盛的诗人李白,离别故乡,仗剑云游,一路跋涉,穿越秦巴大山来到大散关,即将进入关中长安时的这首诗,也表述了大散关的险峻和重要位置。

通过散关达于汉中、巴蜀的散关道,也是古代秦蜀间早期开辟的交通要道。它是秦蜀诸栈道中保持驿路地位时间最长的一条交通干道。散关道在唐代辟为驿路。散关道也称故道或陈仓道,古代中国统一王朝,无论定都长安还是开封、北京等地,散关道都是京师连接川、藏、云、贵等大西南各省份的交通纽带。

历史上,散关道上屡次发生战事。楚汉相争时,汉王刘邦采纳韩信之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自汉中,经散关,由故道,出陈仓,还定三秦。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统率大军出散关,经故道,夺取汉中。公元228年,诸葛亮出兵散关,围陈仓20天,终因粮尽而退返。南北朝分裂割据时期,散关成为各路兵家争夺的主要军事目标。宋时,金兵南下,进犯陕川,宋将吴玠、吴璘兄弟聚兵扼险于散关固守,打败金兵多次进攻。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吴氏兄弟与金兵在此又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屡立战功,名垂千古。

大散关因重要的战略地位,自古以来是关中四大关隘之一。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达官政要都曾到此游览,并留下许多令人铭记的诗篇。据传“老子西游遇关令尹喜于散关”,授《道德经》一卷。曹操过大散关留下了“此道当何难!牛顿不起,车坠谷间”的诗句。唐代王维《大散关》诗: “危经几万转,数里将三休”等。特别是宋代大诗人陆游描述大散关的诗最多,影响也最大。陆游一生游历群山,作诗无数,但他一生唯一的一次亲临抗金前线,力图实现自己爱国之志的一次军事实践,就是在大散关。有《书愤》一诗: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今散关岭上,一座五间二层敌楼,横锁关上。敌楼上有大文学家郭沫若先生“大散关”三个行草大字,古朴凝重,浑厚遒劲。敌楼北墙上是巨幅山水画《大散关图》,为游人展示了古大散关的风采;南墙上是工笔重彩画《抗金图》。

后人为纪念吴氏兄弟,在关西修有吴公祠,吴氏兄弟雕塑巍然而立。大散关的山门,具有古代营寨式的建筑风格。山门匾额是赵祖康民国25年写的“古大散关”四个大字。山门楹联刻制了陆游“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进入山门,正面是一座古建大殿,是新修的陆游祠。祠正中为陆游巨像。陆游手持诗卷,注目远眺,气宇轩昂,表现了一代文武全才诗人的不凡气质。像后高悬着仿舒同先生题写的“千古风流”四个大字。

如今大散关已是供人参观游览的名胜风景地。昔日金戈铁马、人嘶马叫的滚滚战火,早已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消失在历史的风烟里。曾经的秦、蜀往来的咽喉要道——关中西大门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关隘,已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快捷舒适的现代公路和现代铁路。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