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我的长征 继续前进】岷县旋窝村:民族政策开先河


来源:齐鲁网

齐鲁网10月17日讯(记者杨珂、吕博涵、崔立霞、邵尚文)系列报道"我的长征,继续前进",1935年9月17号凌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抵达旋窝村,毛泽东在此写出了那首气势磅礴的《七律·长征》。同时,也在此地诞生了我国对民族宗教政策影响深远的《回民地区守则》。

原标题:【我的长征 继续前进】岷县旋窝村:民族政策开先河

编者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回望长征,它不仅是一次人类精神和意志的伟大远征,也是一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优秀儿女寻求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为纪念这一壮举,由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牵头,山东经济、交通、乡村和全省17市新闻广播、齐鲁网、山东广播官方微信公众号"51听"参与的"我的长征·继续前进"大型体验式联合采访团,9月1日起重走长征路,踏着先辈的足迹,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融媒体专题: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旋窝村:毛泽东《七律·长征》诞生地(图片来源:网络)

旋窝村:毛泽东《七律·长征》诞生地(图片来源:网络)

齐鲁网10月17日讯(记者杨珂、吕博涵、崔立霞、邵尚文)系列报道"我的长征,继续前进",1935年9月17号凌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抵达旋窝村,毛泽东在此写出了那首气势磅礴的《七律·长征》。同时,也在此地诞生了我国对民族宗教政策影响深远的《回民地区守则》。

旋窝村位于岷山脚下,是一个只有几十口人的回民聚居村,毛泽东就是在这里写下了家喻户晓的《七律·长征》。村民韩亚米南告诉记者,当年毛泽东带领红军队伍来到了旋窝村时,就借宿在自己家中。“我爷爷的名字叫韩承日,我父亲叫韩启明,那时候我父亲13岁,我爷爷四十多岁,这是当年毛主席写《七律·长征》底稿的地方。就是9月18号正在下雨,你们今天来正好也是下雨。”

同80年前一样的阴雨天气,一下子就把人的思绪带回到了1935年9月17日。韩米亚南说:“一开始,鲁大昌的队伍过来就说,共产党来到的话,就把庄里小娃娃的腿砍掉,说的很可怕的。把村里的小伙子全都吓跑了,跑到山里面去了。后来老阿訇说跑不行,必须要迎接毛主席。”

毛泽东告诉老阿訇丁振邦,红军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并且在了解到回族村民的生活习惯后,毛泽东亲自制定了《回民地区守则》,主要内容包括:进入回民区征得同意后方能进村宿营;保护回民信仰自由;不得在回民地区吃猪肉、猪油;反对汉官压迫回民等。

红军战士严格遵守《回民地区守则》,用自己的真诚赢得了穆斯林的民心。而回族同胞们也家家户户炖羊汤、烙锅盔,旋窝村成为红军长征途中的第一个加油站。韩米亚南说:“咱们的老阿訇丁振邦把寺里粮全都捐给他,寺里面不够的,每家每户就是40斤粮,捐给毛主席。大家都交了朋友,跟国民党的部队讲的不一样。”

这项守则同样也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重要源头之一。岷县县委党史办主任科员何绪道说:“在旋窝村,制定并颁布了这个回民政策守则,这就赢得了咱们这个地区的回族同胞对红军和共产党的支持。这是咱们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雏形,也是一个基础。”

[责任编辑:杨本敬、王莹]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