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艺术青年重走长征路开展红色创作


来源:北京青年报

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通过文艺的方式重新解读长征精神,把青年思想引导与弘扬长征精神紧密结合,在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的组织下,在京艺术青年重走长征路活动本月19日至23日举行。来自多个领域的数十位艺术青年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分组前往瑞金、遵义、会宁三条线路采风,参观革命纪念馆,探访老红军,采访当地群众,还在当地学校进行支教活动,与当地青年展开深入交流,亲身体验、感悟长征精神,并以长征精神为主题开展文艺创作。

原标题:艺术青年重走长征路开展红色创作

会宁方向采风团在当地支教,教学生们画心中的红军形象 摄影/北京青少年艺术服务中心 王振宇

遵义方向采风团成员在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合影 摄影/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 段宁

布面丙烯作品《红军会师楼一角》 作者:自由画家 韦广辉

国画作品《记娄山关美景》 作者:自由画家 潘振波

水彩作品《会宁新貌》 作者:自由画家 唐涛

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通过文艺的方式重新解读长征精神,把青年思想引导与弘扬长征精神紧密结合,在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的组织下,在京艺术青年重走长征路活动本月19日至23日举行。来自多个领域的数十位艺术青年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分组前往瑞金、遵义、会宁三条线路采风,参观革命纪念馆,探访老红军,采访当地群众,还在当地学校进行支教活动,与当地青年展开深入交流,亲身体验、感悟长征精神,并以长征精神为主题开展文艺创作。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本次艺术青年重走长征路活动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主办,北京青少年艺术服务中心、北京青少年网络文化发展中心、北京青年报社承办。

从本月19日开始至23日,在为期五天的活动中组织艺术青年代表、网络媒体编辑、文艺评论家、新闻媒体从业者等创作团队重走长征路,通过路上的一系列活动,深度挖掘一手素材,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网络直播等全媒体平台多维度宣传文艺青年沿途所感所想,以多元艺术的角度重温长征精神。同时,本次活动还通过对长征精神的重新解读,对当下青年进行思想“补钙”,用历史的角度审视当下青年遇到的困惑,更好地发挥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

参观革命纪念馆追寻长征历史

本次文艺青年重走长征路活动共分三组,分别前往甘肃会宁、江西瑞金及贵州遵义三个方向开展采风活动。行程过程中,三组成员分别在会宁红军长征胜利景园、瑞金中央政府大礼堂、遵义会议旧址等长征途中的重要地点进行参观,走进革命纪念馆,追寻长征历史,体悟长征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增强本次活动的宣传力与互动性,三组采风团行程中不断通过共青团北京市委“靠谱青年”微信公众号、“青年说”官方微博及网络直播等形式发布沿途所做所感,产生了广泛影响。其中,会宁方向采风团一行在红军长征胜利景园开展了“用万分之一的时间走完万里长征路”的主题直播,通过22处微缩景观讲述长征始末;遵义方向采风团则在贵州省赤水市丙安古镇进行了现场直播,通过实地拍摄及史实讲述,生动再现了红军四渡赤水战役的光辉历程。

探访老红军、当地群众重温长征故事

为了更加深入基层,采风团一行还探访了老红军,采访了当地干部群众,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进一步重温长征历史,了解长征文化。

遵义方向采风团在行程中专门听取了遵义市长征学会会长黄先荣先生的讲座,并与其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过生动的长征故事讲述,文艺青年们纷纷表示对红军长征的历史细节、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会宁方向采风团则来到长征胜利70年纪念活动时胡锦涛总书记曾亲自接见的老红军家中,采访了已故老红军何德林的配偶和子女,就他们眼中的长征精神和长征故事开展了学习交流,令在场文艺青年深受感触。

支教活动传播长征精神

除了参观革命纪念馆、探访老红军及当地群众外,三组采风团成员们均分别在当地学校进行了支教活动,并与当地青年进行了交流,传播长征精神,力求让当地青年有更多的获得感,把在京优秀文艺青年的特长带到长征沿线。

9月21日下午,遵义方向采风团成员来到位于贵州省赤水市丙安古镇的“耿飚将军”红军小学,为那里的学生们带来了特殊的一课。团队成员各展所长,为学生们讲述长征故事,教学生们用画笔描绘长征故事中的情景,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同日,会宁方向采风团一行也去往会宁如东友好小学开展“我眼中的小红军”主题美术体验式支教活动。活动中,宋庄青年艺术家李旭给大家讲述了人物的基本画法,并带领同学们一起用画笔画出心中的红军形象。在场的一位同学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有机会通过艺术绘画的形式缅怀红军战士,他觉得非常有意义。

据悉,本次文艺青年重走长征路活动已于本月23日圆满结束,各组采风团通过一线的视角、面对面的互动、多角度的宣传深入描绘“文艺青年手记——穿越时空,对话长征”这一主题,产生了多篇真实生动、思想深刻的文章及多幅描摹现实、内涵丰富的绘画作品。

参加此次活动的北京书画院画家闫宝云表示,这是他第一次以艺术家的身份重走长征路,他认为,能够去到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地点去实地感受那里的革命气息和历史氛围,能够更好地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创作出更生动、更深刻的能够表达长征精神的作品。

知名网络作家花千芳则表示,此次重走长征路活动给了他很多“新的感触”。“很感谢我能有这次机会重走长征路,实地踏上行程的感觉真的很不一样。通过这次活动,让我对长征这段历史、对长征精神有了更多新的认识和感触。”花千芳说。

文/本报记者 王晓芸

青年手记

遵义思考

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之际,应共青团北京市委之邀,重走长征路,风尘仆仆地来到贵州。大多数人通过中学课本记住了黔无驴,至今依稀记得其中的传神句子:“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那时候就依稀知道贵州这地方山高林密,有猛兽出没,来了之后才发现,除了到处都是绿色的植物之外,地无三尺平的山丘起伏,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西南水汽充足,经常性的大雾弥漫,远山近景,若隐若现,一副人间仙境的样子,同伴们拿起相机咔咔咔地拍照,惊叹太美了。我,苦笑,坐着大客车呼啸而过,周遭的景色确实绝美,可是,如果没有车呢?就那么穿着被雨露打湿了的衣服,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路……

感谢共产党的领导,新中国仅仅用了六十多年的时光,就从一穷二白建设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工业国。日子好了之后,很多人却飘了起来,喝着咖啡、吹着空调、饱饱暖暖的自我感觉良好。拿着手机、平板,噼噼啪啪地打着字抱怨这、抱怨那。提起长征说人家是逃跑,说两万五千里是凑上去的水分,说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从刚学会上网那会儿开始,我用了几近十年的时间告诉他们:当年的红军没有登山靴,没有抓绒衣,没有冲锋裤,没有士力架,没有红牛,没有现在触手可得的各种高科技,人家靠的是腿,心中有的是信仰,不是如我们一样去郊外春游,更别提前有拦截、后有追兵,脚底下随时会出现一条剧毒的蛇……同时在饿肚子。

提起饿肚子,不得不说赫赫有名的红军菜。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胜利,赋予了这种贵州山野里的野草以神圣的光环。踏着红色脚步前来旅游的朋友,居然吃光了县区附近的红军菜,现在农家乐的老板们只能派人到更加深远的山村里,才能收购到红军菜。这情况让俺更加好奇了,结果一尝之下……好吧,我挺后悔我是写手的,没吃过红军菜的朋友不要心急,我马上就能让大家知道那是什么东西:烧一锅水,开了之后,把一勺油漆倒进锅里,基本上就是那个味道了。它超越了人们对酸甜苦辣咸的食材预期,说白了这破东西拿去喂猪的话,猪都不会吃的。

可是,又怎么样呢?东西难吃,当年红军靠着它熬过了艰苦的岁月,并迎来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拐点: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的历史作用,等同于中国革命的生死拐点。在左倾冒险主义和右倾投降主义的影响之下,红军丢了根据地,被迫长征,损失之大触目惊心,仅湘江一战就死伤数万人。那么,我们回头说,王明、博古他们是党的叛徒吗?他们手里拿的难道不是马列经典吗?当时的红军战士不够勇敢吗?等等等等,所有的责问都是否定的,那怎么就溃败如是呢?

历史足以启迪世人,实践告诉我们,乱革命的危害非常严重。在实力对比根本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指挥城市工人暴动,用血肉之躯去迎接冰冷的子弹,换回来的只能是满地的尸体。至于那个时候你喊的是共产党万岁,还是共产主义万岁,还是什么其他的豪言壮语,都全然没有任何区别。那不是革命,那是送死。革命的关键之处,在于带领更多的人民反封建、反侵略、反剥削压迫,而不是在人民面前当一回碰石头的鸡蛋。虽然那很勇敢,可是鸡蛋破了就孵化不出小鸡了。

就是在那样极其被动的情况下,毛泽东同志重新成为党的主要领导,在同志们的支持下,转战大西南,北上陕甘宁,最终成功地跳出了蒋介石的包围圈,胜利到达陕北,成为我们至今念念不忘的长征盛举。那么,我们回过头来,再总结毛泽东同志的总战略思维,我们可以很直观地总结为:从依靠工人阶级,到依靠工农群众。特殊的国情必须采用特殊的对待方式,国外的成功经验照搬到国内往往就不灵了。

那个时候的红军穷得连子弹都没有,不可能像现在的各级干部一样往老百姓家里送油送面,然而他们却能获得整个中国的民心。那时候的宣传是怎样一种神的存在?有网友说当年宣传队进了自己家,跟老太爷聊了一个通宵,临走的时候老太爷不但把两个儿子都交给了红军,还心甘情愿地拿出了两块银元当资助。有了这样的支持,还有什么样的困难克服不了呢?这就是至今我们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动摇的根本原因吧。

红军历时两年,行程两万五千里,在敌围中纵横驰骋……说红军逃跑?逃跑怎么了?红军不但跑出来了,还回过头去打败了日本鬼子,撵跑了蒋匪军,五星红旗就是国旗你想不认都没有用。有人讥笑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其实我挺想反问一句:你为啥羡慕失败者呢?

(作者:花千芳,知名网络作家,2014年10月15日以网络作家身份参加文艺工作座谈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