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重走丝路故道展望“一带一路” 2016“丝绸之路·昆仑河源道综合科考”取得圆满成功


来源:国际在线

重走丝路故道 展望“一带一路”——2016“丝绸之路·昆仑河源道综合科考”取得圆满成功

原标题:重走丝路故道展望“一带一路” 2016“丝绸之路·昆仑河源道综合科考”取得圆满成功

重走丝路故道 展望“一带一路”——2016“丝绸之路·昆仑河源道综合科考”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丝绸之路•昆仑河源道综合科考”路线图(巫新华提供)

本次“丝绸之路•昆仑河源道综合科考”路线图(巫新华提供)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任杰)9月8日下午,随着科考车队一行20余辆越野车返回新疆喀什,始于本月1日的2016“丝绸之路•昆仑河源道综合科考”行程圆满结束。

本次科考活动由“丝绸之路(新疆)国际文化传播发展中心”组织发起,十余位国内知名学者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为主的媒体团队实地探访了对于中外文明交流有重要意义的丝绸之路“昆仑河源道”,通过重走古代交通线,考察历史遗址遗存,梳理中华文明源流和中外交通史话。专家们认为,重温丝绸之路,立足“一带一路”,新疆的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梳理东西文明交流路径和历史

新疆是古代路上丝绸之路进入中华文明圈的门户,而喀什是丝路南线重镇,由此出发穿越昆仑山、翻越帕米尔高原而进入中亚、南亚的路线,被参与此次科考的学者称作“昆仑河源道”。这条线路不仅是延续数千年的商贸物流干线,还是中外人文交往要道,譬如法显、玄奘、马可波罗等名人都曾在这条通道上留下足迹。

尽管从古至今的书籍中对这条道路多有记载,但是“昆仑河源道”实际走向如何?交通通行状况怎样?世人却并不清楚。国内学界亦多是“由文献到文献”的探讨,缺乏实地探访的支撑依据。

在八天的行程中,科考团一行先沿叶尔羌河,行走于昆仑山西段的茫茫山峦中,随后转道逆叶尔羌河支流——塔什库尔干河而上进入帕米尔高原腹地,深入中国西部边陲要道的瓦罕走廊,分别抵达中国和巴基斯坦、阿富汗的边境地区,行程超过1500公里,途中先后经历了高山、河谷、高原、雪山等多种地形地貌。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王子今说:“我们走在这条路上,领略古代旅行家曾经看到过的山川地貌,对理解他们的交通行为和历史文化意义非常重要。”

本次科考活动组织者之一、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队队长巫新华认为,通过亲身体验和调查,对长期困扰业内外的丝绸之路南线具体走向进行了辨析和排除,这是本次科考的一大成果。

为学术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角度

“中国古人和古籍认为,昆仑山是位于西部的圣山,同时,黄河源头在于昆仑山,这两大中华文明的标志性符号,都与位于西部的新疆有深厚渊源,加上古代丝绸之路也经过这里,将这三方面的重要文化议题进行综合探讨,本身就是很具有内涵的设计。”谈到本次科考,新疆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贾丛江这样评价。

“丝绸之路经历了怎样的兴衰历程?”、“丝路的成因和推动力是什么?”本次科考团队汇集了国内考古学、历史学、文化学领域的重量级学者,大家一路边行边聊,堪称一场思想碰撞的旅程。

北京大学教授王邦维是研究佛教交流史造诣深厚的学者,对《大唐西域记》有着长达30多年的钻研。他告诉记者,本次科考帮他解决了长期萦绕心头的两个问题,“一是发源于帕米尔高原的多条重要大河的走向经纬,二是唐代高僧玄奘东归的路线”。

王邦维表示,“一直以来,学界普遍认为,玄奘东归是取道帕米尔高原瓦罕走廊附近的明铁盖山口,本次科考既考察了明铁盖山口,也实地调查了临近的基里克山口和南瓦根基山口,相比之下,后两者的通行条件更好,对于携带经卷辎重甚多的玄奘一行而言,是东归更合适的路途。”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尚衍斌认为,“学者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书本考据会有偏差,到实地查看,比书本上看到的更加直观。科学研究无止境,需要严谨的态度和精神。”

参与科考的学者们认为,尽管本次科考的发现未必最终形成定论,但它的立意很新,本次科考中发现的新线索和新角度,值得进一步地进行深入研究。

科考学术与媒体互动的创新尝试

相比于以往的学界科考,本次大型科考活动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大众传媒及时向社会传递沿途的自然人文见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多语种、多媒体报道团队全程参加科考,开展跟随式报道,并进行视频直播,知名学者边行边聊,面对镜头,实地深入梳理中华文明的根脉与流变。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新疆考古队队长巫新华认为,考古与传媒的相互借力,属于国内考古界的一次创新尝试,“这次有跟媒体合作的尝试,还涉及从什么角度来诠释丝绸之路。这既是我们学者自身的学术活动,同时也是跟媒体互动,向社会展示我们对中国文明,对丝绸之路认识、反观和新收获的过程。从实际的效果看,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团队和随行记者们付出了辛苦的努力,对科考的成功做出了很大贡献。”

重温丝绸之路展望“一带一路”

三年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哈萨克斯坦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此后不断得到沿线各国的积极响应。本次大型科考从一个侧面聚焦“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文化基础和历史渊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站在海拔4900米的中巴红其拉甫边界,丝绸之路(新疆)国际文化传播发展中心理事长刘传铭表示,我们当代人站在一个历史时空交汇点上,有责任在新丝绸之路的国家发展大战略上,把工作做好,服务于国家。

他说,“数千年来,丝绸之路是一系列沟通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路网。眼前的中巴友谊之路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构成,对扩大我们和波斯湾、南亚和中东的文化、经济交流有重要意义”。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新疆考古队队长巫新华认为,历史上,新疆因地处东西文明融汇的“十字路口”而繁华;而今,新疆依旧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地带,将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古代新疆的喀什、和田、吐鲁番和库车等地,曾是世界一流的商埠和大城市,在‘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实施过程中,新疆又是关键区域,是很有希望找回曾经的丝路繁华的,新疆各族人民需要把握这样的历史机遇”,巫新华说。

本次科考活动结束后,学者和媒体一行还将赴新疆乌鲁木齐,参加将于9月10日至11日举行的2016“丝绸之路•昆仑河源道综合科考”学术研讨会。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