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起跑线之争映射三国青训体系之别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本周在宁波举行,该运动会于1993年由中、日、韩三国体育协会发起,前身为中、日、韩青少年体育交流大会,其宗旨是“加强三国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运动技术水平的共同提高。”

原标题:起跑线之争映射三国青训体系之别

张栋在场边怒吼着,“小伙子们,我想听到你们的呐喊声,我不想再看到对方的12号接球,我想看到你们拼尽全力,像一个男人那样去战斗!”

宁波骄阳似火,38摄氏度的高温下,中韩两支橄榄球队,用一次次硬生生的碰撞,诠释着这项对抗激烈运动的真谛,赛场的草皮,似乎也因为天气和热情的双重作用,快要燃烧起来。

终场哨响,王栋激动得挥舞了一下拳头,这场胜利来之不易,“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每年都有,已经举办了20多年,可是在橄榄球项目上中国队从没赢过,这是第一次赢韩国队,所以我很激动。”

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本周在宁波举行,该运动会于1993年由中、日、韩三国体育协会发起,前身为中、日、韩青少年体育交流大会,其宗旨是“加强三国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运动技术水平的共同提高。”

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共设田径、篮球、排球、足球、手球、橄榄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软式网球、举重等11个项目,每个国家参赛人数为239人,年龄限制为18岁以下的青少年学生,时间固定在每年8月23日~29日(共7天),在3个国家轮流举办,承办城市可单独组队参赛,参赛总人数将达到1000多人。

在第24届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上,中国才第一次在橄榄球项目上战胜韩国队,难怪王栋如此激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橄榄球运动的明天会有多么光明。翻开这次运动会的秩序册就会发现,韩国小运动员来自7所高中,而据韩国队主教练俞正勋透露,来参赛的22名队员,其实是从19所学校中甄选的。

“其实,在基础上,我们真没办法和日本韩国比。”王栋说,“你看我们这批队员,其实是踩着这次比赛的年龄参赛线来的,但日、韩的队员,都要比我们小一岁。韩国队的球员来自多所高中,但我们基本上来自3个地方体校。从比赛看,韩国队打球的技术娴熟流畅,而我们的队员很实在,没什么技巧可言,这次能赢的关键就在我们队员的体格和体能上,打到最后我们还能冲能跑。”

和橄榄球类似的情况同样发生在排球场上。宁波青少年男子排球队,拥有出色的身体条件,1.90米以上的球员就达到7人,但经过5局苦战,他们还是不敌水原永生高中队——对手只有两人的身高超过1.90米,但却在技战术方面高出宁波队一筹。

“韩国队打得非常聪明,基本技术很扎实,”宁波队主帅宫在峰告诉记者,从比赛的过程就可以看出,虽然韩国队在网上处于劣势,但却用打吊结合的方式,让宁波队在防守中非常狼狈,“对方并不硬拼,而我们在防守中,其实很多球都可以防起来,但就是因为基本功不扎实,球都垫飞了。这反映出我们在青少年培养方面的差距。韩国、日本在学校很早就有很专业的排球培训,学校有排球俱乐部,而我们,要到很晚才去学校挑身材比较高的学生进入体校发展,不仅人才的基数难以比拼,基本功也不扎实。”

中、日、韩青少年体育运动会自创办以来,一直强调文化交流和竞技成绩并重的原则,只记成绩不设奖牌。但实事求是地说,作为三国之间青少年竞技体育层面的较量,其实折射出的是中、日、韩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我去日本、韩国都进行过调研,两个国家对青少年体育都特别重视。”体育总局青少司司长刘扶民说,“以日本为例,他们从小学到中学、大学,每个学校都有体育俱乐部,每个孩子都很喜欢体育运动,并且基本上掌握一项体育技能,韩国也一样。所以,日、韩在竞技体育人才的基础上比我们强。”

确实如刘扶民所说,由于对体育工作的重视,日、韩青少年在学校期间,就养成了体育的习惯。去年记者曾前往韩国采访大学生运动会,随意前往新闻中心周边的一所小学和一所中学探访,没有想到的是,小学里不仅有排球队,还是光州地区的冠军,前韩国国家队队员,是该小学排球队的主教练。那所中学则是以足球、橄榄球为特色,而其他诸如羽毛球、篮球等体育社团,则作为学校体育课的补充。

国家体育总局小球中心运动二部项目主管刘成龙说:“中国开展橄榄球才20多年,基础十分薄弱,而日本开展了100多年,韩国也有70多年历史,它们拥有十分完备的联赛体系,从初中到高中都开展橄榄球运动。日本英式橄榄球联合会注册球员有近13万人,其中青少年球员储备达到了4万多人。现在橄榄球是奥运会项目了,但我们全国大约只有14支队伍,而且仅限于专业层面,如果日、韩是一栋大厦,我们不过是一间办公室。”

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可以在奥运会金牌榜上名列前茅,但在普通民众喜欢的一些大众项目上,基础却十分薄弱。

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副司长王玄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就在青少年的普及上,“现在业余体校在选材上,总体来说是越来越困难,家长不愿意孩子放弃学业去体校,所以,未来竞技体育更多人才的培养,植根校园是大势所趋。”

刘扶民也认为,在现阶段,如何把欧、美、日、韩先进的学校体育经验,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是中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

“比较好的方式,可能是大力发展社会体育俱乐部。在美国,体操俱乐部就有5000多个,而中国的社会体育俱乐部才有7000多。但好的趋势是,现在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如果能大力发展社会体育俱乐部,不仅可以给很多退役运动员解决出路问题,盘活体育场馆,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孩子掌握体育技能,身心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养成终身体育的生活习惯。从长远看,更多孩子喜欢体育、爱上体育,也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

本报宁波8月28日电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