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韩愈两度被贬广东 重教引入学习之风


来源:新快报

王大宝自幼聪敏颖悟,博通五经,尤精于《易经》,于政和年间被选人太学攻读。原本在会试中,王大宝深得主考官的赏识,以第一名呈报。恰好当时宋高宗驾幸维扬(今扬州),故殿试时,高宗将会试第二名的维扬人李易擢于榜首,王大宝屈居第二。这是宋高宗即位后的第一次科举考试,称“龙飞榜”。王大宝对此事既感荣耀,又不无遗憾,故有诗云:“对策丹墀中上游,天颜抚谕逊龙头。”

原标题:韩愈两度被贬广东 重教引入学习之风

日期:[2016-08-26] 版次:[A16] 版名:[书院广东] 字体:【大中小】

■韩愈纪念馆。

■韩愈纪念馆。

潮州韩山书院

说到韩山书院,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韩愈。

正是为了纪念他,潮州才兴建了韩文公祠;有了韩文公祠,才因缘际会的有了韩山书院。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病逝后被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又称“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26岁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却两度被贬广东:35岁时因关中大旱上书言事而被贬阳山(任连州阳山县令),52岁那年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任潮州刺史)。

潮州属岭南道,濒南海,自古就是荒凉偏僻的“蛮烟瘴地”,是惩罚罪臣的流放之所,唐代亦然。当年,韩愈以戴罪之身被流放至此,一路走来,困顿流离,写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的诗句,他以为自己就此葬身荒夷,永无重归京师之日,无限唏嘘地托付子侄替自己埋骨收尸。

尽管无限唏嘘,但在潮州期间,韩愈尽心竭力,大兴水利、废除奴隶,当地还留下了祭祀送鳄鱼的传说……在短短二百多天的时间里,潮州面貌焕然一新。

最令人称奇的便是教育。潮州距离中原文明较远,文化教育普及率很低,此前考中进士的只有三人。但韩愈到这里立即掀起学习大潮,一时间读圣贤之书蔚然成风,此后百余年时间,潮州出了百余名进士。以至于到了宋代,人们竟将这里比作孔子的祖国邹鲁。

“龙飞榜”上屈居第二

铁血王大宝力主抗金

南宋年间,潮州出了个王大宝,中进士,廷试第二,成为宋代岭南唯一的榜眼。

王大宝(1094年-1170年),又名王元龟、二龟、二王,海阳县汤头村人(今广东省潮安县归湖镇),宋朝名臣。 王大宝对儒学颇有研究,尤长于易学,著有《谏垣秦议》、《周易证义》、《王元龟遗文》等。后人将他与崔与之、李昴英等同尊为“岭南六先生”,并被推为“潮州八贤”之首。

王大宝自幼聪敏颖悟,博通五经,尤精于《易经》,于政和年间被选人太学攻读。原本在会试中,王大宝深得主考官的赏识,以第一名呈报。恰好当时宋高宗驾幸维扬(今扬州),故殿试时,高宗将会试第二名的维扬人李易擢于榜首,王大宝屈居第二。这是宋高宗即位后的第一次科举考试,称“龙飞榜”。王大宝对此事既感荣耀,又不无遗憾,故有诗云:“对策丹墀中上游,天颜抚谕逊龙头。”

王大宝虽擅文,但却也是一名铁血朝官,在任期间他力主抗金,是朝廷中抗金派的代表性人物。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即位,锐意于革弊兴利,为岳飞、赵鼎平冤,并召回了张浚,王大宝也因而被授为礼部侍郎。王大宝履任伊始,即向孝宗进言“先明国是,而行之以果断”。劝告孝宗不要在和战问题上再犹豫不决。

王大宝成为右谏议大夫后,一直“主战不主和”,先后奏劾、罢免了多名不力官员,一时朝野为之震动。朝中奸佞,都心惊肉跳地称他为“王老虎”。此后又接连上疏,力劝孝宗早定抗金大计,收复失地,并一再弹劾投降派汪澈等人的所为。然而,最终南宋步步后退,和金签订了屈辱的“和约”。1170年,辞官还乡的王大宝在家乡阖然长逝。

丘逢甲任韩山书院山长

开创潮汕近代新学先声

晚清爱国诗人丘逢甲在韩山书院任职仅短短一年,这位最“新潮”的山长却给书院带来了革新的“清新”之风。

丘逢甲(1864年-1912年),晚清爱国诗人、教育家,祖籍广东镇平(今广东蕉岭),1864年生于台湾苗栗县铜锣湾,1887年中举人,1889年己丑科同进士出身,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丘逢甲的怀古、纪游诗,表彰前贤,刻画山川,往往寄托了忧时济世的怀抱。在艺术风格上,抒怀感时之作悲凉激越,写景小诗清新爽秀,叙事之作酣畅淋漓。在风格卑靡、崇尚拟古的晚清诗坛上,丘逢甲的爱国诗篇,气壮而志奋、情真而意切,梁启超称他为“诗界革命之巨子”(《饮冰室诗话》)。

1895年秋,丘逢甲到了广东,先在嘉应和潮州、汕头等地兴办教育,倡导新学,支持康梁维新变法,后投身于孙中山的民主革命。

1897年,受知府李知彬的邀请,丘逢甲任潮州韩山书院山长,虽然在潮汕地区任教时间不长,但他扬弃旧式以时务、策论、诗、古文辞课士,摒弃八股试帖,创办当时粤东潮属各县独一无二的新式学堂,开创了潮汕近代新学的先声。

詹安泰任教十余载

饶宗颐18岁登讲堂

到了民国时期,变身为师范学校的韩山书院,又迎来了多位大师级先生,其中以一代国学大师詹安泰和饶宗颐最为引人注目。

詹安泰(1902年—1967年),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新丰人,著名古典文学学者,文学史家和书法艺术家。一生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和教学,发表了几十篇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尤其精于诗词的研究、创作。他的词学专著有独特创新见解,在词坛有较大影响。

1926年毕业后,詹安泰任教韩山师范、金山中学长达12载。1938年起,詹安泰离开韩山师范,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28年,担任中文系主任、古典文学研究室主任,后编写有《中国文学史》(先秦西汉部分)作为大学教材。

相比詹安泰来说,小15岁的饶宗颐可算是晚辈。饶宗颐,字固庵、伯濂、伯子,号选堂,是享誉海内外的学界泰斗和书画大师。

1935年,受詹安泰委托,饶宗颐代授国文课于韩山师范学校。此时,饶宗颐才刚刚18岁。研究潮州文史的专家曾楚楠告诉新快报记者,当时詹安泰因健康问题,难以继续授课,便请来了“徒儿”饶宗颐代为授课。当时,韩山师范的师生们有点打鼓,这么年轻的饶宗颐能当老师?然而,上罢一堂课后,大家都心服口服,别看他年轻,国学造诣可不容小觑,引经据典解惑授道有条有理,令人叹服。

然而,饶宗颐与韩山师范的缘分也就不到一年。很快,他就被聘为中山大学广东通志馆纂修,后又在詹安泰的推荐下成为中山大学的研究员。后来,饶宗颐历任香港大学、新加坡大学、耶鲁大学教授等职。学富五车、著作等身的饶宗颐获奖无数,2014年9月还获得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