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哈利·波特要出第八部了,如今他已是36岁的大叔了


来源:齐鲁壹点

每年的今天是「麻瓜世界」里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7月31日是哈利·波特先生的生日,也是《哈利·波特》系列作者J·K·罗琳的生日。但今年的7月31日又和往年格外不同,在历经了9年等待后,《哈利·波特》系列第八本书终于被哈迷们盼来了!

原标题:哈利·波特要出第八部了,如今他已是36岁的大叔了

每年的今天是「麻瓜世界」里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7月31日是哈利·波特先生的生日,也是《哈利·波特》系列作者J·K·罗琳的生日。但今年的7月31日又和往年格外不同,在历经了9年等待后,《哈利·波特》系列第八本书终于被哈迷们盼来了!

到今天,哈利波特先生已经36周岁了。

1990年,当初J·K·罗琳在从曼彻斯特回伦敦的火车上,创造出这个戴着圆框眼镜、额头上有道闪电状疤痕的小男孩形象时,一定没有想到,在之后的20余年间,他陪伴了一代青少年的成长,并最终成为一个价值超过千亿美元的产业名词。

即便距离哈利波特系列最后一部电影《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上映已经过去5年之久,这个男孩和他的朋友们似乎从来都没有从哈迷的生活中离开。2011年,J·K·罗琳围绕《哈利·波特》建立了一个叫做 pottermore 的社交网站,时不时放出魔法世界的历史故事和隐藏细节。在霍格沃茨人手一本的魔法生物教科书《神奇动物在哪里》也被改编成了电影,中国观众熟悉的小雀斑饰演男主角,并将于今年11月上映。

《神奇动物在哪里》剧照

不过,这一切都比不上今天这个日子——在哈利·波特36岁生日的当口,这个系列第8部将在全球同步发行。如果你还记得第7部的最后一句话,是的,就是那句著名的「伤疤已经十九年没有疼过了,一切太平」,那你也不会对第8部中人到中年的哈利大吃一惊。

这部名为《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是一部刚在伦敦西区上演的舞台剧的剧本,故事设定正是在19年以后。身为魔法世界最著名的人物之一,哈利·波特的日子过得并不轻松,如今他是个超负荷工作的魔法部雇员,一个已婚男人、三个学龄孩子的爸爸。哈利在和他那阴魂不散的过去搏斗,而他的小儿子阿不思则必须不断抗争,摆脱自己不想要的家族传承。铁三角中的另外两极——罗恩和赫敏的婚姻生活同样磕磕绊绊,要强的赫敏当上了魔法部部长,这让成就不高的罗恩处境更加尴尬。

在舞台剧《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中饰演哈利·波特的杰米·帕克(Jamie Parker)

得知哈8即将上市的消息后,哈迷的「麻瓜王国」(在书中「麻瓜」指不会魔法的普通人)里简直乱成了一锅粥,有人欢呼雀跃,也有人愤怒地质问:那正值青春年少的「黄金三人组」去哪了!不过,愤怒归愤怒,买书的钱还是会乖乖掏出来,就像一名外国网友评论的:「我预感到这一定是一部狗尾续貂之作,听上去就是劣质同人文啊……但我还是会在发售日去书店排队,这就是信仰!」

那么,为什么多年以后,人们依旧痴迷着哈利·波特,即便他变成了一个36岁的已婚大叔?我们替你总结了以下4点理由:

1、真实可触的魔法世界

在英国ITV电视台推出的纪录片《哈利·波特系列的50个精彩瞬间》中,位列第一的是哈利·波特与霍格沃茨的首次相遇。穿过国王十字车站的九又四分十三站台,搭上那辆堆满比比多味豆和巧克力蛙的特快列车,看遍高山、丛林和湖泊,那座宛如中世纪古堡的魔法学校就这样出现在众人面前。不仅是片中的主人公,荧屏前的观众们在面对这样一栋宏伟瑰丽的建筑时也无法镇定自若。

神奇的动植物在魔法世界中比比皆是,运送邮件包裹的猫头鹰、淘气的田园害虫地精、治疗顽固性粉刺的巴波块茎的脓水、帮助人类在水下呼吸的腮囊草……人类文明的产物则是「非工业化」的,全靠魔法维持。即便是一些貌似普通的物品,实际上都隐藏了无穷的乐趣,是现代社会高科技产品的幻化物。例如有生命、会耍脾气的巫师棋,媲美GPS追踪器的活点地图,或者是能让罗恩在全校师生面前出丑的咆哮信。

J·K·罗琳超凡的想象力正在于她作品中流露出的奇幻精神,当她把异质事物联系起来的时候,能够让人觉得一切都是合情合理的。在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是「如何能拿到霍格沃茨的录取通知书」,底下的高票回答都在侃侃而谈申请学校时的艰辛,在霍格沃茨生活的酸甜苦辣,甚至有「东方世界的魔法学校」来抢夺霍格沃茨的生源。哈利·波特中的魔法世界魅力正在于此,它能让一大堆读者愿意躲在故事丛林中构建自己的小宇宙,还能活得有血有肉、有滋有味。

2、作为最强武器的「爱」

哈利·波特是个带有鲜明儿童特征的英雄人物,他勇敢、善良、坚强,但同时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在和伏地魔的殊死搏斗中,是「爱」最终成为摧毁敌人的最强武器,并借此完成少年时代的成长之路。

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出现的厄里斯魔镜拥有极高人气,连原作者J·K·罗琳在片场都不能免俗地往镜子里一探究竟。厄里斯魔镜(Erised)其实是「渴望」(Desire)的倒写,它可以显现出你想看到的任何东西。当哈利·波特站在镜子前时,他看到的是父母的微笑,因此「他要整晚待在这里,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什么也不能阻拦他 。」来自父母的爱就是哈利·波特内心深处最迫切的渴望。

另外的爱则在误会和时间的检验下越发伟大。刚出场的斯内普教授可谓是故事中最招人讨厌的角色,他不苟言笑、声色俱厉,对自带「主角光环」的哈利尤其看不顺眼。可随着剧情的推进,斯内普的动人之处逐渐展现出来:原来他对哈利母亲持续三十年的爱转移到了哈利身上,并且为了保护哈利佯装为支持伏地魔的食死徒。在故事结尾,是来自斯内普和其他许许多多人的「爱」融合在一起,才能让哈利用一个没有伤害力的「除你武器」将伏地魔彻底消灭。

这也不难解释为何剧内外斯内普教授的死亡都赚足了旁人的眼泪,一个用爱支撑自我意志、忍受不堪目光的形象注定会在粉丝心中历久弥新。

3、反叛现代性的潮流

从文化寻根视角研究哈利·波特现象的叶舒宪先生指出,哈利·波特在全球的风靡暗示了凯尔特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复兴,「表明它的反叛现代性的潜流已经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

哈利·波特的英雄模式和亚瑟王极其相似,第二部中哈利在危急关头抽出了象征格兰芬多学院的剑,杀死了象征斯莱特林学院的巨蟒,这与亚瑟王拔出石缝中象征王权的剑如出一辙。然而,与亚瑟王宣扬宿命论的传奇故事不同的是,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的主人公拥有顽强的意志,他们能够通过双手选择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初入霍格沃茨的哈利面临被分到他讨厌的斯莱特林学院的危急关头,毫不犹豫地对分院帽说出「我要去格兰芬多」,这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而那个一开始愣头愣脑、总是犯错的纳威,最终也成长为一个重要的英雄。在最终决战的时刻,他用砍下蛇头的方式宣布了自我的价值。

当哈利为「自己是谁」深感困扰时,邓布利多校长的一句话解决了他的困惑,也成为了本书传递价值观的最佳注脚:让我们成为哪种人,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

4、现实无处不在

在哈利·波特系列一开始,象征现实社会的「麻瓜世界」就以一种丑陋的面目出现。德思礼姨父臃肿笨拙,姨妈的脖子则比正常人长一倍,这样「每当她花许多时间隔着篱墙引颈而望、窥探左领右舍时,她的长脖子就派上了用场。」作者也用辛辣的笔调讽刺了德思礼一家的极端保守,即便是在一连串古怪事件发生后,他们还是用消极逃避来否认哈利是一个魔法师的存在。

与「麻瓜」世界相对立的是带有神奇色彩的魔法世界。在那里人人都生而有法力,轻挥魔杖,就能完成繁重的日常琐事。但这里并不是一个真正的乌托邦,危险和阴谋依旧存在,世俗的观念和思想左右着人们的行为。身为极端纯血统主义者的马尔福像他的父亲一样高傲自大,以嘲笑有「麻瓜」血统的同学为一大乐事。更能体现魔法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对应关系的是书中对战争年代的一段回忆:

「那段日子可真是黑暗啊,哈利,你不知道应该相信谁,也不敢跟陌生的男女巫师交朋友……他接管了我们这个世界。当然有些人反对他,他就把他们都杀掉了。太可怕了。」

如果不加注解,这段话很容易让人以为是出自某本控诉法西斯罪行的回忆录。也正是折射出了这样一个污糟的现实社会,让J·K·罗琳更加强调「童趣」的珍贵:童年是「原始」的但同时也是「完整」的,因而既让人发笑,又让人留恋。童趣所带给我们的审美愉悦,在其看不见的深处,正包含着我们「在一个更高的阶梯上」重现自己的完整性的美好意愿。

当年深受哈利·波特的那批青少年,现在不少都已经升入大学、踏进职场。但每次传来魔法世界的新消息时,朋友圈还是会引发一波又一波的怀旧高潮。在描述哈利、赫敏、罗恩三人友情滋长时,书中说「当你和某人共同经历了某个事件之后,你们之间不能不产生好感,而打晕一个十二英尺高的巨怪就是一个这样的事件。」和一群虚构角色共同成长也是这样一个事件,正是它让那个虚幻的魔法世界不再遥远。

《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

(人物)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