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深度揭秘,LinkedIn缘何卖身微软?


来源:齐鲁壹点

6月13日一条重磅收购消息震撼全球,微软将撒下其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收购金额,而被收购方,则是近几年大红大紫的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

原标题:深度揭秘,LinkedIn缘何卖身微软?

6月13日一条重磅收购消息震撼全球,微软将撒下其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收购金额,而被收购方,则是近几年大红大紫的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

或许大家会有疑问,作为领域内的领先者,LinkedIn为什么突然要卖身了?

综合目前曝光的种种消息来看, LinkedIn作为一个社交平台,却一直受困于自身广告业务的发展疲软,其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公司整体收入增长率不断放缓。今年初,LinkedIn更是将收入及盈利预期下调,导致股价重挫约40%,在这样的情况下,其自然就成了其他巨头眼中较为超值的猎物了!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LinkedIn在广告业务开拓上的缓步不前呢? LinkedIn原本是期望借助其社交平台的属性,将积累的用户行为等多种数据,通过分析,从而帮助广告商开拓Lead Generation(销售线索)业务,简单说来就是帮助卖家寻找到最精准的潜在买家,而这对于LinkedIn平台的特点而言,显然具有致命伤。

数赢云公司的效果营销咨询专家Wales就指出,要做好销售线索,服务商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 庞大且持续更新的人群数据及分析能力

2) 借助社交平台充分挖掘人群销售/需求场景

3) 强大的营销流程设计能力

4) 以人为核心的高效信息交互匹配与跟进服务能力

5) 成熟的CRM管理系统

就LinkedIn的特点而言,其最大的缺陷就在于仅仅只能通过数据积累和分析提升信息推送的准确性,但这种线索的形成仅仅是一种浅层交互产生的,吸引到的更多是兴趣人群,并非那些具有直接购买意向的人。而真正的销售线索形成,是在获取兴趣人群之后,必须通过良好的营销流程设计+反复沟通(深度交互),从而帮助企业筛选出那些具有强烈下单意向的客户。两者对于企业达成最终销售的贡献是有天壤之别的。

此外由于LinkedIn是职场社交属性的垂直平台,其人群在平台上的社交场景相对单一,且整体用户活跃度显然不如Facebook这类综合社交平台(Facebook也已经推出基于销售线索的广告服务,其优势在于丰富的用户信息沉淀,让收集体验变得极其简单,但目前尚处初级阶段,内容呈现方式单一且不提供CRM的接入)。所以,这就导致了其在人群数据、销售/需求场景的丰富度上极其有限,无法为线索的挖掘提供足够的支撑。

既然如此,LinkedIn缘何要寄希望于这样一个自己所不擅长的广告模式呢?

这或许是该业务背后强大的需求所致。据了解,在美国约有30%左右的企业需要销售线索,其投入约占公司整体营销费用的8-15%。同样,在国内也有超过1000万家企业需要此类服务,这些数字的叠加,就形成了一个万亿级的市场需求。但服务能力的限制,显然让他们的算盘落空。

此外,销售线索服务还须时刻与时俱进,并不断深化本土特征。就LinkedIn而言,作为一家全球化公司,其销售线索服务的本土化难度也会成倍提升。就拿国内市场特点而言,销售环境与西方发达市场又有很大区别。一方面是监管宽松、频繁骚扰导致的体验低下;另一方面,关系文化的存在,也预示着除了专业销售以外,还有许多销售潜力尚待开发。这些特点都已经被国内具有前瞻性的互联网企业研究,并发展出对应的营销产品。

例如在销售线索领域深耕5年的数赢云,就已经于2015年9月就推出了一款名为“享推”的APP。这是一个基于共享经济的营销众包平台,这种模式将打破传统的漏斗式(展示-兴趣-需求-咨询-购买)获客路径,转变为产品-营销力-购买的最低成本最优连接,同时营销传播至各个精准场景,转化率得以大幅提升,从而消灭庞大的营销损耗,让原本100元的营销费用缩小到5元。这对于营销费用有限的中小企业而言,无疑是最大福音。

显然LinkedIn还无法像本土公司一般,做到如此深入,大公司或许还愿意为建设品牌形象而选择浅层的销售线索服务,而对于经费吃紧的中小企业而言,LinkedIn的服务在面对该领域专业服务商的挑战时,就显得相形见绌。

在Wales看来,未来企业的营销入口,将越发趋向于为结果买单,而非当下,由昂贵的品牌曝光模式占据绝对主导。其背后的逻辑在于,让营销这件事从冰冷的信息展现转化为以人为核心的交互。最终两者将划江而治,品牌广告归广告,效果营销归销售,而这其中所蕴藏的商业价值也将不言而喻!

当然,LinkedIn并非完全没有机会,与微软的合作,将使其在职场领域获得更多的粘性与优势,这其中的想象空间依旧是巨大的。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